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生活  楼市

香港房地产38年:最大跌幅仅62%累计涨幅却超20倍

  像一样,房地产市场的短期价格也是存在着巨大的波动性,难以判断又无大意义。的房地产历史也不长,加之各地披露的数据也不详细,很多判断全然无法展开。

  但如果我们来看房地产历史更久长的地方样本,拉长到更大的周期里去看,也许会有更多的心得。虽然说,已然发生的历史经验未必可映照未来,但至少可以成为重要参照。对于政策制定者也好,个人操作者也好,都有很多裨益。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受亚洲金融风暴和董建华“八万五”计划双重冲击,香港房地产在1998年一年便录得大幅下跌28.2%,随后逐年下跌,一路跌到2003年最低谷SARS期间,私人住宅售价指数录得最低61.6,6年间累计跌幅为62.2%。跌回1991年的水平(61.1),也即是说,从1992年之后买的房子都亏了。

  这一段故事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了,惨不忍睹,10万多套房子沦为“负资产”,涉及金额1650亿港币,坏账360亿,数十万,是为大崩盘。这个崩盘一是跌幅巨大,灾难深重;二是调整时间长,达6年之久;三是直接促使香港政府的房地产政策大转向,影响了香港的未来——“八万五”破产、“孙九招”出世(2002年)。

  同样以刚才港岛的C户型对比,2003年低谷期价格变为40375港币/平米,还不到1997年高峰期的4成,跌去了61.2%。而新界的千尺E户型跌到了34461港币/平米,仅相当于1997年高峰期时的43%,跌去了57%。

  这段历史有太多值得讲述的方面,对个人来说,尽管历史的硝烟终会散尽,经济下跌终会翻头上涨,但人生韶华难再,毕生财富也许就这么付诸东流,再无翻身之望了。

  2004年起,香港房地产谷底反弹,当年私人住宅售价指数录得78.0,随后,再一次展开逐年大涨直至今日的大牛市行情。即便是辣招、双辣招、港人港地,以及现时林郑之“空置税讨论”等等,都没能阻挡这一势头。

  2011年,香港私人住宅售价第一次实现了对1997年高峰期的反超,当年指数为182.1,比2010年的150.9大升20.7%。

  截至2017年,香港私人住宅售价指数刷新为333.9,与2003年低谷期相比,14年间涨幅为4.42倍,并且这个势头到现在还未停止。与1997年的上一个高峰期相比,又涨了1.05倍。

  这14年里,只有2016年出现了-3.6%的下跌,任何一年,即便是2008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香港房价也照样录得了微微上升,没有跌价。其间,有3个年份涨幅超过20%(2004年26.6%,2010年24.4%,2011年20.7%)。

  看这张图,想必在2003年的时候,没有人会认为以后香港的房价还会再创新高吧。但是事后证明,有些城市的房价,总会不断的震荡创新高。香港1998-2003年的下跌,在随后的周期里,又被平滑了。

  但有一点要指出,在2004至今的大波浪里,香港房地产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一个特征:住宅价格涨得最慢,工业大楼第一,商铺第二,写字楼第三。相比于2003年时,这四类物业之间的价差拉得越来越大。

  进入2018年,已经披露数据的前7个月,香港住宅价格依然是在逐月上升。7月,香港私人住宅售价指数升到393.5,港岛160平米+的E户型历史上首次突破了30万港币/平米。

  如果按年计算,以2017年指数(333.9)对比最初1984年的低点(17.2)、1997年上一波峰值(163.1)、2003年的上一波谷底(61.6)。过去的近40年,香港房地产价格累计分别上涨了:18.41倍、1.05倍、4.42倍。

  如果以2018年7月的高点计算,对应1984年、1997年、2003年,累计涨幅分别为:21.88倍、1.41倍、5.4倍。

  而归到区域,我们以港岛最大户型——160平米以上的E户型——为代表,梳理过去数十年香港这个最核心区域的住宅价格演变,这是港人眼中的千尺豪宅,数十年来都是最昂贵的房型。

  1、香港的住房自有率很低。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香港家庭户接近257万户,人口接近745万人,家庭住房自有率是48.9%,其中,私人商品房屋的自有率只有34.6%(和深圳基本一样)。SARS以来,香港的住房自有率是在走低的,从当时的大约53%慢慢下降到今天的50%以下。这意味着,很多港人想买一套房的是很强大的。

  2、香港的土地开发率很低,住宅更低。香港的土地开发率现在大约是24%,住宅占全部土地的比重不到7%(深圳现在住宅用地大约超过10%,也没好到哪儿去)。这个导致了香港的平均人口密度虽然不高,但有些区域如观塘者已经接近6万人/平方公里。看一个城市的房地产,有时候可能根本不需要看GDP什么的。

  3、截至2016年,香港有超过65%的买房人没有处于无状态。据了解到的数据,2017年这个数字上升到超过70%。这意味着香港人的财务状况要比我们想象的好。

  38年来,楼市分成四个週期,分别是1981-1984(跌)、1985-1997(升)、1998-2003(跌)、2004至今四轮。

  38年来,楼市最大跌幅是1998-2003年,受亚洲金融风暴和董建华「八万五」双重衝击,楼市足足大跌62%。

  多年来楼市累积涨超过20倍,1985年-1997年的13年大牛市升最多,楼市升值8.5倍。

  2004至今的大波浪中,住宅价格涨得最慢,工业第一,商舖第二,写字楼第三。这四类物业的价差拉得越来越大。

  结论似乎是,与金融风暴前的周期不同,今天楼价的涨幅,其实是偏向温和,如果政府不解决土地问题(分配或供应),楼市还是仍旧难大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