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艺术人物|鲁斯查解构美国元素,俄原美协主席因新冠辞世
现年83岁的鲁斯查是美国在世最重要的画家之一,近日,他的新展“爱德华·鲁斯查:绘画”在纽约开幕。
上周,两位高龄的艺术家走完了各自的艺术人生。素有“水滴画家”之称的韩国知名艺术家金昌烈逝世,享年91岁;俄罗斯人民画家、原美协主席瓦连金·西多罗夫因新冠肺炎病逝,享年93岁。
上海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艺术史学者高名潞的《中国当代艺术史》,梳理出中国早期艺术现代性的“线头”。尼日利亚艺术家埃梅卡·奥格博通过一组作品,呼吁公众关注殖民掠夺文物。
《·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人物及热点事件。
美国纽约|艺术家爱德华·鲁斯查
旗帜、轮胎和山脉,在绘画中解构“美国元素”
爱德华·鲁斯查
日前,美国艺术家爱德华·鲁斯查(Ed Ruscha)正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高古轩画廊举行新展“爱德华·鲁斯查:绘画”。现年83岁的鲁斯查是美国在世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其作品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布鲁克林博物馆等地展出。此次展出他的八幅新作,每一幅都扩展了这位艺术家一直探索的艺术元素。
在这些新作中,鲁斯查探索了三个标志性的图案:旗帜、轮胎和山脉。旗帜从在1985年至1987年间进入他的绘画语言,它们越过引人注目的日落或壮观的蓝天,在微风中飘动。在山脉绘画中,鲁斯查时常将它们刻画得与天空融为一体。而在此次展览中,这些元素有时会被混合在一起,比如在《贫瘠之地》(Hardscrabble,2020年)这幅画中,画的是夕阳下的山景,巨大的轮胎漂浮在天空中。这幅画几乎就像一张地图,展示了拉斯查的绘画基本要素。
爱德华·鲁斯查《贫瘠之地》
“有一些事物是我一直在观察的,我觉得它们应该被提升到更高的地位,几乎是哲学或是宗教的位置。”鲁斯查曾说道,“正是因为如此,将事物从某个语境中抽离出来对于艺术家而言是有用的工具。这意味着将并非主题的东西变成主题。”通过将旗帜、山脉、轮胎这些美国元素从各自的语境中抽离并重组,鲁斯查的绘画向人发出暗示,但并非说教,这些元素的发展和变化也是他艺术生涯的见证。(文/钱雪儿)
上海 | 艺术史学者高名潞
新作《中国当代艺术史》出版
高名潞
近日,艺术史学者高名潞再出新书《中国当代艺术史》,梳理出中国早期艺术现代性的“线头”。
《中国当代艺术史》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21
作为艺术批评家及策展人,高名潞曾是《美术》杂志编辑。他曾任“‘85美术运动’”这一前卫艺术运动的介绍、批评和策划工作,并策划“中国现代艺术展”等多个中国现代、当代、前卫艺术展览。现执教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艺术史系。
从1990年代初到哈佛求学,高名潞就一直辗转于中美两国,一边吸收西方的艺术史理论,一边关注和参与中国当代艺术实践。作为一个长期游走于东西方的学者,如何将西方理论和中国现实进行衔接,是他长期关注的问题。
在新书中,高名潞将40年来见证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放到了百年来文化现代化的背景以及全球化语境中进行梳理:把中国艺术的当代性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文化启蒙和“美术革命”,由此生发出20世纪的两个支脉——大众现实主义和意象“中西合璧”。该书宏观地呈现了中国艺术家如何通过创作对地缘政治、全球化、都市化等世纪变迁做出主动反应。(文/畹町)
德国德雷斯顿|尼日利亚艺术家埃梅卡·奥格博
张贴“寻物启事”,呼吁公众关注殖民掠夺文物
埃梅卡·奥格博
近日,据artnet报道,尼日利亚艺术家埃梅卡·奥格博(Emeka Ogboh)在德国城市德雷斯顿发起了一个新项目,以200余张“寻物启事”海报,来提醒德国公众关注其家乡的那些流离失所的文物。
德雷斯顿拥有五件来自原贝宁宫殿的重要文物。1897年,宫殿在一次征伐中被英国士兵所抢劫并夷为平地,而那些青铜器如今散落在欧洲的各大博物馆里。其中,德国所拥有的文物数量是最大的。
“寻物启事”海报之一
奥格博的这些海报描绘了目前收藏于德雷斯顿民族学博物馆(Dresden’s Museum für Völkerkunde)的五件青铜器,并标注了它们的外形尺寸、出处以及遗失的日期。奥格博希望将文物归还的议题置于更为广泛的公众领域,他表示,自己的项目出于“迫切和需要”,“没有人可以免除殖民主义的影响,只要归属、自由等问题持续存在,社会就必须作为整体,归还那些显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事实上,随着殖民暴力日益成为主流叙述的一部分,近年来欧洲博物馆中来自贝宁的藏品一直处于争议中。德雷斯顿民族学博物馆馆长Léontine Meijer-van Mensch表示,博物馆与柏林的尼日利亚大使馆保持联系。正是大使馆为博物馆和奥格博牵线,后者是德国的著名艺术家,曾参展2017年的卡塞尔文献展等其他大型展览。“我们感激艺术家来提高人们的这种意识。”Meijer-van Mensch说道。(文/钱雪儿)
韩国艺术家、“水滴画家”金昌烈
91岁逝世,济州岛上有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美术馆
金昌烈 图源:艺术家及画廊TINA KIM
金昌烈是旅居法国的韩国现代艺术大师,也是在西方最有影响的韩国艺术家之一,因水滴画是贯穿其创作生涯的主题,被誉为“水滴画家”。2021年1月5日,金昌烈逝世,享年91岁。
金昌烈1929年出生于朝鲜半岛北部,随后迁往南部。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他先后前往纽约与巴黎,并最终于1969年定居巴黎。
金昌烈 Événement de la nuit 1970 图源:艺术家及画廊TINA KIM
在巴黎,他开始酝酿其创作中独一无二的标志图形——水滴,并持续了40多年。在其独特的水滴系列作品中,抒情抽象、波普艺术与中国书法三者相交融。这些简单又清澈的作品精妙地融合了道家智慧,现代观念性的讽刺以及战争带来的创伤。
金昌烈与白南准和李禹煥一起被认为是在国际舞台上建立当代韩国艺术的杰出人物。为了向艺术家致敬,由公众倡议建立的金昌烈美术馆于2016年在韩国济州岛开馆。(整理/畹町)
俄罗斯 | 俄罗斯人民画家、原美协主席瓦连金·西多罗夫
93岁因新冠肺炎病逝,质朴画面来自俄罗斯的游牧灵魂
2019年,瓦连金·西多罗夫在中国美术馆发言
2021年1月9日晚,俄罗斯人民画家、原美协主席西多罗夫因新冠肺炎病逝,享年93岁。
西多罗夫出生于1928年,油画家,获人民画家称号,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苏里科夫美院教授、西多罗夫工作室导师,曾履职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主席23年。
西多罗夫画面浓厚,有着列维坦式的边缘,有着希施金式的深邃。质朴的画面来自一个俄罗斯深处的游牧灵魂。而这份灵魂是广向面对所有人的。他的画面有着俄罗斯的样貌:深沉且反复渲染,辽阔且疏密有致。
《雪化了》 瓦连金·西多罗夫 油画 纸板油彩 53×59.5cm 1982 年 中国美术馆藏
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7月28日,“中国美术馆国际美术作品捐赠与收藏系列:瓦连金·西多罗夫、安德烈·卡瓦利丘克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西多罗夫在开幕式上发言。他说,他年轻时就已开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他表示非常高兴能将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让作品留在中国讲述俄罗斯的故事。以展览为契机,西多罗夫油画5件作品入藏中国美术馆。(文/畹町)
- 标签:野味馆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
-
又双叒战叙利亚!打平就出线的国足能打破魔咒吗?
北京6月15日电(卞立群)时隔一年半多,在北京时间16日凌晨2:00开战的世预赛40强赛阶段末轮比赛中,…
- 普京:俄美关系处于近年最低点 仍有问题需要对表
- 世卫组织警告:新冠病毒传播速度超过疫苗分发速度
- 高温炙烤4300万人!夏季未至,热浪已袭美国西部
-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0例 其中本土病例2例
- 燃情欧洲杯,全新沃尔沃XC60上市,能否拔得头筹?
- 广州饮茶文化 会与保时捷911擦出什么火花
- 新宝骏推出Valli的真正意图:RC-5W宣告失败,换个名字瞒天过海
- 亚洲龙零整比高居榜单前十,潜在消费者得多考虑后续用车费用
- 刘宇辞职 连连下跌的北汽新能源要靠换帅惹关注?
- 外交部驻港公署:美国驻港官员谬论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