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生活  网事

遗落在小巷“三十四标”的那些民国往事

  《金陵晚报》日前报道,杨公井附近的街巷“三十四标”内,一栋保留下来的民国建筑,是民国时期的著名书店——书局。三十四标是一个奇怪地名,由于清末新军三十四标驻扎在这里而得名。“标”相当于“团”,三十四标就是三十四团,其上级单位是“第九镇”(第九师)。

  三十四标,既是清末新军的部队,又是南京一条小巷子,和它们有关的,还有哪些故事呢?

  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辛亥在武昌爆发后,各省奋起响应,江苏各地也都相继光复。这时,在南京城里的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南提督张勋等人,凭借手中掌握的一部分武装力量,据守虎踞龙蟠的险要地势,准备顽抗到底。

  驻在南京的清朝新军第九镇(镇相当于师,是三十四标的上级单位)广大将士应大势,顺,举起了义旗。第九镇统制(相当于师长)徐绍桢,虽是旧官僚,但他爱国正直,新军官兵中多为知识青年,受思想影响,对的清廷不满,加之党人赵声、柏文蔚等人在军中宣传主张,不少官兵倾向。

  由于武昌起义是新军第八镇所为,所以张人骏、张勋等人把第九镇视为,收缴和新军的弹药,新军限期撤出南京城暂住秣陵关,又不断派出暗探和刺客,置徐绍桢等人于死地。新军广大将士怒不可遏。九月中旬,第九镇的下级军官准备杀进南京城。徐绍桢见群情激愤,便把仅有的库存枪弹发给三十四标,参谋长沈桐午为前敌总指挥,率队进攻南京。

  9月18日拂晓,炮标第1营营长范兹泽率领先遣骑兵队出发,到花神庙一带,未发现有白旗接应,就令士兵发射空响弹6发,遭到雨花台方向实弹还击。当晚,沈桐午命令三十四标进攻雨花台炮台,并分一绕攻水西门。在雨花台与清军作战,毙敌100多人。新军终因弹药缺少而失利,死伤200多人,于次日败退秣陵关,再转移到镇江。不久,党组成“江浙联军”,经过激战,终于光复了南京。

  清末,新军三十四标驻扎在杨公井附近,清末,这里出入的多为三十四标的军官,不少人后来都成为民国时期的知名人物,如朱履先、田应诏、林述庆、林之夏等。

  朱履先,泰兴黄桥人,民国陆军中将,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曾任清朝新军第九镇三十四标管带。第九镇起义时,朱履先受命率部攻打雨花台。辛亥胜利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于南京举行首次阅兵,朱履先任阅兵式总指挥,时年29岁,被誉为“江苏三杰”之一。袁世凯称帝后,朱履先离开南京,先后在山东桓台、邹县、曲阜,安徽蒙城等地任县长。“九一八”事变后返回黄桥,在乡梓为民办事,声望极高。1940年,新四军东进,朱履先动员地方士绅缴纳抗日救国,协助陈毅、朱克靖参加“海安和谈”,并捐献5万元资助新四军。

  黄桥决战胜利后,朱履先被推选为苏北临时行员会参。1943年,由叶飞、朱克靖介绍加入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朱履先任苏北行署副主任等职。1959年因病逝世,终年75岁。

  民国时期,军事委员会军事交通技术学校就设在三十四标。该校是1927年冬在北伐战事甫定之时,新桂系创办的一所培养军事交通、通讯技术人员的专业学校。

  后来,新桂系失势,蒋介石把它夺了过来,并入黄埔六期,编成一个交通兵大队。这个大队毕业的学生,成为军事部队、机关的主要。

  军事交通技术学校的校址,设在常府街原三十四标旧营房。校门坐北向南,进入大门,中央是一块长方形的大操场,操场四周是一排排平房。

  大门所在的南端只有一排,是校本部的办公房舍。东西两边各有三排,第一排作为教室,第二排是学生寝室和队部办公室,第三排是饭厅和炊事房。

  1929年10月,国民“军政部”出于国防通讯的需要,在三十四标建立陆海空军司令部军事交通机械修造厂,内设电信工场。1932年,电信工场扩建成通信工厂,制造少量的瓦无线电收机等、无线设备,为南京无线电工业之发端。

  据《南京概况》介绍:淮海战役之前,军的陆军总部驻扎南京太平三十四标,后迁广东韶关。陆军总部共设有一个总司令办公室,十一个处又六个署。据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材料,军的陆军总部(除政工处)共有官佐一千五百零三人,前任总司令为余汉谋,《南京概况》出版时,其总司令为张发奎。

  此外,江苏省扬剧团,原位于杨公井三十四标13号(前身是湖北会馆),1953年4月成立。1986年,该剧团编演《鸿雁传书》、现代戏《三把刀》、《海图神灯》、《马娘娘》等有影响的戏。王重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