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骗局如今盯上“海归”族
如今,以招聘为名的骗局“花样”繁多。最近,海淀检察院侦办的一起案件就给大家提了个醒儿。在这起案件中,大部分受害人都是“专业人才”,不少人还是“海归”——他们满怀期待地应聘金融大盘操盘手,没想到最后却被骗子“割了韭菜”,9个人被骗走138万余元。近日,三名骗子终审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至5年不等。检方详细揭秘了这起新型骗局的来龙去脉。
案发
监管平台上
压根没这公司
张静(化名)从海外学成归国,被一则投资公司的招聘广告吸引。招聘职位显示是“操盘手”,与自己所学的金融专业吻合;公司介绍更吸引人,称这是英国都德国际集团在北京的办事处,还受到塞浦路斯外汇平台的监管……
面试时,一名自称是公司技术总监的年轻男子周某接待了张静,表示需要对她进行7天的岗前无薪培训,培训后还要进行实盘考核,合格后才能录用。
然而,在培训即将结束时,周某告知张静需要拿出5万元人民币,投入到公司平台进行实盘考核,并表示“资金随时可以取出,而且如果有收益,都是你的。”求职心切的张静拿出5万元投入平台。
两天后,周某又开口了,“你投的资金少,工作后工资也低,要么你再投入一些,要么你自己寻找一些客户投资。”在周某的哄骗下,张静不断加大投入,还找朋友一起“投资”,她最终如愿成了公司“员工”,并获得过几次收益。可当张静想取出钱款时,却遭到公司的一再拒绝。
张静心生怀疑,委托国外的朋友帮忙检查公司信息,朋友回复:塞浦路斯监管机构官网根本没有公司任何信息,平台虽然有,但没有外汇牌照,不具备进行外汇交易的资格。
张静拿着这些证据找到公司领导,要求退钱。眼看瞒不下去,公司高层吴某和付某均承认公司所用交易平台从头到尾都是假的,投资的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打进了他们的个人银行卡中。吴某等人也翻脸露出了本来面目,一口咬定就是没钱退。周某甚至声称:有钱也不会退,万一出事,还要留着钱让家人“捞”自己。
最终,张静选择了报警。吴某、周某及付某相继到案。
释疑
为何盯上“海归”人群?
在这一案件中,受害人大都是留学归国人员。
对此,三人交代,“海归”比较好骗,由于在海外留学多年他们大多不熟悉国内情况。这也是为什么三人从2015年开始作案,直到2017年年底才有人反应过来报案,三人去年才被抓获。而且,“海归”家庭相对富裕,几乎被骗的年轻人听到先拿出几万元人民币或美元投入“操盘”时都没有犹豫,要求他们继续投入时,也几乎没有任何迟疑。另外,如今“海归”也面临着就业难题,国内高校崛起就业不输国外高校,而“海归”由于缺乏国内企业认可的实习经历,对于就业更加迫切。
承办案件的检察官邢芳进一步分析,吴某等三人也都是“80”后,具有大学文化水平,又有着多年金融工作经验,无论是虚构公司资质、购买假平台等硬件条件,还是个人因素,都具有迷惑性,很容易“忽悠”年轻人。
揭秘
三个骗子都在金融公司工作过
承办案件的检察官邢芳介绍,吴某等人到案后,对于罪行时而承认时而否认,一直在认罪和翻供中反复。但三人都承认,曾一起在某知名金融投资公司工作过,具有相关金融经验。
在吴某的认罪陈述中,其交代,周某负责拉客户和相关培训,付某负责平台运营维护和行政工作,自己负责总协调。
由于具有相关工作经验,付某租了一整套逼真的外汇交易平台,租金为每月8000元,这也是公司对外宣称做外汇投资交易的平台。这套平台包括公司的门户网站、wealth link平台和智富平台,客户通过登录网站,注册wealth link平台账号密码,就可以登录wealth link平台,同时客户可以通过智富平台在wealth link平台的一个链接进入智富平台转账,转账之后钱就进入了智富平台中。
“客户是看不见智富平台上的信息的。”付某供认时说,因为wealth link平台和智富平台不是联动的,客户只能看到wealth link平台上的数据,而这个平台上的数据都是假的。
公司表面上是通过客户投资交易收取手续费盈利,实际上是客户的钱转入智富平台后,三人就把钱从智富平台转出了。这些钱没有用作投资,只是三人通过操控wealth link平台上的数据,制造投资亏损假象,来占有客户资金。
该案共有9人被骗,金额138万余元。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吴某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判处周某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判处付某有期徒刑5年,并对三人处11万元到5万元不等罚金。
提醒
这些陷阱要留意
如今,以招聘为名的骗局“花样”繁多,特别是临近年底许多人开始考虑跳槽,争取明年换个更好的工作。对此,邢芳提醒求职者,要提高防范意识。
■ 招聘时让垫钱
对于那些以岗前培训、购买设备、试用考核等理由为名,在招聘过程中让应聘者先行垫付钱款的情况,应该警惕。还有一种“培训贷”陷阱也要留意。
“培训贷”是指某些单位以高薪就业作为诱饵,向求职人员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求职者要注意培训机构是否具备资质,并保留足够的材料,一旦被骗,立即报案。
■ 就业前“乱收费”
“乱收费”是指用人单位或者中介机构以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等费用。一些中介公司与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作,先由中介公司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务费等,后由“骗子公司”假装招聘员工,收取费用,再编织种种理由拒绝求职者上岗或中途辞退。
■ 借口办社保“扣证件”
“扣证件”是指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假借保管或经办社保、申办工资卡等名义,扣押求职者身份证、毕业证等个人证件原件。检察官提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扣留他人证件原件,求职者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需要提供证件复印或者影印件的,要注明具体用途。
邢芳建议,求职者找工作时应去正规的人力资源市场或人才中心,发现意向工作信息应和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亲友沟通,同时多渠道核实单位信息,以免被骗。
本报记者 高健
- 标签: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