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区公共自行车使用率全国领先 点赞叫好声不绝
2013年9月,乘着“共同缔造”的东风,海沧区在厦门市率先播下公共自行车的“种子”,一年半来,茂密的“凤凰花”在绿道竞相绽放,公共自行车已成为“乐活海沧”的生动符号。单车使用率达6次/天,超越了全国知名的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全国“一骑当先”。2013年9月,乘着“共同缔造”的东风,海沧区在厦门市率先播下公共自行车的“种子”,一年半来,茂密的“凤凰花”在绿道竞相绽放,公共自行车已成为“乐活海沧”的生动符号。单车使用率达6次/天,超越了全国知名的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全国“一骑当先”。有人说,“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但海沧公共自行车自运营以来,不仅获得辖区广大市民、两岸好评,网上也是点赞叫好声不绝,众多网友更是用了“任性”这个词来形容。那么,海沧公共自行车,为什么这样“任性”?让我们走进海沧,一道寻找答案。有人说,“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但海沧公共自行车自运营以来,不仅获得辖区广大市民、两岸好评,网上也是点赞叫好声不绝,众多网友更是用了“任性”这个词来形容。那么,海沧公共自行车,为什么这样“任性”?让我们走进海沧,一道寻找答案。“自从办了公共自行车卡,我平均每天骑行5次,退休后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家住未来海岸的市民高伯龙,是海沧公共自行车的铁杆“粉丝”。外出找朋友、到海边看风景、去图书馆借书……1805次的骑行记录,统统都是美好时光,就是这么“任性”。“自从办了公共自行车卡,我平均每天骑行5次,退休后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家住未来海岸的市民高伯龙,是海沧公共自行车的铁杆“粉丝”。外出找朋友、到海边看风景、去图书馆借书……1805次的骑行记录,统统都是美好时光,就是这么“任性”。广大市民在海沧公共自行车成长的同时,也成为绿色骑行的享受者,公共自行车悄悄渗透进市民的生活,成为大家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大市民在海沧公共自行车成长的同时,也成为绿色骑行的享受者,公共自行车悄悄渗透进市民的生活,成为大家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2013年9月办理第一张卡,到去年12月31日办卡数量达到32827张,最高峰日骑行量突破10000人次,去年五一期间,阿罗海城市广场站单日骑行人次就超过3500人次……从2013年9月办理第一张卡,到去年12月31日办卡数量达到32827张,最高峰日骑行量突破10000人次,去年五一期间,阿罗海城市广场站单日骑行人次就超过3500人次……值得一提的是,海沧公共自行车创下如此高的使用率,却依然保持着“零缺损”的记录。这令前来参观的一些频频点赞:“这样‘任性’,值得学习。”值得一提的是,海沧公共自行车创下如此高的使用率,却依然保持着“零缺损”的记录。这令前来参观的一些频频点赞:“这样‘任性’,值得学习。”“这一组‘高’与‘低’的对比,折射出的是市民参与共同缔造的热情。”海旅集团董事长汪宁欣喜地说,市民像爱惜自家的孩子一样爱惜公共自行车,人人争做义工,共同参与的队伍不断壮大。“这一组‘高’与‘低’的对比,折射出的是市民参与共同缔造的热情。”海旅集团董事长汪宁欣喜地说,市民像爱惜自家的孩子一样爱惜公共自行车,人人争做义工,共同参与的队伍不断壮大。业界领先的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负责人说,“海沧公共自行车运用共同缔造的方法,取得非常好的成效,令人钦佩。”业界领先的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负责人说,“海沧公共自行车运用共同缔造的方法,取得非常好的成效,令人钦佩。”“我觉得公共自行车站点的车棚设计,可以参照的做法,再简洁美观一些。”有一天,家住海沧的市民钱先生从旅游回来后,就迫不及待地拨通意见征集热线。“我觉得公共自行车站点的车棚设计,可以参照的做法,再简洁美观一些。”有一天,家住海沧的市民钱先生从旅游回来后,就迫不及待地拨通意见征集热线。放下电话,海旅集团的工作人员就马上行动起来。车棚设计一稿接一稿,配色、造型改了又改,每一个细节都尽力满足群众的意见需求。有意见,马上大声说出来,就是这么“任性”。放下电话,海旅集团的工作人员就马上行动起来。车棚设计一稿接一稿,配色、造型改了又改,每一个细节都尽力满足群众的意见需求。有意见,马上大声说出来,就是这么“任性”。“海沧公共自行车之所以这么‘任性’,是因为它是接地气的产物。”据海沧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一年半来,始终广泛征集,45000条意见承载着群众对海沧公共自行车的满腔期待和热情。“海沧公共自行车之所以这么‘任性’,是因为它是接地气的产物。”据海沧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一年半来,始终广泛征集,45000条意见承载着群众对海沧公共自行车的满腔期待和热情。值得一提的是,在群众共谋的过程中,一场认捐自行车的爱心接力不曾停歇。截至目前,已投用的3200辆“爱心单车”全部来自社会捐赠,可谓名副其实的“爱心单车”。去年以来,海沧区领导带头捐赠,广大干部主动加入,融信、海投、海旅、城建、港丰、中烟、泉舜等单位纷纷认捐。值得一提的是,在群众共谋的过程中,一场认捐自行车的爱心接力不曾停歇。截至目前,已投用的3200辆“爱心单车”全部来自社会捐赠,可谓名副其实的“爱心单车”。去年以来,海沧区领导带头捐赠,广大干部主动加入,融信、海投、海旅、城建、港丰、中烟、泉舜等单位纷纷认捐。近日,中都物业公司认捐50辆公共自行车,该公司负责人说,“海沧公共自行车为企业搭建了共同缔造的平台,许多员工通过参与共建共管找到了归属感、幸福感。”近日,中都物业公司认捐50辆公共自行车,该公司负责人说,“海沧公共自行车为企业搭建了共同缔造的平台,许多员工通过参与共建共管找到了归属感、幸福感。”美国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研究科学家、公共自行车系统研发专家吴海平说,海沧公共自行车缔造了一种全民建设、全民管理、全民共享的公共自行车运营新模式,这样“任性”的海沧公共自行车,如今已是声名远扬。美国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研究科学家、公共自行车系统研发专家吴海平说,海沧公共自行车缔造了一种全民建设、全民管理、全民共享的公共自行车运营新模式,这样“任性”的海沧公共自行车,如今已是声名远扬。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教授看来,海沧公共自行车的成功运营与海沧的文明程度息息相关。“通过一辆辆小小的自行车,海沧正在开创共同缔造的社会治理大文明。”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教授看来,海沧公共自行车的成功运营与海沧的文明程度息息相关。“通过一辆辆小小的自行车,海沧正在开创共同缔造的社会治理大文明。”“踏着凤凰花色自行车,骑行马青公共自行车绿道,实在太爽了!”当市民还陶醉在全市最美、最长的凤凰木绿道中时,在海沧的另一隅,公共自行车系统四期建设已经拉开帷幕,新增的44个站点正在紧张施工中。“踏着凤凰花色自行车,骑行马青公共自行车绿道,实在太爽了!”当市民还陶醉在全市最美、最长的凤凰木绿道中时,在海沧的另一隅,公共自行车系统四期建设已经拉开帷幕,新增的44个站点正在紧张施工中。“任性”还在继续,一年半来,海沧公共自行车渐行渐“远”,“触角”从最早的海沧湾畔逐步延伸向东孚、新阳片区,直至覆盖全区。目前海沧共建成公共自行车网130公里,投用的112个站点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群众齐声叫好。“任性”还在继续,一年半来,海沧公共自行车渐行渐“远”,“触角”从最早的海沧湾畔逐步延伸向东孚、新阳片区,直至覆盖全区。目前海沧共建成公共自行车网130公里,投用的112个站点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群众齐声叫好。汪宁表示,“春节前夕,海沧公共自行车将达到120个站点,争取今年“9.8”前建成200个站点”。汪宁表示,“春节前夕,海沧公共自行车将达到120个站点,争取今年“9.8”前建成200个站点”。服务群众没有终点,海沧公共自行车始终没有停下升级的脚步。目前推出的手机App“曲奇单车”备受欢迎,市民可通过手机查询自行车站点分布、周边商业情况等,软件还能自动生成骑行线供市民参考。下周,市民就可刷银行卡进行缴费,还可到民生银行柜台办理办卡充值业务。服务群众没有终点,海沧公共自行车始终没有停下升级的脚步。目前推出的手机App“曲奇单车”备受欢迎,市民可通过手机查询自行车站点分布、周边商业情况等,软件还能自动生成骑行线供市民参考。下周,市民就可刷银行卡进行缴费,还可到民生银行柜台办理办卡充值业务。细节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海沧公共自行车的“任性”,还体现在它始终人性化,充分贴近群众的需求,从而让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温馨,让每一缕温情氤氲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使得“活力海沧”散发出别样的魅力。细节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海沧公共自行车的“任性”,还体现在它始终人性化,充分贴近群众的需求,从而让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温馨,让每一缕温情氤氲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使得“活力海沧”散发出别样的魅力。前不久,在海沧举办的2014海峡两岸(厦门)乐活节期间,中华全国联谊会副会长周点赞海沧公共自行车,他说,两岸在快乐生活方面各有不同经验,海沧打造公共自行车,通过直接的骑行体验,乐活深入。前不久,在海沧举办的2014海峡两岸(厦门)乐活节期间,中华全国联谊会副会长周点赞海沧公共自行车,他说,两岸在快乐生活方面各有不同经验,海沧打造公共自行车,通过直接的骑行体验,乐活深入。业内人士表示,希望海沧区通过不断完善,使公共自行车迸发出更大生机与活力,引领市民骑向更加生态、文明的美丽两岸“新家园”。业内人士表示,希望海沧区通过不断完善,使公共自行车迸发出更大生机与活力,引领市民骑向更加生态、文明的美丽两岸“新家园”。
经典回放一株鸡蛋花绽放一片新天地在兴旺社区的公共绿地上,一块块认养牌赫然醒目。美丽的鸡蛋花树在绿地“主人”之一何琼英的照料下,开出娇艳的花朵。小区内居民羡慕不已,纷纷加入。就这样,认养绿地、认管空间,在兴旺社区成为一种时尚。认养、认管等公共空间管理轮值制度建立起来,“你”和“我”变为“我们”,小区营造出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公共生活氛围。一盏灯点亮一群人的心每到夜晚,林文琦和他组建的“吹拉弹唱”小乐队,总会活跃在海沧湾公园。围在园林灯下,有些年纪大的伙伴眼力不好,看谱实在费劲,怎么办?林文琦向反映了灯光暗的问题,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夜晚,小乐队的临时舞台灯火通明。共同缔造,海沧居民为什么热情这么高?林文琦说,答案就在“一盏灯”的故事里。一个圆梦栏凝聚一个社区情您有愿望吗?您的愿望实现了吗?请说出您的愿望,让“微梦圆小屋”为您实现!通过村乡贤理事会牵头,山边村建成了一个“微梦圆小屋”,由村里社会热心人士提供一对一捐助,帮助困难村民及外来人员实现小小心愿。梦圆了,社区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一个小凉亭筑起一个新家园西山社,曾经一个臭气冲天的猪圈,成了村民们的“心病”。开展共同缔造以来,由村老人协会等牵头,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村民们自掏腰包,自发出工出力,拆除废弃的猪圈,因地制宜建起了小公园。如今走进西山社,水塘里碧波荡漾,饭后走走木栈道,累了到凉亭里歇息“话仙”,仿佛走进了一个大花园。一个居民大学打造一个“熟人”社区在台胞王欲荷的提议下,去年4月,全市首个社区居民大学在海虹社区开班授课。居民们在闲暇之余纷纷走出,忙着到居民大学听、学表演、上国学课。来自五湖四海的能人自发当起老师,更有来自的国学大师前来授课。居民间相互熟络了,对社区的归属感增强了,“生人”社区变为“熟人”社区。(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