中国大遗址|锁阳城调查勘探记:始于唐代,废于西夏
锁阳城古遗址,位于今甘肃省瓜州县,其名缘于城周围有诸多味美甘甜的锁阳,故因物命名为“锁阳城”。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多年前曾组织调查勘探小组,对锁阳城古遗址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调查、勘探、采集标本和部分清理工作等,基本摸清了锁阳城内外长期困扰人们研究思维的一些疑难问题。锁阳城始建于唐代,废于西夏,是目前保护最好,城内布局也最完整的一处西夏时期的城市遗迹。
“从城内残留遗迹分析,其废弃时间当定格于西夏军队撤出后的那一刻(天),历经七八百年的沧桑岁月,几乎没有人再进驻或使用过这座古城。”此次小组领队赵建龙在文中写道。
瓜洲锁阳城古遗址(唐瓜州郡,汉属敦煌郡冥安县地;两晋时期属晋昌郡冥安县地,县址在今锁阳城东北4.5公里处;西夏因之。),位于今瓜州县(原安西县)城东南约80公里的锁阳城镇桥子村南约10公里处。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申报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保护地,是古丝绸之路河西戈壁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当地建有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站,设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和对外展示、讲解等事宜。
那是在2012年11月份,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建龙领队,陕西龙腾勘探有限公司朱志伟、朱永红、朱争强、闫金易参加的调查勘探小组,在瓜州县文物管理局和锁阳城遗址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站的大力支持下,对锁阳城古遗址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调查、勘探、采集标本和部分清理工作等。基本摸清了锁阳城内外长期困扰人们研究思维的一些疑难问题。
本次对锁阳城的调查、勘探比较匆忙,笔者本在甘肃金昌市参加一个有关金昌市沙井文化三角城的学术研讨会,接到甘肃省文物考古所的电话通知要我会后直接去瓜州对锁阳城古遗址进行一次调查、勘探,并有陕西龙腾勘探发掘公司的4人已经先去了。于是我就乘列车赶往瓜州,到达后见到了4名探工才知道一切行李物品都没有,也没有带多的钱。于是就找县文物局借了一万元,购置了被褥、脸盆、毛巾等物,由县文物局派车将我们送到锁阳城,安置在锁阳城北约1公里处的临时出入路卡房,房内设有3个双层铁架床,还有一个煤炭炉子。冬天的戈壁滩上西北风呼啸而过,所以这个煤炭炉子就显得非常重要,第二天我们就在锁阳城管理所李所长的带领下对锁阳城遗址进行了初步踏查和了解,第三天李宏伟局长前来看望,并提出了十几条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等,归结起来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1.采集内外城墙、1,2号堡子、塔尔寺、引水渠道的碳十四测定标本。最终我们共采集碳十四标本样品97个(其中有探出的碳化小麦标本1个),同时在墙体上采集到两晋时期的陶片、铁渣等标本6个。
2.锁阳城内、外城的布局、建造年代、衙署所在地以及主要街区道路的走向等。最终我们都给予了比较满意的答复或结论。
3.城东塔尔寺遗址的布局与年代问题。也做了相应的勘探结论。
4.城西北的1、2号堡子遗址的属性及年代问题。原由当地人猜测为“锁阳城的监牢”,面积不大(内部仅180平方米左右)土墙高耸,经勘探底部有植物茎干或马粪类遗物,墙壁夯层中见有魏晋(或西凉)时期的陶片等。
一、锁阳城内外布局、建造年代、衙署所在以及主要道路的走向
锁阳城,据以往研究者或史书记载的情况为:“汉置”,两晋“晋昌郡故城”。唐代“瓜州郡故城晋昌县置”,后没于吐蕃。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西夏占领此地,仍名瓜州,西夏亡,州废。明代更名苦峪城,明末城废。“锁阳城”之名来源于后期民间,缘于城周围有诸多味美甘甜的锁阳,故因物命名为“锁阳城”。
锁阳城遗址全景照
我们一进去就可以看到的外城北墙其曲折较多,自西向东有两处比较大的曲折,西部曲折处内收约30米,东部曲折处再次内收约120米。东墙距内城墙约100米;南墙距内城墙约30米;外城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一个不规则的东西向长方形外围防御墙,同时也起到了内地城外护城河的作用。从外城围墙的多次修复以及弯环曲折的布局情况来看,在建城之后也时常有风沙、洪水侵蚀或破坏所致。如现西墙大部分就被历年洪水侵蚀冲刷,难以确定其原有墙基。根据调查或勘探的情况得知,锁阳城有内外城之分,外城墙体保存较差,特别是西部几无完体,其他各部还有断续的遗迹可寻,但多不规整,因地势而曲折扩收,均为夯筑土墙,墙体不大,宽1—1.5米,最高处残高3米,部分地段仅能找到根基。中部有链接锁阳城前墙(北墙)向西加筑有一道隔墙,主城位于外城的东南部,所以外城的西北部比较开阔。现知北墙东端拐折处开有一北门,基本正对内城两城区的分隔马面处,东墙偏北端有一东门,几乎掩盖于沙积中。西外城隔墙的东端冲毁处有一小门连通南北院区。其余无法确定。
锁阳城西的铃铛刺(风铃草)
此外,西区中部,即主城西城门外150米处,有一圈土包围成的小院形建筑遗址,似有3间小平房,院内栽种有7棵铃铛刺又名“风铃草”,属锁阳城特殊景观之一,在河西地区也是极少见的植物品种,据称为“世界稀有植物”。它形似白刺(白刺科属),茎杆普萨,春夏开小粉红花,秋后结果实如蚕豆状小气泡,冬天干瘪而不落,常挂在枝头,内部有小黑籽粒,风吹枝条摇摆,内部籽粒撞击硬壳发出“唦啦”之声,宛如风铃,别有一番情趣。此当属锁阳城的守军们从异地移植而来。
锁阳城西的铃铛刺(风铃草)局部
至于外城区东、北两区距主城墙20~30米处建有一道小墙,有人称其为“羊(养)马城”,实属内城的防护隔离地带,是一般人马不准随便靠近的警卫区,也是城上石块(雷石)攻击的危险区,主要是用于保护主城的东城区。
内城(主城)保存较好,中间有南北向一道城墙相隔,又将其分隔为东、西两城区,隔墙北段有一拐角,拐角处设有一宽3米左右的小门连通东、西城区。隔墙南端建有一角墩(烽火台),高于城墙上约6米,有后期修复增大的土坯包裹,破损处看的比较明显。主城西北角处也建有一个角墩(烽火台)保存较好,城墙上高约10米,下部城墙高8米,上有敌台(瞭望室)等古代军事设施。锁阳城内城总面积28万平方米,由于沙积原因,本次勘探面积约占1/3,堆沙之地探铲打不成。
西城区大体呈南窄北宽的倒梯形,城内北边宽395米,南边宽305米,南北长510米。共开有四道城门,在北城墙中部(即西城区的东北部)开一北门,并建有外瓮城,当属锁阳城的正门。西城西北角处向北也开有一角门,同样建有外瓮城。西城墙中部开有一西门,亦建有外瓮城,是连通西外城的通道。西南角处内向拐入,亦建有一角门,却独设了一个内瓮城,更有利于“瓮中捉鳖”。
西城区内分布着比较密集而大小不等的圆形土包,站在城墙上举目望去犹如大小不等的火山口,北半部比较密集,南半部比较松散,就近观之都有一门道,形似蒙古包状建筑。这些土包大者外径约20米,残存高约9米左右。小者外径约10米,残高约3米左右。它们都是用粗大的草泥条叠砌,逐步内收而成。也有一些是用短截泥条修筑,类似土坯砌成的墙体。土包排列虽不太整齐,但可看出中间有南北两条通道将其划分为三个小区。又自北门入直通南墙为一主干道。在主干道中部西边有一个南北向长方形土台建筑,上有夯土墙基遗迹,土台长25、宽15、现高约3.5米,可能是城内部将的居住区或指挥所。
锁阳城西城区土包形状
锁阳
主干线中部西侧,距城内隔墙墙约15米处有一方形土台,经勘探验证其为城内粮食仓库的所在,土台堆积4米下有碳化小麦颗粒,周围有夯土墙体,底部铺有青灰色砖。仓库外围边长约南北20、东西25米,西边有夯土台阶上下。又西去10米处建有一夯筑瞭望台,台高7米,边宽5×8米,紧靠大道,面对指挥所有一出入口,向北也有一出入口,使其仓库门前形成一个10米宽的小院,运粮车马可以正入侧出。
锁阳城西城区粮仓遗址
西城区各门内正对门口处都有一个土包建筑遮挡,车马必须拐弯绕道而行,如同今天公路上设置的减速带。在西城区,西北部还有一口水井,现已坍塌填满风沙,直径约1.5,探深7米有砖石,当属城内唯一发现的一口水井。
另外,西城区西南部沙丘上有一曲尺形土坯墙建筑,土墙基部用芦苇、红柳等铺垫加固,墙基宽约1米,残存最高处约3米,东西残长约25米,西边南北残长约12米。墙南面建有居住的房屋遗迹4间,房屋西墙外有大量木炭块和硝碱土壤等遗存,推测此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1958年)附近村民烧煮芒硝时的居所,不是该城的原有建筑。这样芒硝加工点在西城区内有三处,北城门外也有一处,总共有煮芒硝遗迹4处。
东城区面积较小基本呈长方形,城内北边宽140米,南边宽155米,南北长500米。仅见有西墙拐折处的小门与西城区相通,其他位置再无通道。城内四周空旷,唯有南北中轴线上有一些小院形建筑。
北边有一汉式小院落式堆积,有夯土墙基,大概有40米见方的范围。其南边(中间)约15米处有一东西向长方形土台,长30、宽20、高于现表约2米,当也属一院落。再约15米处还有一方形堆积,应该也为一小院。
南部有一道东西向的屏风式大墙相隔,墙宽1.5~2米,残存高度4~6米不等,墙北中部有一大土台,近方形,东西长30、南北宽25、高于现地表约3米;土台两侧大墙上均开有一缺口通南城墙根,距南城墙约20米,大墙南边有房屋建筑的夯土隔墙,推测似为车马停歇区或下人居住区。
锁阳城调查勘探示意图
由此得知其东城区当属该城的首脑机构所在地,具体哪是“郡衙”,哪是“县衙”不得而知。同时也验证了李宏伟先生的推测或看法,其东城区就是该城的首脑之地,也是当时瓜州郡和晋昌县的“衙署”所在。
二、城西北的1、2号堡子遗址的属性问题及年代
锁阳城西北部有两座小堡子,原定为1号、2号遗址,由于面积比较小又建有高大的墙体,所以有人称其为“土牢”。两堡子相互距离约80米,均近方形,南向开门,内容面积11×14和12×15米,墙基均宽5米,高约9.5米,夯土层厚0.12米,西侧墙外均有一沙土堆积,下有红柳树枝等物,当属积薪堆积物。堡子内2.4米下见有踩踏路土和少量黄色植物灰及秸秆等。四周墙壁顶部均未见安放椽木的建筑痕迹,可见其为流动岗哨的临时“避风港”或外部无法及时进城人员的临时“避难所”。既非烽燧,也非土牢。从夯层厚度以及墙内夹杂有两晋时期的陶片来看,时代与锁阳古城为同期建筑。
锁阳城西北1号堡子遗址
三、城东塔尔寺遗址的布局与年代问题
锁阳城城东北方向约1公里处有一座大型寺院遗址,原定为元代建筑。寺内主要有残存高12米的大白塔、北部有10座小土塔、大塔南部有“大雄宝殿”台基、再南部有山门遗迹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山门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方形钟、鼓楼台基。东侧有配殿遗迹3间。山门西侧有火庵遗迹2间。钟楼台基东侧有僧房6间。外部有小土墙包围,组成了一处简单明了的寺院。经勘探该寺下部有早期建筑残留,据说曾在白塔下挖出唐代断碑的情况来看,唐代在此就有寺庙建筑是可信的。据说唐玄奘曾在这里讲过经,故塔尔寺东测现树有“玄奘法师讲经处”石碑。详情另有介绍此不赘述。
锁阳城东塔尔寺平面布局图
锁阳城东塔尔寺遗址
四、结语
锁阳城的具体筑城年代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无从考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从城中探铲打出的开元通宝(这次于东城区东南角处大墙与城墙间1.5米下也打探出半枚“开元通宝”圆钱),唐代器物残瓷片和城外曾在白塔下挖出一块唐代断碑以及城南山坡上发现较多唐代墓葬的情况来看,城的始筑年代当不晚于盛唐。又从城内、城外散布的大量两晋时期的陶片,以及西夏时期的米黄釉和黑褐釉雕花瓷片,塔尔寺小塔中清理出的梵小塔和曾清理出西夏文“六字真言”等。又城东南分布着较多两晋和唐代墓葬的情况分析,两晋时期该地已经有一部分人在居住。那么该城始建于两晋时期,又设定为“晋昌郡”是有一定的可能性存在,但城墙夯土中出现两晋时期的陶片又证明其晚于两晋或两晋后期。所以唐代兴盛建瓜州于此是比较可信的。西夏利用并加固修建也是合乎情理的事。城内遗留的大量圆形土包建筑,也可能是西夏时期的产物,而且又重建了塔尔寺,并在东南30公里的山沟中开凿了“东千佛洞”,现存有大量的西夏佛像与壁画,西千佛洞(榆林窟)也有较多的西夏遗迹等。从城内残留遗迹分析,其废弃时间当定格于西夏军队撤出后的那一刻(天),历经七八百年的沧桑岁月,几乎没有人再进驻或使用过这座古城。要说有人进入利用,也只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些煮芒硝的暂住人口居住过几个月,或每年有挖锁阳和放牧的流动人口出入其间。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锁阳城其始于唐代,而废于西夏。在这次调查、勘探的过程中,没有发现元、明、清时期的陶瓷片以及这些朝代使用过的遗迹遗物等。也就是说“明代废弃”说者,没有科学依据,又明长城修到酒泉设嘉峪关为门户,玉门、瓜州、敦煌就成了撂荒之地。也可以说,瓜洲锁阳城是目前保护最好,城内布局也最完整的一处西夏时期的城市遗迹。
锁阳城采集的西夏瓷片
以上就是我们这次调查、勘探的结论,工作结束后我们在锁阳城管理所吃饭的时候我就讲了这次勘探的结果,有一位讲解员就提出:“许多专家都说锁阳城一直延用到明代,怎么说?”我的答复是:“我们考古的都是以事实说话,不是只靠文献记载或想当然来做决定的”。
(本文作者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植树节的手抄报大全 http://www.xinzhiliao.com/sj/qiuji/47052.html- 标签:公司名字测吉凶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
-
中国大遗址|锁阳城调查勘探记:始于唐代,废于西夏
锁阳城古遗址,位于今甘肃省瓜州县,其名缘于城周围有诸多味美甘甜的锁阳,故因物命名为“锁…
- 牛市早报|2021年中国经济年报今公布,本周8只新股申购
- 早安·世界|印度数万民众聚集沐浴,新冠病例日增已超17万
- 体坛联播|林书豪声援威姆斯,吕小军盼40岁征战巴黎奥运会
- 扬言赶超“宁王”!LG新能源与本田结盟在美合建电池厂
- 上海SMT转播团队承担冬奥信号制作,中国技术让冰雪更好看
- 孕妇是否要打新冠疫苗?大型研究:孕妇重症98%发生在未接种者中
- 牛市早报|去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再创新高,百合股份申购
- 融创中国:年底账面现金约1600亿元,可应对短期到期债务
- 九安医疗:美国子公司签署81亿元新冠家用试剂盒采购合同
- 选情胶着,法国总统候选人们在TikTok里找“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