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秀张充和的感情往事(组图民国往事演员
当时光悄然流逝,当年在北平沈家大院里学北平话的男子,成长为了有名的汉学家,为中美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从少女时代起,她便在情感上显出清洁的,不喜一个人时,她是冷漠的,而她喜欢一个人时,便极为温和亲善,她的喜与不喜,泾渭分明。
再回国已是许多年后。1986年,汤显祖逝世三百七十年的纪念活动上,她和大姐元和合唱演了一曲《游园惊梦》,此时她已是古稀老人,可她的剧照被俞平伯称为“最蕴藉的一张”。
她的丈夫,这来自美国的男子把的阳光也带给了她,她于是得以地生活,保留她生命中的美好与诗意。(摘自《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 作者:岚枫)
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充和言谈举止都是国学的底子,从姑苏烟雨中着一袭旗袍娉婷走出,而傅汉斯却是在美国的阳光下长大刚刚开始涉猎中国文化的男子,她却奇异地对他产生了好感。
1948年11月19日,他们举行了一个结合的婚礼,美国教的和美国驻北平馆的副到场证婚。
1981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部的“明轩”落成,邀请她前往参加《》雅集。她欣然前往,在那苏州园林式的亭台楼阁中,以笛子伴奏的南曲方式,演唱《》各回里的曲辞。
娶了这样的妻子,傅汉思也在中国文化研究的上越走越远,他参加了中国《二十四史》的英译工作,为版的《世界历史》撰写了中国中古史,他还和她合作完成了《书谱》《续书谱》的英译本。
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她是时代著名的“张家四姐妹”之一,系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合肥张家是近代史上的名门贵族,四姐妹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分别嫁给了著名昆曲演员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和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四姐妹的传奇故事和集体记忆既展示了二十世纪中国私人生活的真实面目和传统仕宦家庭的起落沉浮,也了古老中国在过去百年间的历史和命运。
1980年卞之琳访问美国时,与时任耶鲁大学艺术系的张充和久别重逢,将词稿奉归物主,正好张手头只有沈尹默的信而没有词稿,所以卞称这是“合璧”之事。 (据《深圳晚报》)与傅汉思的跨国爱情
卞之琳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自此一见后,有一个身影,萦绕于心,挥之不去。1935年,张充和因病辍学,回了苏州老家。1936年10月,卞之琳由于母亲病逝,回家奔丧;事后,他由家乡海门去苏州张充和,在张家还住了几天,张充和还陪他游览了一些风景名胜。“多疑使他不能自信,文弱使他冲动。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爱与哀愁在诗人的内心激荡起巨大的波澜,这情感在卞之琳的心中酝酿。
1933年初秋的一日,北平西城达子营28号,沈从文家。巴金、靳以、卞之琳在此小聚,碰巧,张充和从苏州赶来,要入北大中文系上学,投靠新婚成家的姐姐、姐夫。卞之琳、张充和都来自江南,同都在北大上学,爱好昆曲和文艺,两人挺谈得来,卞之琳自己感觉“彼此有相通的‘一点。
又过了二十年,她再回苏州,穿一袭绛红丝绒旗袍,披一条黑色丝巾出来唱曲,往雕花栏杆边一倚,仍是仪态万千。
他们先定居在的伯克利,后来又移居到康涅狄格州的北港,傅汉思入了耶鲁大学教授中国诗词,而她去了耶鲁大学讲授中国书法和昆曲。
三天后,傅汉思在给父母的家书里写道:“我们前天结婚了,非常快乐。”他说,仪式虽是教的,但没回答,采用中国惯例,新娘新郎在结婚证书上盖章,表示他们坚定的决心。
一个人活在另一个人的心里,不是那么容易消逝。1953年,卞之琳南返江、浙,经年参加农业合作化的试点工作。秋天的一个晚上,卞之琳来到了苏州,恰巧被接待住进了张充和的旧居—过去熟悉的她曾独住的一间楼室。“秋夜枯坐原主任留下的空书桌前,偶翻空抽屉,赫然瞥见一束无人过问的字稿,取出一看,原来是沈尹默给张充和圈改的几首词稿。”卞之琳取走,保存。
在北大,傅汉斯结识了沈从文,常来沈家和沈从文的两个孩子小龙、小虎一起玩,而充和那时也住在姐姐、姐夫家中。傅汉斯回忆道:“过不久,沈从文认为我对张充和比对他更有兴趣。从那以后,我到他家,他就不再多同我谈话了,马上就叫张充和,让我们单独待在一起。”
他们渐渐熟悉起来,在她的下,他把“斯”改为了相思的“思”,孩子们都留意到了他们关系的转变,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孩子们淘气地喊“四姨傅伯伯”,故意把句断得让人听不明白是“四姨,傅伯伯”还是“四姨父伯伯”,她淡淡地笑,居然默许了。
1947年,她在北大教授书法和昆曲,这一年,她结识了一个叫傅汉斯的男子,次年,她嫁给了他。
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美国汉学家傅汉思赴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中华传统文化耕耘一生。她被誉为“最后一位才女”。
2015年6月17日,张充和在美国逝世,享年102岁。
许多年后,她播下的昆曲种子终于发芽,她的四位高徒,在促成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一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夏志清在他哥哥写的《夏济安日记》一书的前言中说:“他(卞之琳)多少年来一直苦追一位名门闺秀(沈从文的小姨,写一笔好字,也擅唱昆曲)。我离开北大后,她同一位研究中国文学的结了婚,卞之琳的伤心情形可想。”
两个月后,她随他赴美,离开了中国。
傅汉斯是德裔美国人,出身于一个犹太知识家庭,他精通德、法、英、意大利文学,来到中国学习汉学。
她在大洋彼岸看到铺天盖地的赞誉,只是淡淡一笑。
卞之琳失去了张充和的爱情,却收获了情诗。正像徐志摩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对于诗人来讲,不得也未必是坏事,何况,对于像卞这样、腼腆的诗人,不得,有一颗永远的诗心,像一粒痛苦的沙子,在时光的(砺下,变成一粒珍珠。
她决意要在耶鲁将中国文化传扬开来,尽管这是很的一件事,美国学生把中国书法当成画画,对昆曲唱的什么故事都弄不清楚,但她并不灰心。
那日她穿了一袭暗色旗袍,“素雅玲珑,并无半点浓妆,说笑自如”,她让人认识到了东方的美,换来了如雷的掌声。
1955年,卞之琳45岁,已是头上飞霜的年龄,10月1日,国庆节,诗人与青林结婚。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和他同时代的人有记录。西南联大时期,夏济安与卞之琳是同事,过从甚密,日记中颇多涉及卞、张之恋。如1946年4月8日:“晚饭后卞拿他所珍藏的张仲和(应为张充和)女士(他的爱人)所唱自灌的铝质唱片开给大家听……”
抗战胜利后,张家孩子齐聚上海大团圆,前排从左依次为张充和、张允和、张元和、张兆和。后排从左依次为张宁和、和、张寅和、张和、张定和、张寰和。人物名片
没有笛师,她便先将笛音录好,备唱时放送,没有搭档,她培养自己的小小女儿,并用陈皮梅“引诱”她跟自己学昆曲。
2004年,她的书画展和一系列关于她的书出版,让“张充和”这名字突然被大众熟知,琴棋书画,随意天涯,这样的人已经在这个时代消贻殆尽,无数人感慨她身上大家闺秀的气质……
傅汉思右与张充和年轻时的张充和
她突然想起傅汉思来,如果那时候她没有嫁给他,她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
被诗人卞之琳痴恋多年
女儿爱玛经她调教,九岁的时候便能登台演出,母女二人站在耶鲁的舞台上,都穿着旗袍,悠悠的笛声和唱词相配合,就算再不懂中国文化的学生亦为之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