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号成就名声陆琴华
“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蒋观云、钱玄同及严復等因为有了鲁迅给他们所起的绰号,名声更响更大了,一时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定格在歷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鲁迅机智敏锐,词锋犀利,揭露问题一针见血,使听者痛快,“有一种涩而甘,辣而腴的味道”,一位名叫邵铭之的人就给鲁迅起了一个“毒奇”的绰号,鲁迅像对待礼物似的笑纳了。当然,鲁迅有了这个绰号,人们也就知道有邵铭之这个人了。
众所周知,鲁迅喜欢给人起绰号,不少人因为鲁迅所起的绰号而从此声名鹊起,被人记住。
??不佞,指没有才能,旧时用来谦称自己,鲁迅把它用在了严復身上。“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是存明哲。”这是鲁迅对严復翻译赫胥黎《天演论》等著作的评价,意思是说翻译不容易。严復,福建侯官人,近代著名翻译家、教育家。可是他在翻译赫胥黎作品时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把赫胥黎本来仅有的一小节文字,想像扩充成一篇文章。有人认为严復的这种做法“达是达了,究竟不能说是译书的。”这样,“不佞”的绰号就像帽子一样戴在了严復的头上。后来,鲁迅看到章太炎《社会通诠商兑》里“申夭之态,回復之词,载飞载鸣,情状可见,盖俯仰于桐城之道左,而未趋其庭庑者也”的句子,这句话是章太炎对严復的翻译进行了,指出严復的翻译“于声绰号音节奏之间,犹未离于帖括”。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迂腐不切合时用,鲁迅就给严復改为“载飞载鸣”的绰号。
??蒋观云,名智由,浙江诸暨人,清末民初浙江学者。一九○二年冬留学日本,曾担任《浙江潮》、《新民丛报》的编辑,发表民俗学论文和诗作,因积极推动梁启超发起的“诗界”,被梁启超誉为“诗界三杰”,是一位久负盛名的维新和主张的人物。鲁迅常常带?一些问题前去请教他,每一次鲁迅也都能得到满意的答覆,高高兴兴回到自个住处,玩味蒋智由的答覆。一九○三年,蒋智由还没有剪掉大清王朝象徵的辫子,却喜欢戴一顶圆顶窄檐的礼帽。这帽就是通俗所说的绅士帽,属于西式礼帽一种。有一天,鲁迅有空又去拜访蒋智由,两人谈到了服装问题,当两人谈到大清王朝的红缨帽时,一副和骄傲的气色在蒋智由脸上表现了出来,认为大清王朝的红缨帽威仪,有气派。谈到自个头上正戴?的那顶西式礼帽时一反常态,认为无威仪,流露了一脸的不屑。这和蒋智由此前的坚定排满思想大不一致,原来那个时候蒋智由已经开始和梁启超组织政闻社,主张君主立宪了。鲁迅听了蒋智由关于服装的这番议论,倍感意外,就送了一个绰号—“无威仪”给蒋智由。不论看到大清王朝的红缨帽,还是西式绅士帽,人们都会情不自禁想起蒋智由这个人。
??“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这是钱玄同的一段话,意思是主张废除汉字。钱玄同,原名钱夏,浙江湖州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宣导者之一。钱玄同在担任《新青年》编辑期间,曾动员鲁迅给《新青年》写文章。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就是在钱玄同催促下写出的第一篇作品,并且第一次用鲁迅作笔名。由此可知两人来往密切,关系不错。可是鲁迅也给钱玄同起过绰号。章太炎是国学大师,东渡日本后,一面给《民报》撰文,一面为在日本留学的青年人宣讲国学经典。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期间,跟其他年轻人一样,仰慕章太炎的学问,一有时间就去聆听章太炎的课。有时随便谈天,章太炎也是妙语连珠,高见迭出,深得聆听者的喜爱。那时跟鲁迅一块儿来聆听章太炎的人就有钱玄同。钱玄同一九○六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学习师范,一九○八年开始和鲁迅等人一起拜章太炎为师学国学,研究音韵、训诂及《说文解字》。别人在聆听章太炎时,大都正襟危坐,致力于记笔记。钱玄同则是不时插嘴讲话,打断了章太炎的发言,更让人们难以的是在章太炎发言时,钱玄同不知因为什么像动物一样在铺在地上的席子上爬来爬去,鲁迅就给钱玄同起了个绰号叫“爬来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