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全年实现出栏生猪360万头 比省下达任务多出217万头
本报记者 张庭铭
9月28日下午,在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培训室内,来自当地7个区县的60多名养殖大户正在参加生猪复养培训。
虽然一度遭遇疫情威胁,但广元养殖户的信心加快回升。复养、补栏,成为政府和养殖户的共同选择。
广元一直是我省生猪养殖大市之一,按照广元市相关计划,到今年年底要确保实现全年出栏生猪360万头,这比省上下达给当地的生猪生产基本保障任务多出了217万头。
广元生猪养殖业的信心何来?当地超额完成生猪生产基本保障任务的底气何来?未来又将如何转型?记者进行了调查。
信心回升 养殖户忙补栏
9月27日,在昭化区王家镇红庙村蓉都生猪养殖场,规模养殖户陈金拿着消毒喷头,给新入职的消毒员讲授注意事项。
陈金是当地规模养殖大户,常年存栏2万多头生猪。国庆节后,他还准备补栏1000多头。在陈金看来,本次疫情只对当地散养的养殖户造成了影响,像他一样的规模养殖户基本没有受到冲击。
不仅是养殖大户在补栏,龙头企业也在跟进。一周前,在四川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由新希望六和集团投资的广元新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猪场项目在昭化区开工。该项目总投资3.8亿元,投产后计划年产仔猪50万头,投资数量和产能均列全省同期开工项目第一。
同时准备扩大规模的,还有巨星农牧有限公司。近日,剑阁巨星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少青,已在剑阁县为6个存栏能繁母猪5000头以上的仔猪繁育场选好了场地,即将开工。
为何要选择这个时机开工?“主要考虑因素就是现在处于市场的紧缺期。”王少青解释,受上半年生猪供给下滑影响,市场上很多散户都进行了洗牌,产生出的市场空缺,很适合跟进。
“本次疫情对广元影响不大。”广元市农业农村局现代畜牧发展科科长董明海说,据统计显示,在本次疫情中,当地散户部分受损,规模以上大户基本无恙。“目前,在省上相关政策鼓励下,大家的复养信心正在回升。”
底气十足 消毒设施建设标准化
面对疫病威胁依然存在的情况,广元行业巨头、养殖户的底气从何而来?
底气,或许就来自标准化消毒设施的建设上。来自广元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广元的规模化养殖户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了规模化,标准化消毒设施自然能够跟得上。”广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站在蓉都生猪养殖场门口200米外,记者看到,凡是需要进入的人员都要通过一个5米左右的消毒隔离带。“你看到的只是第一道消毒程序。”陈金向记者透露,为了杜绝疫病传染,在昭化区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养殖场从今年年初就启动了隔离预案。
按照相关规定,不仅在饲养场内分区域安装了200余个消毒喷头,而且还建设了隔离墙,设立了消毒隔离区域。凡是进入养殖场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在门口接受消毒,并在隔离区隔离2天后才能进入。“就是因为有了这些措施,这次疫病我们饲养场才没有受到什么影响。”陈金说。
其实,消毒喷头、隔离墙以及定时杀菌都只是当地推行消毒设施标准化建设的几个方面。在董明海的办公桌上,记者还看到了一份《生猪养殖技术标准手册》,上面详细记载了如何消毒猪舍、如何隔离以及引进仔猪等内容。而早在几年前,当地就开始向养殖户普及这些标准。“但由于资金、人力有限,规模以上养殖户相对要做得更好一些。”董明海说,这次为了帮助大家复养,这本小册子还将免费印发到市县所有养殖户手中。
除此以外,广元市还成立了相应的技术队伍,为生猪复养保驾护航。目前,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已专门抽调21人成立了复养技术指导小组,分为7个小分队对应广元的7个区县,指导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进行复养防疫。
产业转型 共建联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广元的生猪产业要怎么走?散户们的出路又在哪里?
“以疫情对广元影响的情况来看,规模以上大户确实更有能力保证标准化建设。”在董明海看来,传统的养殖散户由于面临资金和技术的不足,圈舍建设和卫生防疫方面都有所欠缺。一旦遭遇市场变动,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冲击。“而规模以上养殖场,这些方面好得多。”
“对,这方面我们确实比普通散户有优势。”随着省上有关政策的发布,利州区白朝乡金鼓村养殖大户伍新春说,目前,他正在为扩大规模做准备。如果可能的话,他也很希望周边的散户能够加入进来,“大家一起,抗风险能力自然要强些。”
省上明确提出,要通过“生猪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标准化”等系列举措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省上部署,加快广元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广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转型已是必然。“疫情倒逼散养户进行产业升级,共建联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针对疫情,广元市提出,引导中小规模养殖户、农村集中安置点农户加快共建联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 标签: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