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文化

一线办案30余载 崇州市人民法院法官谭德全见证法院变化

  直到今年7月,正式卸任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职责,崇州市人民法院法官谭德全才惊觉,自1988年调入法院工作以来,转眼竟已过了31个年头。

  骑自行车办案、手写庭审记录、徒步翻山送达法律文书……回忆起几十年在法院工作的片段,57岁的谭德全感慨万千:“办案方式变化太大了!”

  当年出庭 手写30多页庭审记录

  1981年,谭德全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当地乡镇工作。1988年调往怀远法庭,担任书记员工作。

  谭德全刚到怀远法庭时,法庭在几间古老破旧的老房子里办公。当时法庭管辖范围三分之二都是山区,基本靠骑自行车下乡,有的地方只能徒步前往,一来一回一整天就没了,经常还需要在乡下过夜。

  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农业机械,刚调往法院的谭德全法律知识一片空白,每天工作完成后,他总留在办公室恶补法律知识。

  谭德全回忆,第一次担任书记员出庭记录一件离婚案件,庭审持续了整整一天。

  “我必须保持高度紧张,一刻也不敢分神,确保庭审过程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庭审完时,谭德全一共记录了三十多页,手指头被磨起了泡。担任书记员的五年里,他右手食指磨起了厚厚的茧,至今还在。

  “现在法院配备了巡回审判车,活脱脱一个‘行走法庭’,设备一应俱全。在巡回审理时,书记员仅靠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轻松解决记录问题,手写笔录早已是历史文物了。”谭德全笑着说。

  多方奔走 解决9岁男孩抚养问题

  乡(镇)法庭办理的案件谈不上大案要案,更多的是家长里短。在怀远法庭担任审判长期间,他审理了一起社区代为起诉的9岁男孩状告母亲遗弃的案件。

  2005年,9岁的小杰父母离异,母亲改嫁。之后,父亲、爷爷相继去世,小杰无依无靠。小杰所在的乡里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找到其母,希望她能抚养儿子,但是小杰母亲以自己家庭困难、经济条件不允许为由拒绝承担抚养义务。无奈之下,小杰将母亲告上法庭。

  谭德全和同事了解状况后发现,这个案子并不像通常的遗弃案那么简单。小杰母亲身高不足1.4米,体弱多病,再婚后又生了一个男孩,确实没有经济能力抚养小杰。“不管小杰母亲是否构成遗弃罪,小杰的抚养问题都没法得到实质性解决。”

  谭德全和同事多次到小杰母亲家、小杰所在的社区商量事情的解决办法。在大家的努力下,联系到成都市一家民办学校,学校在了解到小杰的遭遇后,表示愿意代养小杰。

  在了解这所学校具备抚养小杰的条件后,崇州市人民法院对这起遗弃案进行了调解。经过数次调解、多方协调,最后案件以撤诉结案。小杰的生活、学习最终有了保障。“作为一名法官,为当事人解决一件事情后,那种成就感是其他事情无法代替的。”

  不断学习 参与问答机器人研发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不久,在怀远法庭工作了20年的谭德全调回到院机关担任民一庭庭长。“老谭、谭法官、谭庭长,回来啦。”直到现在,谭德全每每回到怀远,还会有不少人跟他热情地打招呼。“走了那么久还有那么多街坊邻居记住你,非常欣慰!”

  从怀远法庭庭长到民一庭庭长,再到后来的审委会专委,这11年,成倍增长的案件量不断挑战着法官们的司法能力。

  “还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不会出现能力恐慌,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2017年,谭德全迎来了最大的挑战,参与崇州市人民法院品牌——“小崇”法律问答机器人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工作。

  “人工智能这个词,即便《新华字典》怕是也难以解释。放在以前,机器人一直只是新闻报道中的高端玩意儿,直到‘小崇’初具雏形,我才惊觉这居然是我参与研发的机器人。”谭德全一脸自豪。

  在电子卷宗使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谭德全说,哪怕自己电脑打字不像年轻人一般利索,对智能手机也谈不上得心应手,但他依旧坚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还有两年时间退休,希望自己能站好最后一班岗。”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钟晓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