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主宰个人数据 谨防支配地位滥用
今天,在互联网活动中阿里和腾讯的身影随处可见,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处处留痕。无论是网上购物、移动支付,还是外卖送餐、打车出行,似乎一切尽在“TA”掌握。
近日被热议的中国十大互联网上市公司排名显示,遥遥领先的阿里巴巴和腾讯身后,美团、京东、拼多多、腾讯音乐娱乐等皆有“腾讯系”资本的身影。而在未上市的前十大互联网企业中,蚂蚁金服、阿里云、菜鸟网络等均为“阿里系”。
2018年是阿里和腾讯成立投资部十周年,其投资触角已遍及从衣食住行到理财、教育、医疗、娱乐等方方面面。尤其是近年来,每有互联网新星升起,其背后少不了以腾讯和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资本的竞逐。
据海豚智库数据统计,2018年阿里投资了160家公司总计1800亿元,腾讯则投资了170家公司总计900亿元。而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回顾与展望》显示,2018年中国股权市场共新募集1.3万亿元,共发生投资案例1万起,投资金额共计1.08万亿元。从投资额看,“TA”资本已占据近三成。
此外,在头部创业企业中,阿里与腾讯的影响力更为突出。据《财经》杂志记者统计,在估值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创业企业中,和阿里、腾讯有关的占比达三分之二。创投圈早已盛行一句话:“今天能在阿里系、腾讯系之外诞生一家自己做又不依赖头部的企业已越来越难。”
巨头资本狂奔突进的背后,是对个人数据的“攻城略地”。这背后既有加固自身业务“护城河”的需要,也有快速占领新领域的战略意图。但当强者恒强、强者愈强的格局已定,巨头们能否 “坚持操守”,不滥用支配地位?
去年,支付宝被爆出在推出年度账单功能时“夹带私货”,不但替用户默认勾选了“同意《芝麻服务协议》”,还在《协议》中强势要求芝麻信用可以向第三方提供用户的个人信息。
尽管芝麻信用及时调整了页面设置,修正了相关协议条款,但这一令消费者“细思恐极”的行为却让人得以窥见一些互联网企业的底线。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静态角度看,阿里、腾讯在目前在行业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很容易采取一些行为形成竞争壁垒,阻碍行业创新发展。
个人信息过度采集、侵犯隐私权、算法支配……在双雄争霸的互联网生态里,普通人不得不担心自己会沦为巨头的“收割”对象。
常有网友反映,在社交媒体上点赞了朋友的一双球鞋,电商平台便首页推荐了鞋子的购买链接;与朋友打电话约吃烧烤,美食app便推荐附近的烧烤店;本月花销超预算,支付平台便推荐贷款工具……
随着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成熟普及,人们的生活将愈加与互联网紧密相连。为了获取便利,几乎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和出让数据——位置信息、通讯信息、消费习惯、生活作息……而一旦个人数据通过五花八门的入口最终汇聚到巨头手中,并由算法产生分析预测时,人,不仅将变得“透明”,还将变得“可控”。
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林容曾撰文指出,通过对现代人网络行为的持续观察、学习、理解、调整与操纵,智能算法同时拥有“作恶”的权力。“技术中立”与“无价值观”等主张是平台逃避社会责任的一种手段。社会亟待对算法权力进行引导与规范。
互联网巨头们在资本扩展、市值飙涨的同时,已具备市场优势地位,切不可滥用支配权,在法律规范尚不完善的数据商用领域自觉遵循“最少够用”原则,不过度采集、不滥用数据。切记“能力越强,责任越大”。
相关阅读:
人民观察:“BAT”终结 ,“TA时代”开启
- 标签: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