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京新闻

议事苑|一条流经苏浙沪的河流,书写长三角协同治污的样本

一条太浦河,西接烟波浩渺的东太湖,东注碧波粼粼的黄浦江,将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吴江区、浙江嘉兴嘉善县三地紧密串联。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揭牌,这条由太浦河串联起来的青浦、吴江、嘉善,构成了长三角一体化“样板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5年,长三角要办成的一件大事之一就是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显著提升。经过十多年合作努力,长三角地区摸索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协商机制,为绿色长三角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而江苏下一步将如何积极主动地协同兄弟省市齐发力,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让我们从这条太浦河说起......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悠悠太浦河


从“踢皮球”到“抢着捞”

小小水葫芦,最有发言权

拥有“千河之乡,百湖之城”美誉的吴江,是一座泊在水上的城市。这座城又恰巧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枕太湖,北依苏州,仿佛躺在温暖的长三角怀里被宠爱有加的小女儿。在吴江,2600多条河道串连起300多个湖泊,其中,汾湖这两年因“长三角示范区”名声大噪。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吴江,一座泊在水上的城市 来源:视觉中国

汾湖,原为“分湖”,春秋时期,汾湖是吴越交界之处;几千年过后,汾湖依然是“分湖”,它是江苏和浙江两省的界河。

4月14日下午5点左右,天色突变,大风将汾湖的湖面吹荡起阵阵涟漪,眼看风雨欲来,汾湖高新区汾湖湾村党支部书记、基层河长沈晓华却急匆匆地赶到了湖边。“我来看看,大风会不会把垃圾吹过来。”沈晓华所在的汾湖湾村坐落在汾湖北侧,十几米外的对岸便是浙江嘉善县湖滨村等数个村落。白鹭只需扑两下翅膀,便能从江苏飞到浙江。

眼前这片清澈的水域,却曾是水葫芦疯狂生长的乐园。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村民打捞水葫芦  资料图

水葫芦可是无视省界,随着水流和风向流窜两省之间。一头捞了,隔壁不动,风一吹,捞了白捞。过去发生水葫芦危机,大家都相互推诿,沟通渠道不畅通,相互也不联系。

正是因为行政边界的存在,产业分布不同,环保标准不一,治理责任不明,让界河的治理陷入了“三不管”的怪圈。如何让以前的“三不管”变成分内事?如今在汾湖畔矗立着一块特殊的绿色河长牌。这是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上海青浦提出“联合河长制”,联合青嘉吴三地区(县)、镇(街)、村(社区)三级河长,共同制定责任清单,不以省界为单位,而以河段为单位重新划定了“包干区”,开展定期联合巡河、交叉巡河,并建立专门的联合河长群。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像沈晓华这样村级河长,每天“雷打不动”巡河一圈,当然也会“闻风而动”,发现问题,他会第一时间上传到微信群。不仅如此,沈晓华和嘉善地区两地河长也会联合巡河,在水葫芦繁殖较快的季节,半个月就要见面会商。同样的工作机制也用在了边界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偷倒,网格化管理等方面。长三角一体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后,区域内5镇1管委会17个村落在护水治水上实现了“一盘棋”。

小编还听说了“一只编织袋”的故事。若一只装有化工原料的编织袋在上海或浙江等下游地区被捞起,河长们会剖开编织袋查看仔细,然后就像破案一样,上海可以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吴江和嘉善可利用覆盖大部分河道的监控摄像头,追溯“元凶”,开出罚单。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沈晓华正在使用河长APP巡河

省界越来越模糊,水葫芦越来越少。2019年,太浦河等主要界河的水葫芦繁殖面积,仅占水面面积不到10%,是最近几年来控制最好的。

沈晓华指着办公室门口的那片水域说,以前延绵几百米全是绿油油的水葫芦和漂浮物,如今是一汪碧水。“现在到了季节,我们还是要每天下去捞水葫芦。但是相比过去大家都不管,到头来水葫芦爆发了还是要打‘攻坚战’,现在一出现大家抢着打捞,工作量小了很多。”

从“3天”到“10小时”

长三角“朋友圈”把界河变内河

“联合河长”是一个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湖荡密布、河流交错,如何在保护好“绿水青山”底色的同时,换来“金山银山”,江浙沪从治理界河开始,逐步打破行政“藩篱”,创新跨界地区协调机制。

太浦河,这条开凿于上世纪的人工河道,沟通了太湖与黄浦江,流经吴江、嘉善与青浦等地。悠悠50多公里,苏浙沪三省市都沾边,江苏段40多公里,上海段约15公里,浙江段约1.5公里。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蜿蜒的河流,在地缘、人缘上如血脉般将长三角的苏浙沪三地紧密连接在一起。

对于上游吴江来说,这是重要的行洪通道,但是对于下游的嘉善、青浦两地来说,太浦河还是重要的水源地,两地分别在这里设置了饮用水的取水口,是当地人民的“大水缸”。可以说,太浦河的水质,牵动着三地人民的心。

最近,小编探访了太浦河的吴江汾湖大桥水质自动监测站,它是位于吴江和青浦交界的“界标站”,也是去年评选的全国100家“最美水站”之一。苏州市吴江环境监测站站长钟睿告诉小编,这里下游有青浦、嘉善的水源地,这个自动监测站可实现对控制断面水质9项指标以及二十多种特征污染因子的实时自动监测,及时掌握断面水质状况,把握水质变化规律,为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界标”自动监测站取水口

“各成员单位:受东风和高潮位影响,太浦闸已于昨晚8:30分关闸,根据风力风向水位等气象水文条件预测,太浦闸可能于明天傍晚稳定具备开闸条件,期间我局将密切关注相关消息,一旦具备条件即开启闸门。请有关单位密切注意区域降雨、太浦河及下游水源地水质情况,全力保障供水安全。”

4月10日中午12点59分,苏州市吴江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宋雄英在微信群里,收到太湖局发来的这样一条消息。宋雄英告诉小编,这个名为“太浦河水资源保护省际协作群”中一共有68人,这是一个有关太浦河水质保护的协作圈,上下游所有和太浦河有关的单位,及时共享水质监测、水文数据等信息。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太浦河一要关闸,太湖局会第一时间在微信群中发出消息,我们就会立刻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对上游地区的主干河流和支流布点来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共享。”宋雄英说,下游单位,如上海防汛办也会根据监测数据给予响应机制,进行生态流量的补给,形成多方的响应机制,来保护水质的安全。

宋雄英说,在协作机制没有建成之前,层层传达,效率低,有的时候要两三天。如今上游监测到异动,到下游完成补给,整个过程不会超过10个小时。

狠抓落实,方见成效。2019年,太浦河水质优于国家考核标准一个类别,国考断面界标水质年均达到Ⅱ类标准,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多项检测指标明显改善。吴江生态环境局也有了新的工作目标,保障国考断面界标水质时时刻刻达到Ⅲ类标准。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未来,这样的机制会越走越顺。小编了解到,今年1月15日,江浙沪三地召开示范区生态环境工作对接会,讨论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签署太浦河水源地保护、一体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体化示范区监测信息共享等合作协议。太浦河示范区执委会明确,要在今年6月底前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标准,统一环境监测监控体系,统一的环境监管执法制度。

从“纺织之光”到“科创新城”

产业腾笼换鸟,示范区C位出道

水里的问题,根在岸上。随处飘荡的水葫芦,也是水质监测的一个显性标志物。生态绿色不仅是对水源地的要求,也是对上游企业转型的鞭策。

太浦河不仅是“生态廊道”“泄洪通道”,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富民河”,太浦河沿岸沿线一公里范围内共有企业1166家。

宋雄英告诉小编,纺织业是吴江的支柱产业之一,涉及企业数量众多,大部分又集中在太浦河以南。2017年起,吴江对喷水织机和印染行业进行整治,光汾湖周边就已经淘汰了喷水织机2.3万台。目前全区喷水织机中水回用达到61%。

通过开展系列环境整治行动,太浦河沿线低端落后的产能被淘汰出局,规范行业发展和竞争秩序,为吸引更多高优质产业落户吴江腾出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为吴江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中站好“C位中的C位”,当好“示范区的示范”打下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那么今后,这里会是怎样呢?

吴江对接上海的“断头路”康力大道预计今年10月份要打通,在康力大道向西不远就是高铁苏州南站,未来通苏嘉甬和沪苏湖两条高铁线在这里交会,吴江的汾湖高新区也将依托这一优越地理位置,被看作是一体化示范区的地理中心。未来的汾湖坚持以“一区一城一园”,即科创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城站一体汾湖科创高铁城,生态宜居大花园为发展定位。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即将打通的断头路康力大道

根据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国土空间规划,在沪苏浙两省一市的交界地区将建设35平方公里的江南水乡客厅,重现水清鱼跃、水乡圩田的江南美景。小编了解到,汾湖正在打造汾湖的美丽乡村样板。黎里古镇作为江南水乡客厅的另一个片区,也将与示范区内其他水乡古镇“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深化古镇研学、文旅、民俗、文创等发展,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联”得更紧密,“动”得更务实 

“兄弟合力”让长三角蓝天霸屏、绿水长流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古诗中的长三角一带,是山明水秀、人文荟萃之地。而今天的长三角,更是大国经济的重要支柱,长三角以全国2.14%的土地,承载11.7%的人口,产出20%的GDP。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来源:视觉中国

“到2025年,长三角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总体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单位GDP能耗较2017年下降10%”,这段如此具体的指标,来自《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联”得更紧密,“动”得更务实,成为江苏主动推进绿色发展一体化的鲜明态度。“共守一江清水”,江苏南通市政府和上海崇明区政府签署全面战略框架协议,共建长江口生态保护战略协同区;江苏南京市和安徽马鞍山市签订了《石臼湖共治联管协议》,推进苏皖跨界水体联防联控,生态补偿和预警应急等工作。“共护一片白云”,长三角区域率先在统一执行国六油品标准、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近几年来,长三角地区多次举行重大活动,如上海的进博会、浙江的乌镇互联网大会及江苏的国家公祭日等等,背后都有大气联防联控联治的保障。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来源:视觉中国

“自从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们会同兄弟省市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费志良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说,随着长三角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下一步江苏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统领,夯实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加强与兄弟省市协同,建立健全更加紧密的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费志良表示,在水环境协同治理方面,根据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方案”的要求,未来将进一步推动跨界水体环境治理。继续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3366”总磷控降方案,高水平实现“两个确保”。建立长江、淮河等干流跨省联防联控机制,全面加强水污染治理协作。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小流域治理等关键工程,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排放、转运及处置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快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类整治。

在进一步强化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面,江苏下一步还要共同实施细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强化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建立固定源、移动源、面源精细化排放清单管理制度。基本完成钢铁、水泥行业和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打造绿色化、循环化产业体系。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合力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涉气“散乱污”和“低小散”企业整治,强化扬尘综合治理。狠抓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健全会商研判、预报预警、应急管控机制,切实做好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未来,江苏还将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在太湖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水污染应急联动机制。“水质不达标,上游补偿给下游;水质达标了,下游补偿给上游。”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苏省与安徽在长江流域滁河陈浅断面实施跨省横向补偿机制。去年,陈浅断面上游来水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江苏省将给上游的安徽补偿2000万元。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美丽的太湖,沿岸生机勃勃

深层次机制需完善

诸多领域还有待突破

富饶美丽的长三角,恰似一方需要精心呵护的珍贵碧玉,要让碧玉免遭尘染,必须依靠深层次的机制完善来保障。而目前,长三角地区还存在着区域环境治理不协调,共同保护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根据长三角一体化的“江苏方案”,未来江苏将加强与长三角兄弟省市环保规划、政策、工作互通,建立排放标准衔接、监测数据共享、协同监督管理、联合科技攻关的一系列合作机制。

相关人士指出,统一标准,是当务之急。江苏省环科院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张磊在接受小编采访时表示,目前,由于区域法规标准不统一,部分跨界水体水环境功能不衔接造成跨界环境纠纷;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不完善,导致非法跨界转移倾倒问题时有发生;重型柴油货车、船舶等环境污染治理及监督执法尺度还存在不统一;区域资源、生态利益协调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还有待深入推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