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网事

101岁老兵遗物捐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日军投降仪式2017年1月20日

46岁的放从2011年起开始拍摄抗战老兵。最初,他只打算拍肖像,为老兵们留下一张有的照片。但在拍摄过程中,有些老兵陆续离世。这让他意识到,再不珍惜老兵就来不及了,只能空留遗憾。所以,他开始拍摄更有价值的老兵资料和生活起居照,同时给这些老兵建立档案,记述他们的生平往事。5年来,他为平山、井陉等地的200多名老兵拍过照片,几乎给每位老兵都留下了百余张生活、资料照片。他挑选其中的一些结集成书,并举办了摄影展。

昨日上午,于文瑞老人的葬礼在正定县殡仪馆举行,数十人前往送别。老人随后被安葬在他的家乡——矿区横涧乡横南村。老兵虽然长眠,历史的记忆却将永远保留。家人将老人的部分遗物捐赠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纪念馆。昨日,专程前来吊唁的该纪念馆工作人员表示,馆内有一尊于文瑞老人的铜像,这些遗物及此前捐赠的物品会永久性保存,让人们铭记那段历史,意义重大。

冷风扑面,哀乐低回。昨日7时40分许,正定县殡仪馆铭德厅,数十人参加了于文瑞老人的遗体告别仪式。他们之中有于文瑞的亲友,有专程从南京赶来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纪念馆工作人员,有京津冀关爱抗战老兵公益执行团队的志愿者代表,有为多位抗战老兵拍过照片的摄影人放,还有记者等人。《燕赵晚报》也向这位抗战老兵了花圈。

主持人回顾了于文瑞虽历经坎坷却豁达从容的一生,大家献上素花表示哀悼。随后,家人护送老人的骨灰回到他的家乡——矿区横涧乡横南村。10时30分许,于文瑞在位于村子东南方向的公墓中入土为安。

京津冀关爱抗战老兵公益执行团队的代表时存才,不仅在于文瑞去世的当天帮他找医生上门看病,也在老人去世后上门吊唁并参加了昨日的葬礼。

关爱抗战老兵他们在行动

 

看着这些物品,孙红亮很激动地说:“于文瑞老人,是目前我们找到的1945年9月9日日军投降仪式的唯一一位亲历者,也是最有力和代表性的者。他用过的每一样东西都很有价值,可以向观众展示那段特殊的历史,尤其是对于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意义重大。”孙红亮表示,这些捐赠品在纪念馆内会得到永久保存。

追忆

现场

纪念馆内矗立于文瑞铜像

2014年2月25日,该纪念馆工作人员一行三人专程来到于文瑞家看望他,询问了1945年参加日军投降仪式的一些细节。“你们佩带的是什么型号?到南京后驻扎在哪里?日军的态度怎么样?”等问题,当时98岁的于文瑞都记得很清楚。当时,工作人员感叹,老人提供的每个细节都是重要的线索,他们回南京后,可以查找资料一一对应。对他们的研究非常有帮助。

昨日下午,于文瑞的外孙女王凤霞将老人的部分遗物捐赠给了纪念馆。一件经几番修补的毛衣、一个老人生前最喜欢的小马扎,还有老人生前写字、画画用的毛笔和笔筒,都一并捐赠了。

■于文瑞的部分遗物,捐赠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纪念馆。

《日军投降仪式的101岁老兵走了》追踪

这次受降仪式意义非常重大,所以对于挑选随从警卫人员非常严格。当时我是中尉排长,在部队上成绩非常好,于是很幸运地当选。由于日本投降情况还不是十分明朗,不得不防他们有捣鬼的可能,加之入选的都是级别较高的宪兵军官,所以上级命令我们都要降级改扮为普通宪兵。

特写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纪念馆内有一尊于文瑞的铜像。纪念馆供图

部分遗物捐给纪念馆永久保存

昨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纪念馆工作人员亮,专程从南京赶来参加于文瑞的葬礼。于文瑞与这座纪念馆有着不解之缘。纪念馆“三个必胜”展厅入口处,是场景“老兵记忆——我们胜利了”。正面有一尊于文瑞老人的铜像,后面是于文瑞那张拍摄于1945年9月9日日军投降仪式结束后的照片,旁边的展柜中,陈列着于文瑞此前捐赠的眼镜及镜盒、毛笔、个人传记《寻梦》的复印件。铜像的前面有一个显示屏,循环播放采访于文瑞的视频。

于文瑞日军投降仪式

捐赠

这个团队关注的是于文瑞这样的抗战老兵,志愿者们会定期上门看望、慰问老兵们,送钱送物,根据老兵们的生活条件提供一些具体的帮助,还提供医疗救助,为他们做史。凡有老兵过世,他们都会派代表上门吊唁,在这些老兵最后的时间里,带去民间最崇高的。“当年国家有难,他们站出来了,今天他们是耄耋老人,我们站出来。”志愿者王慧景希望有更多的人感受老兵的,传承老兵的。

阅尽百年沧桑,老兵长眠家乡

9月9日,受降仪式就在南京中央军校礼堂举行。我带领两名宪兵全副武装站在签字台出入口,负责警卫工作。整个受降签字仪式很短,只有十几分钟。我方的人员都坐定之后,由指挥官引领着,冈村宁次、今井武夫一行5人,都躬身、低头,双臂贴膝,拘谨地鱼贯而入。站在签字台后面,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海军司令陈绍宽等人深深一鞠躬后,落座聆听“受降宣言”。而后,我亲眼目睹了今井武夫磨墨、冈村宁次签字的全过程。

101岁老兵遗物捐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日军投降仪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纪念馆内有一尊于文瑞的铜像。2014年2月25日,该纪念馆工作人员一行三人专程来到于文瑞家看望他,询问了1945年参加日军投降仪式的一些细节。■于文瑞的部分遗物,捐赠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纪念馆。

得知于文瑞老人去世的消息,纪念馆在老人去世当天,也就是1月10日晚就发微博表示哀悼,并即刻安排专人前往吊唁。孙红亮11日15时许上飞机,18时许到达,赶到于文瑞老人家里时,已是20时了。昨日6时许,孙红亮与于文瑞的家人一起赶往正定县殡仪馆,参加了老人的会。

□文/图本报记者苗静

昨日的葬礼上,有3个人特意赶来陪伴于文瑞老人最后一程。他们是摄影人放和京津冀关爱抗战老兵公益执行团队的代表时存才、王城阳。他们所关注的不只是于文瑞,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抗战老兵。

“一个老兵的经历是故事,100个老兵的经历就是历史。”放如是说。

社会学者彭秀良曾采访过于文瑞老人。2011年深秋的一个下午,当于文瑞老人说起日军投降仪式的经历时,彭秀良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央军校礼堂举行,这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抵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彻底胜利。在这个最重要的历史时刻,于文瑞负责投降签字仪式会场签字台出入口的警戒工作。彭秀良至今仍记得于文瑞的讲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