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论 | 期待多些“狗不叫”干部
进村遭遇狗叫,再寻常不过。最近记者跟随扬中大众村村干部林先权到农村走访,发现连续几家的小狗见到他都不叫不吵,还摇摇尾巴走过来和他亲近,这位干部先后在三个村工作过,长达25年。
狗看到村干部而不叫,说明它跟这名干部已经很熟,说明这样的干部经常进村入户,跟村民打成一片。相比之下,村镇合并以后,有的村规模很大,不要说乡镇干部,就是村干部很多村民也不大熟悉,来了以后狗直叫个不停。干部入户“狗不叫”,这个细节提醒我们,身为干部,尤其基层干部,应该多走进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听民声、问民意、察民情,和群众贴心交心,打成一片。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人们常说,作为基层干部就应该“太阳色、铜钟嗓、狗不叫”,经常在基层跑,成为基层的一分子,这样的干部才能懂基层、为基层。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基层干部忘掉了党的优良作风,身在基层却远离基层,很少到群众中去,对基层情况不熟悉。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位老干部找村里的书记聊起贫困人数、帮扶情况时,村支书一问三不知,当场卡壳,连忙“小王小李”找材料,忙活半天才把情况说清楚。
为什么身在基层,却还是和老乡不熟悉有距离?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有的基层干部沾染了官僚习气,“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上班拎个保温杯,到点打卡下班,端着“养生姿势”,出门都怕晒太阳,“太阳色、铜钟嗓”少了,群众遇到问题就多了,解决的途径也窄了。再如,有的干部用“平板”代替“脚板”,用“指尖”代替“脚尖”,用“百度”代替“百姓”,把下基层从田间地头转移到手机屏幕,走一线从“两腿泥”变成“一指禅”,搞什么工作都靠“远程化”,以为上上电脑打打电话就能把工作办好。又如,有的基层干部反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布置的工作多、各类检查多、迎来送往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挤占,无暇走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接触。还有的干部反映,现在村民普遍都在外面上班,有的常年不在家,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要找到村民聊一聊还得找“八小时以外”的时间,等等。
基层是党联系群众的前沿。基层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怎么样,直接决定党同群众联系的效果。如果说过去让基层干部深入基层意义重大,在今天决战决胜全面小康进入冲刺的情况下,则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改善干群关系、做好基层工作、夯实全面小康的基石,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有赖于基层干部多走基层、多去一线,有赖于多些“狗不叫”的干部。要让“狗不叫”干部多起来,首先要让“狗不叫”干部“香起来”。组织部门要善于发现并用好“狗不叫”干部,宣传部门要善于聚焦“狗不叫”干部。对基层的考核也要确立鲜明的导向,让“狗不叫”干部得实惠,让手捧“枸杞杯”的干部端不住。
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中央有关减轻基层负担的要求,要防止形形色色的会议扰基层,五花八门的检查累基层,隔三差五的观摩疲基层,切实把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精力深入群众。针对“八小时以内找不到村民”等新情况,有关部门也要采取一些新办法,建立一些新机制。比如,在考勤打卡和考核机制上,不能机械地搞“朝九晚五”,要做一些创新,引导干部在“八小时外”也愿意到村民家里坐一坐。对于一些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有村落空心化倾向的地区和农村,要鼓励基层干部运用微信、网络等多种手段,加强信息收集和信息交互,做新型“狗不叫”干部。
- 标签:飙车网游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