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3个生命垂危的孩子,三天三夜,跨越三省千里送脐血
“这下子心里有底了,我的女儿有救了!”2月29日上午十点,一份从千里之外的广东省脐血库而来的脐血,终于顺利地输注到3岁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杨杨的体内,看着住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女儿熟睡的面孔,杨杨爸爸内心非常激动。
这是广东省脐血库工作人员跨越三省、穿越多道防疫防线千里送救命脐血的最后一站。
取出脐带血
3个孩子
免疫力近乎零,等待“生命种子”
来自广东的东莞小李今年27岁,去年9月在东莞医院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根据小李的情况,医生告诉他必须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小李随即转来广州求医,但由于没有合适的直系亲属的造血干细胞,没能做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广州医生推荐他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找孙自敏教授做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来找孙自敏教授进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还有2岁的小男孩安安(化名)。安安本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不幸去年9月底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从此,安安一家过着被病痛折磨的日子。与此同时,还有一位无锡的3岁患儿杨杨,去年10月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通过亲戚介绍,杨杨父母带着她到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求医,医生也认为杨杨需要尽快进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后,安徽、江苏两地两家医院第一时间向全国七个脐血库发出三份配型需求,最终都在广东省脐血库成功配型到合适的脐血,并分别安排于27日、28日、29日三天进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千里之外的安徽省立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里,有3位患者的免疫力已经近乎为零,急切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的输注。
将脐带血放入零下150℃的液氮罐中
3份脐血
在40斤的液氮罐里跨越千里
新冠肺炎疫情抗击战仍处于防控关键期,为了确保将这份救命血准时安全送到患者身边,来自广东省脐血库临床应用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梁培基首先站了出来,和同事一起,坚定的接过这个任务。从广州飞往合肥,然后要从合肥乘坐高铁去往苏州,一场跨越广东、安徽、江苏三省的千里护送脐带血72小时就此上演。
这是一个连续3天3夜跨省护送的艰巨任务。整个跨地区运送过程中,脐带血会一直呆在一个重达20公斤的液氮罐中,确保其外部温度一直低于零下150摄氏度。
“类似的运送过程要确保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梁培基表示。从机场的登机到着陆、从高铁的进站到出站、从医院门口到科室楼道、从街区入口到酒店前台,提着重达20公斤的液氮转运罐的工作人员更成为“焦点”,每到一个地方都是一次闯关,出示相关证件、测量体温、询问来源、健康调查……个人的防护和健康、行程的顺畅、脐血的安全保障,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和生命的救助紧密相关。
“疫情期间出门比较麻烦,一天我们的N95口罩都得戴上十来个小时,勒得耳朵疼得不得了。” 梁培基说,装脐带血的液氮罐子只能“站”着不能倒下来,两个人一路上都特别小心。
带着液氮罐从广东启程
三天三夜
跨过三省,脐血被安全送达
2月26日早上从液氮库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脐血启程出发;2月27日上午在安徽省立医院病房输注给第一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小李体内;2月28日上午在安徽省立医院病房输注给第二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安安体内;2月29日上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输注给第三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杨杨体内……“守护者”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
“当时小孩的病情已经很严重,肺部感染,如果不马上做疗程,可能随时都会没有了…”杨杨爸爸王先生回忆。3岁的杨杨很坚强,经过3个化疗的疗程,坚强的杨杨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了。但医生告诉王先生说,虽然化疗暂时稳定了病情,但复发率很高,必须要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治愈。根据杨杨的情况,医生为她制定了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案。最终在广东省脐血库找到了一份与杨杨配型相合的脐带血。
2月29日上午,这份来自广东的脐血成功输入杨杨的身体里!当得知脐血库工作人员昨晚已连夜提前把脐血运送到医院,王先生很是感激,“疫情期间我们跨市区都不便捷,跨越千里把脐血从广州安全送来苏州非常不容易,太感谢他们了!”
据了解,脐带血是“生命的种子”,大部分病人从输注那天开始算,如果顺利的话,一般30-40天可以出院,出院后需要在门诊经过3个月至半年的药物调整以及并发症的观察,进而重建免疫功能。
通讯员 庄杏枚 曾
- 标签: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