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小学教材南京出版社
据了解,在教材修订的时候,教育部曾召开专门会议,要求这一次教材修订要体现的之一就是“减负”。那么,怎么减轻学生负担?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量。
此外,中学课本里的《洲际导弹》被改为《网络表情符号》,以更切合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生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由于与现代和谐社会导向不符,被换为《智取生辰纲》;《南京大》被换成《》。
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只要能激发学生兴趣,课后作业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而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拓宽课堂教学达不到的空间。自主作业,将作业与知识、技能和创新、智能开发相融合,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和,更让学生愉快作业,快乐生活。
初一教材9篇传统篇目消失2013年,拿到人教版语文课本的语文老师都发现了其中的变化很大:初一上学期语文课本有9篇课文被调换,其中包括教材使用多年的鲁迅的散文诗《风筝》。对此,出版社的编辑说,《风筝》对于初一学生理解起来稍微偏难。此后,该事件引起家长和教师的大讨论。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如何综合利用有限的教材容量,做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且整体推进,一直是教材编写的难题。语文版修订教材在这方面的安排比较合理,每一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既和单元文体有联系,又体现了话题的丰富性。本组除署名外,综合客户端、《晚报》、《新闻晨报》等
首先,一些优秀的传统篇目得到了保留。比如,保留了体现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的篇目《小英雄王二小》、《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扁担》等。“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013年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倪文锦:
这些年,网络上针对中小学生语文教材,掀起过数次讨论。而语文课本删除古代经典,则屡被家长诟病。总结了一下,近年来至少引起过3次大讨论。
减量增质减轻学生负担课文数量减少15%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孙绍振:
另外,七至九年级口语交际中的《交流座右铭》、《谈谈你心目中的君子》,写作中的《我看古人的苦读》,综合性学习中的《诸子百家初探》、《现代社会与思想》等,都与中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2014年
2014年9月9日,习总来到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他当时曾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据了解,修订后的教材增加了古诗文比重,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一至六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30%,每册最后一个单元集中安排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七至九年级教材在篇目减少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每册两个古文单元,古文单元占比基本保持在40%左右。
不久前,网络上就曾流传过“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严重西化”的。对此,人民教育出版社曾发布声明,称有关言论不符合事实。
减
我们的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语文教材?
一个话题
声明称,“我社自2013年起,对2001审定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进行了修订。在修定过程中,我们将温书林所写的《南京大》一文换成张纯如所写的《南京大》一书的节选,课文题目为《》。更换的原因主要是张纯如所写《南京大》片段《》,不仅写了南京大的惨无,而且刻画了一位普通中国妇女李,在日本鬼子的面前智勇双全、勇敢的事迹,感人至深,反映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英勇无畏的。因此,我社教材中不存在将南京大题材撤掉的问题。”
据公开报道,近年来一些版本语文教材,对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作了一些调整,有的是删减,有的是增加。对此,网友们还曾对“孩子需要怎样的语文教材”掀起过一系列讨论。
一个争论
此外,新修订教材还特别注意通过课后、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设计,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一至六年级《百花园》中的“读读背背”栏目,安排的内容都是古诗文;全套教材在《百花园》中安排读背古诗文82篇,比此前教材增加了40%。
据统计,新修订后的语文版全套教材课文数量比修订前减少了大约15%。但明表示,减量并不是减负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提质’,即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把设计得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精心考虑学生的接受度,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把非语文的或者说语文学习价值低下的内容筛选出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会学语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换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声明除用外国题材选文占比15%的数据回应外,同时用教材中选取的大量和赞扬祖国优秀人物的文章,如《狼牙山五壮士》、《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文成公主进藏》等,否认网上关于“人教版语文教材贬低中国人”的说法。
据语文出版社社长明介绍,修订版教材和之前版本相比,大约更换了40%的课文,其更换标准就是是否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修订版教材除了拼音、识字单元外,以诗歌为主构架全书,共有13首诗。诗歌是人类最早抒情表意的形式,也是语文体裁之一。虽然小学语文明线是以话题组元,但暗线是体裁,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网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严重西化”的
“中学课本里的《洲际导弹》被改为《网络表情符号》,以更切合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生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由于与现代和谐社会导向不符,被换为《智取生辰纲》;《南京大》被换成《》”。
《南京大》被拿下了?语文出版社:没有的事
昨天上午,语文出版社宣布其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已进入《2016年义务教育用书目录》。新修订的全套教材40%的课文被更换,增加了古诗文及中华传统文化比重。对此,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市中小学并不使用该版本教材。而绵阳、自贡、资阳等地一些学校则使用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同时,新修订教材还通过其他方式做了一定程度的弥补,比如增加了白话小说单元,“这实际上也是学习古文”。
“新修订后的语文版全套教材课文数量比修订前减少了大约15%。但明表示,减量并不是减负的根本途径。”
2016年
内容向传统文化倾斜古诗文最多占比4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新闻热线:4008000088E-mail:
针对网上所传语文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修订教材将《南京大》题材撤下之事,语文出版社昨晚在其网站及真语文网刊发,此种说法“与事实严重不符,混淆视听”。
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今年山东卷单选题的考察范围和特点:1、把握时态,仍为重点。第2题考察了状语从句中连词的使用,要求考生能够区分掌握常见连词的基本含义并加以区分,第7题考查的是主语从句的用法,而第10题考查定语从句中引导词的用法。
新修订教材还特别注意通过课后、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设计,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那么,本次语文出版社更换中小学生语文教材,业内专家又是怎么看待的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语文版”中小学教材中《南京大》被换成《》的消息传出后,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8首古诗退出课本引质疑据新闻晨报报道,2014年9月,上海市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新版语文课本中删去《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等8首古诗,在家长圈和网络上引起巨大反响,不少网友在为这项减负举措叫好的同时,也质疑“为何不让小学生学古诗”。其后,上海市教委回应,8首古诗退出一年级语文课本,目的是为小学生减轻识字和的压力,但在小学一年级的听力磁带中仍保留了这8首古诗。
典
其次,修订版教材更加强调时代性。明表示,有些篇目虽然内容很好,文字也不错,但是由于和时代要求不符,还是被撤换。“比如《谁勇敢》一文,有些老师教过,而且特别爱教,希望能留下来,但我们还是拿下来了。为什么呢?一个孩子为了其他孩子不受马蜂蜇,用身体扑向马蜂窝,虽然了别人,但自己却受伤了,文本的结论是这个孩子最勇敢。我们认为,对孩子来说,这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不应这种行为。怎么办最好?那不是语文要讲的事,至少在选文时我们不选这种文章。”
中小学语文教材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单纯地“贴标签”,选一些思想性、性很强的文章,这样容易语文。语文版修订教材的课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有机结合于语文的人文性、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得到情感和审美的熏陶。
同时,修订版教材还特别注意选择文质兼美且贴近儿童生活的文本,并保留了原教材的许多传统名篇,比如《想做好事的尤拉》、《奥莉娅和莉达》等。“这些文章能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情操和优秀的品德。”
据统计,全套教材当中,语言文字运用题,即用语文来说现象,分析、解释各种问题的题目,占到50%以上。体现在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上,话题的形式更加考虑学生的需要:口语交际加强了互动性,比如一二年级看图讲故事《劝说》,七八年级开一次辩论会《一分钱的官司该不该打》等;习作加强了实用性,比如一至六年级加强应用文的写作指导,安排了8次应用文写作的;综合性学习加强了实践性,比如七至九年级的编演短剧、办一份、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等。据明介绍,修订后的教材想利用这样一些环节,把语文学习和现实社会、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不学“空语文”、不学“死语文”,切实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课后上,修订版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同时,加强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做到既有一定数量的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又有较大比例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的,还有不少则是二者兼顾。比如,修订版教材课后设计了较多的读写结合题;同时,中多次出现“用自己的话说说”、“用自己的话写写”等题目,以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的能力。
强调时代性,课文换40%《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被替代
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成都市中小学并不使用该版本教材,绵阳、自贡、资阳等地中小学采用该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