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生活  车市

大学生期待学习结合生活服务型校园App

原标题:大学生期待学习结合生活服务型校园App

来自四川一所高校的蒋依已经逐渐习惯了在“学某通”和“某课堂”两款App上观看视频课程、完成课后作业和上课签到的生活。自从学校开始试行智能化教学后,这两个“运行卡顿、偶尔闪退”的软件已成了她的“上课必备”。

跑步时手上拿着手机,跑两圈就低下头点亮屏幕,在“某跑圈”App上查看自己的完成进度,成了自学校实行“每日跑步3公里打卡”后,就读于海南一所高校的陶子生活必备的一部分。

一些高校的老师开始通过App布置线上课堂作业,但在广州读大学的汤晓琪却感到“头大”——因为忘记设置通知提醒,她常常错过作业提交时间。

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高校的600余名大学生和毕业生发起关于校园App使用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5.01%的被调查者所在高校曾引进过1~3种校园App供师生使用,44.08%的被调查者所在高校曾引进过3~10种校园App,7.19%的被调查者所在高校从未引进过校园App,还有3.71%的被调查者表示,学校曾引进10种以上App。高校提供给师生使用的App功能包括但不限于辅助生活、查询预订、校内社交等。

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了应用泛滥、平台垄断等现象;一些教育App存在有害信息传播、广告丛生等问题,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困扰,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教育部将通过加强标准规范制定、开展常态化监管、做大监管同心圆,以加强教育App开发、选用、整合、共享数据的统筹管理等方式,做好对校园App的监管,解决校园App泛滥、广告泛滥、利益裹挟、应用垄断等问题。

功能有限、数量太多、使用体验差成为症结所在

说起校园App,江西某高校的黄晨旭首先想到的就是“某某校园”:“学校办活动时我们必须用它才能签到,签到成功后会获得相应的学分和积分。”

在手机的应用商店里搜索黄晨旭使用的这款应用,这款分类为“教育”的“某某校园”仅仅收获了3.1分的评分。正如应用市场评论区里所说,这款教育App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几乎都是“功能强大”,然而,这款同时拥有“校园服务”和“校园社交”两大“王牌功能”的应用,却未能抓住黄晨旭和他同学们的心。“虽然看起来功能很多,但是我们用的也就只有‘活动签到’一种,像应用界面里那些‘21天挑战’‘兼职实习’‘部落’等,对我们来说基本没用,我们也从来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在被问及使用体验时,黄晨旭表示这款App对他来说较为“鸡肋”,除了大一、大二参加活动时偶尔点开,他基本不会主动使用它。“功能是好功能,只是App要求扫码签到,参加活动的学生有上百个,签到员却不多。如果你错过了签到的时间,再想找到签到员就很困难了,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其实并不便利。”

中青校媒的调查显示,所在高校曾引进过校园App给师生使用的学生中,59.75%的学生对校园App并不满意。其中,81.91%认为校园App功能有限,不能提供让人满意的服务;72.86%认为校园生活所要使用的App数量太多,占用手机内存;51.76%认为App的使用体验太差,还有32.66%认为App操作起来有技术难度。也有同学认为,部分App存在过度采集学生信息的情况。

对校园App心生反感的蒋依表示:“如果是辅助教学的App,我觉得一个就够了,但常常是不同事项要用不同的App,不仅操作繁琐,还很占手机内存。”

在广州读书的汤晓琪的唯一一次旷课就缘起“易某”App。以往上课需要请假时,学生只需要去辅导员办公室说明情况,得到假条后则证明请假成功。而新App的引入,却增加了请假的流程和等待时间。当学生有请假需求时,首先需要在软件上向辅导员提出申请,等待辅导员在手机上点击“同意申请”后,才能拿到纸质请假条,并且需要在手机上进行请假确认才能够结束所有请假流程。软件引入初期,汤晓琪智齿发炎、高烧不退,没来得及请假就被直接送去了校医院。输了几天液之后,汤晓琪去辅导员办公室补开假条,却被告知她没去的专业课因为缺少网上请假申请而直接被当做旷课处理。在她看来,“繁杂且多余的手续不仅不够人性化,还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这种App没有存在的必要。”

另外一款软件“某校园”的使用更让汤晓琪“细思极恐”。大二时,汤晓琪在学姐的指导下在此App中一步步输入了学号、年级、就读专业等信息,随后,又被要求填写身份证号、身高体重、家庭成员及工作部门等较为私人的信息。在她填写的过程中,App中不断有广告弹窗跳出,这让汤晓琪不免怀疑,“会不会倒卖我的信息?”信息填写完毕后,这款软件基本就变成了汤晓琪手机中偶尔点开的“僵尸软件”之一,“想卸又不能卸,但留着确实用处不大。”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张明同样对隐私数据的采集表示焦虑:“我认为有些信息采集并不是必要的,有的App会采集用户的位置和时间的信息,给人强烈的监控感,让我感觉不适。”

使用流畅、功能便捷的App为大学生所喜爱

校方要求下载的App功能不一、使用程序繁琐是一些大学生对软件不能满意的原因。但有一些校园App赢得了大学生的喜爱。中青校媒的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学生对校园App表示满意。其中,95.62%是因为所使用的校园App操作简单,使用方便;72.99%是因为所使用的校园App的功能齐全、满足需要;69.34%是因为所使用的校园App的数量适中,不会造成手机容量困扰;59.12%是因为所使用的校园App可自由选择、无强制性困扰。

“某一卡通”的出现,就让蒋依颇为满意。这款“充值”应用功能虽然较为单一,却是实实在在地实现了学生“不出寝室门就能在线充值”的愿望。“不仅能充饭卡,还能交水电费。以前给寝室充电费,都必须到离宿舍较远的学校终端机上排队充值,现在在寝室就能充值了,超级方便。”

中青校媒的调查显示,所在高校曾引进过校园App给师生使用的学生中,80.50%的学生所使用的App具有课程学习的功能。

陶子对于学校提供下载的一款App很有兴趣。陶子修的某些课程学分有线上课时和线下课时之分,线上的课时需要借助这款App实现。相比于其他软件,这类学习类软件符合学生的刚性需求,在学生中接受度也比较高。这款App陶子使用了3年,不仅修满了既定学分,还借助它学习了制图、心理学、C语言入门等课程,App上各种专业的入门基本课程基本免费向学生开放。据陶子介绍,这款App中的学习视频不会出现任何广告,学习效率很高,干货很足。

来自辽宁一所高校的穆宁也从课程学习类App中受益良多。他常用一款App预习英语课。据他介绍,应用中不仅有英语课本上的词汇、课文以及相应的音频,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App中做练习题。App中的“班级”功能可以让老师清晰地看到每位同学的学习时间与状况,老师可以据此调整上课进度。

张明对清华大学的一款App评价很高。“它能够提供如Wi-Fi接入认证、校内站点一站访问、教室资源推荐服务,还能显示清华全景地图、校车路线和校园里日常演出、讲座的时间、地点,还提供网络学堂。”集多种学生真正需要的功能于一身,是张明经常打开这款App的原因。

大学生期待多功能复合服务型App

无论是否满意现有的校园App,被访者们对于未来校园中即将引进或改进的App都予以了较高的期望。中青校媒的调查显示,在校园App可能具备的功能中,图书馆、自习室预约功能最被学生需要,66.60%的被调查者希望校园App具备这项功能;58.25%则希望使用方便吃饭、洗澡、打水、取快递等日常生活的功能;50.51%希望App具有课程学习的功能;43.58%希望可以通过App便捷登陆校园无线网。此外,运动打卡、体育器材借还、校内购物、课堂签到、校内社交等也是一些大学生需要的功能。

此外,多功能复合是大学生对未来校园App的一大期待,51.12%被调查者希望校园App能够多功能结合。此外82.80%被调查者认为校园App的使用数量不应超过3个。

还有1年毕业的陶子希望有考研信息或招聘信息的软件被引入,这样能够更好地让毕业生获得资源。而对汤晓琪而言,校园App存在的意义不应该仅仅方便学校管理,更应该方便学生使用。繁杂的App让汤晓琪在学业和生活上都曾遇到问题,她希望此后的App能够更加注重使用效率和使用便利度。在汤晓琪看来,高校App不应只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而应该有适当的价值输出,例如在学校即将引进的体育运动监督App中,她希望能够对运动达标的同学给予一定的鼓励或奖励。

清华大学的张明则认为,目前有一些校园App整合做得不好,不同的事情要下不同的App,功能过于分散,更新维护做得不好。她希望校园App更高效、更安全,学校开发能够更尊重学生,委托师生和第三方开发的流程能够更透明。

“如果各类App能够更加先进、更符合大学生感兴趣的点就更好了,例如通过扫描食堂饭菜便可得知食物卡路里,这样便于同学们管理体重,还能防止食物浪费。”汤晓琪说。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除黄晨旭外均为化名)

兰州大学 杜相益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罗希 华南师范大学 白梓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