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南京溧水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开局良好2017年2月6日
4.园区发展更具活力
◆组建区行政审批局,率先公布行政清单,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区级行政许可事项由483项削减至172项、审批时限压缩50.6%。
成效二强功能、补短板
3.功能设施日趋完善
◆打好国家清费减税、“营改增”试点等“降成本”组合拳,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负5.92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28016元增加到2016年的4394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716元增加到20775元。
◆分类施策做好去库存工作,商品住宅去化周期降至2个月。
◆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70%,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率达100%。
◆服务业增加值占P比重年均提高1.8个百分点。
◆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3家,盘活低效利用和闲置土地1.67万亩,2016年处置“僵尸企业”74家。
◆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4.9%、5%。
◆“南京溧水”政府网站改版上线,认真办好区长信箱,建立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回应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
◆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
1.规划体系更为健全
◆加大财力下沉力度,补助镇村74.8亿元。
◆新建在建安置房500万平方米、完成分配4200套,交付其他保障性住房940套,农村危房600户。
◆民、台侨、档案、人武等工作取得了新业绩。
3.特色攻坚突破
2.试点走在前列
◆老城持续有机更新,出新老旧小区27个,惠及群众2.8万人。
3.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分别达46%、36%,年均分别提高4.8和2.2个百分点。
◆111个项目被列入省市重大产业项目,数量质量连续2年位居全市前两位。
◆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鉴证交易100笔,流转土地2万亩,集体资产成交3499万元。
◆开发区向街镇推荐项目46个、签约落户11个,区属国有企业累计实施重点项目400个。
◆打造全域美丽乡村,271平方公里示范区实施项目369个、完成投资92.1亿元。
◆累计新增造林5万亩、城市绿地327万平方米。
2.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2.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综合竞争力列2016年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区第69位。
◆三次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8.2︰59.9︰31.9调优为5.8︰53.2︰41。
◆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制度规范落实,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全面完成。
1.重点初见成效
城乡面貌实现大提升
◆查处违法案件495件,否决劝退不符合环评项目117个,13项督察交办件整改到位,612个环保违法违规项目全面清理。
◆地区生产总值五年翻了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4%。
◆认真办大代表578件、政协委员提案878件。
◆累计完成棚户区危旧房600万平方米,拆违42万平方米。
◆建成高标准农田17万亩,新增省市级农业园区6个、家庭农场381家,设施农业比重达22.5%。
◆拥有“四上”企业120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跃上千亿元台阶。
◆企业登记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注册企业总数达1.2万户,是2011年的2.16倍。
2.城乡建设全面提速
◆石湫影视创成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累计引进文创企业580家、实现税收6亿元。
◆2016年实现施工产值160亿元、税收5亿元。
◆拥有省市著名商标197件、名牌产品78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件。
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千余场,天生桥博物馆建成,新增24小时自助图书馆4座。
◆着力补齐基础设施、扶贫攻坚、民生保障等城乡短板,开工10个市补短板重大项目。
◆全面实行小办公大服务,新建村级为民服务中心22个。
成效四治源头、固本底
◆城市品质提升、综合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四大行动”初见成效,累计查处违法上“三小车”253辆,新增城区停车场32个、停车位8958个。
2.治理强力推进
◆新建市政道25公里、中型桥梁18座,提升农村道220公里。
◆围绕“去杠杆”深化投融资体制,积极扩大股权融资规模,8家企业挂牌“新三板”。
◆累计投入680亿元,滚动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530个。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P比重达3.1%,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1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1个。
成效五解难题、释红利
◆成功抵御历史特大洪水,防汛抗灾取得重大胜利。
1.民生保障有力增强
◆关停整治污染企业638家,开展南门河、护城河、中山河等河道综合整治,12公里清水通道贯通补水,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52套、污水主支管网317公里,完成165个小区雨污分流,划定畜禽禁养区并清理规模养殖场229家。
1.生态建设扎实有效
高质量创成国家生态区
1.经济总量持续攀升
◆林木覆盖率达33.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2%,石臼湖等8个自然湿地被纳入市首批湿地名录。
◆推进省溧中与海安中学合作办学,重组成立省溧中附属初中,区实验小学城南校区、特殊教育学校、和凤中心小学建成投用,开发区实验学校主体竣工,新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6所。
◆集聚市级以上高端人才223人,新增在孵企业262家、毕业企业50家,幸庄科技产业园入驻企业61家。
◆开发区百亿级产业新城PPP项目入选全国第三批示范名单,连续5年跻身全省省级开发区前十强、稳居全市省级开发区首位。
◆高起点编制镇域总规、美丽乡村、河道水系等专项规划71项。
3.发展后劲大幅增强
◆连续9年被评为省平安区(县),“三位一体”化解矛盾纠纷做法在全市推广。
◆深入开展综合整治,出新主次干道、背街小巷70多条,城区保洁、户外广告、停车管理、市政设施管养实行市场化运作,新建小区物业管理基本全覆盖,1357个村庄(小区)整治全面完成。
原标题:五年砥砺前行“十三五”开局良好1月4日,区十六届会一次会议开幕,区长薛凤冠向全区人民汇报,过去的五年,是溧水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五年,也是溧水成功撤县设区、加速崛起争先的五年。溧水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在应对困难挑战中提升质量效益,在深化创新中激发动力活力,在保障改善民生中凝聚,完成了区十五届历次会议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预计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7亿元、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28亿元、增长10.5%。
◆宁杭城际铁建成运营,轨道S7、S1线全线主体施工,溧马高速、省道246、宁高新通道、溧白建成通车,省道340、341加快施工,秦淮河四级航道整治工程沿线拆迁基本完成,石臼湖堤防防洪能力提升一期工程顺利竣工。
◆201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亿元、外贸出口5.5亿美元,分别是2011年的2.3倍、1.8倍。
◆关停“三高两低”企业49家,关停燃煤锅炉284台,彻底关闭晶桥化工园,实施秦源热电脱硫脱硝、汉天水泥除尘等减排项目146个,提前一年完成主要污染物“十二五”减排任务。
◆80家企业完成节能、43家企业实现清洁生产,30家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开发区创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
3.绿色发展成效
◆国资管理体制扎实推进,整合成立区城建集团、商旅集团,组建运行区国有资产资源交易中心,出台24项监管制度。
◆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等事业实现了新进步。
◆区社会福利中心竣工投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全面公开区级政府部门预决算信息,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项目审计实现全覆盖,核减资金12.6亿元。
◆白马园区获批省级高新区,集聚生物农业企业80多家,在国家农业园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一。
◆在全市首创民间网站问政平台,群众有效解决率达88%。
◆实施企业停产限产80家次,淘汰黄标车3094辆,PM2.5浓度平均值全市最低,2016年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80.5%;实施涉重及化工退出企业土壤修复工作,整治廻峰山等废弃宕口7处。
◆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至60.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
推动措施落地见效
4.长效治理持续深化
成效六抓落实、树形象
◆农村年人均纯收入6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实施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4905名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15个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稳定在100万元以上。
◆划定生态红线区313.85平方公里,整治生态红线一级管控区问题157个,落实生态补偿资金1.4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8.46亿美元,新增10亿元以上项目42个、千万美元以上项目20个。
◆“多规合一”省级试点信息应用系统上线运行,划定“三大空间、七条控制线”。
◆区与镇共建市级新市镇、开发区与镇共建工业园区、区属国有企业与镇共建美丽乡村、供销社与村共建为民服务中心“四个共建”模式全面推开。
◆发放创业小额贷款2.16亿元,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扶持自主创业2097人,2016年集聚高素质人口116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成效一稳增长、提质效
◆康利广场、顾家欧亚达等城市综合体建成开业,万达广场、海伦堡商业中心开工建设。
◆区人民医院与东大附属中大医院、中医院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病防治院与南京脑科医院合作共建,区中医院新建工程主体封顶,新建改建镇卫生院6所,区内医疗联合体实现全覆盖。
◆新建公交场站14个,投放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138辆,公共自行车城区覆盖。
成效三增福祉、促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