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出海录:共同价值观与多种模式
20多年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并且开始逐渐被中国的企业和大众所熟知。
20余年后的2019年11月,“引进来”的战略已经远不仅仅意味着“吸收外来资金,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11月10日闭幕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来自全球180多个国家的3800多家企业在进博会期间签署超过710亿美元意向协议。今天,对于中国来说“引进来”更多的是意味着吸引世界各地的优质产品从而丰富中国国内日益多元化且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与世界各国一同共建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可以说“引进来”的战略在20余年中不仅获得了延续,更有发展和升级。
“走出去”的战略发展如何呢?
如同“引进来”不再仅仅意味着“进口”一样,“走出去”的战略也不再仅仅指“出口”,而是又衍生出了“出海”这个新名词,并且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创业者奔赴海外,可以说,今天的“走出去”意味着“建立并参与‘全球创新网络’”。2019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达268亿美元,同期的海外并购数量增加了30%,中国企业出海从2016年媒体口中的“中国企业出海元年”至今,风潮从未消减,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且孕育了不同行业、不同经营模式的企业。
作为IMD商学院的一名教授,我看待这些规模庞大并且已经在海外取得了不同类型成功的企业时,自然会从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盈利模式等角度进行归类和分析。实际上,与我在《中国的新型创新企业》(Pioneers, Hidden Champions, Changemakers, and Underdogs: Lessons from China’s innovators)一书中写到的一致,出海的创新企业虽然数量庞大,但可以被分为先锋企业、隐藏冠军、创变者和黑马企业四大类型。这4大类型企业在面对这庞大的出海市场时表现出的种种相通和不同之处,似乎也能为未来十年的企业出海提供一点参考和指引。
先锋企业:帝国版图的进一步扩张
从定义上来说,先锋企业是指已经拥有了全球性知名度的大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已经在中国拥有了数十家公司和一个完整的企业生态系统。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出海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随着国内市场开始趋于饱和,以及企业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他们将目光投向海外。
而这一类企业在开发海外市场时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们不再仅限于向海外销售产品,越来越多的先锋企业开始吸纳海外的创新力量和人才。以中国的白色家电行业巨头海尔为例,海尔目前在中国、澳大利亚、欧洲、日本、美国均建立了研发实验室。通过这样的全球创新网络布局,目前海尔在海外的收入已经超过总收入一半以上。同时,海尔还通过HOPE计划为外部创新力量提供在线平台,旨在让开放式创新机制为一半以上的海尔创新提供支持。
对于中国出海先锋企业而言,现阶段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因身处红海市场而面临的海外竞争;其二,在海外,某些关于中国企业的负面消息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锋企业的海外人才发展。
隐藏冠军:双管齐下,海内外市场同时出击
所谓中国企业的“隐藏冠军”通常是各个细分领域的中型企业创新者,这些企业主要来自于机械、化工制品、材料产业和电子产业,大多以科技为驱动,并已经在各自的行业中拥有了很大比例的市场份额。这些公司会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对市场变化有着极高的应对能力。
通常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隐藏冠军就已经把国际化置于企业发展策略的重要位置上,双管齐下,海内外市场同时出击。先借助国内的劳动力优势打开国外市场,反哺国内技术研发,随着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技术出口,形成稳定的企业生态环境。创立于2007年的远景能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企业是中国第二大风机制造商,并已跻身行业全球前十。尽管尚未搭建成完善的创新网络,但在某些科技领域,远景能源的创新布局已现雏形。比如,远景能源在丹麦设立了致力于智能风机技术研发的远景丹麦全球创新中心,并在日本设立了智能电池研发中心。
但需要指出的是,隐藏冠军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成功可能会让他们忽视了从其他新兴市场新近入局的竞争对手。
创变者:走向国际化是必经之路
而创变者则是数字创新驱动公司。他们善于运用数字商业模式进行跨行业创新,并成功占领市场高地,大多已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与隐形冠军们相比,创变者的辨识度很高,对行业所带来的颠覆性最大。这一类公司通常不受限于传统的产业格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与先锋企业的主动出海不同,创变者的出海是命中注定的。在先发制人、一举占领国内市场高地后,国内市场中涌现一批后起之秀,面对市场竞争的日渐白热化,如何守住估值成为创变者们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因此,通过向海外市场的进军来维持在国内的既得地位成了这些企业必须走的一步。例如,滴滴出行正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和拉美地区,他们的商业模式将给当地市场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大疆也是个很好的例子,该公司在民用无人机市场占据了70%的份额。为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大疆也在尝试进入其他领域,如农业、科学、搜救以及监测,并与徕卡测量系统等全球公司进行合作。
依凭盈利模式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创变者们正在面临的主要挑战,他们的盈利模式需要充分考量本土市场的需求,并能同时满足捉摸不定的新兴海外数字行业规定(例如,《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黑马企业:墙外开花墙内香
此外中国还有超过15万家的“黑马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以科技为主导的中小型创新公司,身处某一“窄域”的科技前沿,员工以“海归”为主力,能以聚合力量直接推动某一项科技的创新和市场的变革。
与前述三类出海企业不同,中国黑马企业的出海很多都经历了“墙外开花墙内香”的过程。企业成立之初,面对已经相对成熟的国内市场,黑马企业往往采取迂回战术,瞄准海外还不成熟的某一细分市场,抓住机遇、以快取胜。在当地取得成功后,他们的中文名字才逐渐在中国国内被人们所熟知。厦门惟华光能的创始人曾在瑞士联邦材料试验和科研研究所学习太阳能电池技术。目前,尽管研发主力仍在厦门,但惟华光能已经开始将触角伸向国际,创立海外技术分部。例如,惟华光能已经开始与德国化工制药公司默克公司以及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展开合作。
当下,黑马企业急需得到足够的曝光度,引起行业合作伙伴的注意,并找到在国际市场中将高新科技变现的方法。
结语
从先锋企业主动向海外市场进行的帝国版图扩张,到创变者注定走向国际化的命运,再到隐藏冠军对海内外市场的双管出击,以及黑马企业从国外走回国内的迂回战术,20多年来中国企业的出海之路虽不尽相同,但都在各自行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尽管全世界的焦点都聚集在像华为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商业巨头身上,但以科技作为驱动力的黑马企业也应该是各大企业重点关注的对象。黑马企业尽管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进速度缓慢,但步伐足够稳固,他们就是未来的隐藏冠军,即将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黑马企业也是最需要支持的企业。他们的体量较小,由默默致力于科技研发行业的科学家或工程师运营,缺乏能够吸引大笔投资的市场手段,需要市场给予足够的注意力和支持来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一席之地,并最终成长为下一个隐藏冠军。
前述讨论的四种企业类型都有着自己所面临的独特挑战,普适的方法不足以支撑他们在“出海”的基础上实现全球化。在当前地缘政治商业环境愈发严峻的背景下,企业及相关机构需要做好充足准备来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具体挑战。 (作者:IMD商学院创新与策略教授Mark J. Greeven 马克·格瑞文)
- 标签: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