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美食

铜陵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南京德基美食团购

产业方向:打造“2”艘“千亿航母”,做强铜产业,提升千亿产业核心带动力;做精化工产业,培育千亿增长极。做优“7”大“百亿板块”,提升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能源、稀贵金属、特钢新材料产业综合实力。做实“13”个“产业群体”,发展高端新材料、PCB、新能源、智能装备、模具、阀门及水处理设备、矿冶成套设备、轨道交通设备、汽车零部件、医药食品、铜工艺品、纺织服装、新型建材产业集群。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最严格的耕地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口粮田,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稳定提升粮食产能。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标准,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实施泵站更新、农村安全饮水、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主要沟渠湖塘清淤疏浚,基本建成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加强农田综合治理,做好田间道、沟渠整治,提高旱涝保收水平。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到2020年,粮食总产量80万吨以上,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69万亩。

20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05约束性

生态文明23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2]约束性

“制造铜陵”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到2020年,培养技师、高级技师5600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建成2所技师学院,建立2-3个高技能人才培养。

以“特色、高端、创新、绿色、融合”为方向,以发展集群经济为突破口,以落实工业“强链计划”为抓手,深入实施“千百十亿工程”,着力构建产业集聚型、创新驱动型、绿色低碳型、品牌引领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工业增长动力实现新转换、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再造“工业新铜陵”,为“四个富有”之城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生态红线。划定生态用地红线,构建具有铜陵特色的生态体系,形成碧野环绕、绿廊相间、绿园镶嵌、生态连片的总体空间格局。铜陵境内的河湖,淡水豚自然区,浮山景区、凤凰山风景区、白浪湖风景区、白荡湖景区、白云岩景区、大山生态自然村景区、将军庙风景区核心区,十里长冲森林公园,东湖湿地公园,长江水源区,以浮山、青山、三公山、代鳌山、将军山、拔茅山、柳峰山等生态公益林,重要渔业水域全部列入生态红线区域,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红线内除已经市批复和审定的规划建设用地外,一切与无关的建设活动。

资源1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5年

(%)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需求,积极探索建立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构建应急应战一体、与应急队伍紧密衔接的后备力量体系。加快推动民兵组织向民营、高新企业拓展;落实市建营、县区建连、重点乡镇建排,编实综合应急分队;按照“沿江抗洪、靠山防火、矿区救援、城区维稳”原则,赋予县区任务编好专业救援分队;按照归口建设、使用、管理、保障原则,编实人民防空、交通战备等国防动员专业队伍。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国防需求,完善提升铁网、高速公网及长江航道的战略功能。推进人防工程和城市建设互相融合,重点在城市新区、人口密集区、重要经济目标毗邻区等区域,抓员隐蔽、物资储备和医疗救护等人防工程建设,建成市人防基本指挥所;在城区周边和远郊建设兼备防空防灾功能的人防疏散地域()。加强城市经济、民生等生命线工程防护体系建设,加固早期人防工事,以长江地下人防商业街为主线,加快推进周边地下空间互联互通,提升城市防空防灾综合能力。建立军民结合企业项目库,提升军民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水平;鼓励民用企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在项目审批、、资金借贷上给予扶持。申报和建设军民兼容、技术集聚的军民结合产业,促进军民技术双向。持续开展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活动,完善双拥优抚安置政策体系,构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拥军工作格局。建立健全适应军民融合新要求的统一领导机制、军地协调机制、军地需求对接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

将永丰港区打造成为服务周边产业和城市的枢纽港。充分利用东部深水岸线和比邻公铁交通干线的优势,高起点建设综合性现代化港区,强化与钟鸣铁物流园的互动,打造成为皖江江海联运枢纽,为东部城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大数据应用工程:建立完善各类公共基础数据库和专题应用数据库,推进公共信息共享交换。推动大数据在政务、民生、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发展工业大数据,搭建服务平台,培育第三方服务商。

生态空间。主要分布在大通与凤凰山、老洲乡与胥坝乡、浮山与菜子湖、白荡湖三大区域。加强重要生态区管控与,建设沿江湿地区、森林生态区,严格控制浮山等生态脆弱区域和生态绿地的自然资源开发。结合全市流域差异分区,对长江、顺安河、白荡湖、陈瑶湖、菜子湖、羹脍赛湖等水系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水,防止水污染,有效利用河道、湖泊、水库等湿地系统。加强林地资源的与合理利用,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全市森林生态效能。沿江河岸线、交通干线建设绿色长廊,与农田林网形成生态廊道网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深入贯彻习总系列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按照“抢占竞争制高点、争当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定位,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走创新转型、绿色转型、文明转型之,集中力量打好转型升级、治理、深化、扶贫脱贫攻坚战,加快供给侧结构性,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建设富有实力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城市、富有魅力的山水园林城市和富有向心力的人民满意城市。

1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28.832预期性

◆智能制造。松宝智能纺纱插管机器人、枞阳东方造船重组、铜冠机械大型井下智能化无轨开采装备、枞阳枞晨太阳能发电自动装置、耐科智能型材码垛包装机器人、锐展年产40万套缸体缸盖智能数字化车间、三佳年产390台半导体设备技改、日飞高精密替代进口汽车轴承生产等。

第三篇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发展新体系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340420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圩农场现代农业发展,加快陈瑶湖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江北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标准化示范。加快建设以钟鸣镇、顺安镇、西联乡、东联乡、圩及陈瑶湖、金社、麒麟、周潭、官埠桥等乡镇为核心的粮油板块,以顺安镇、钟鸣镇、天门镇及麒麟、官埠桥、陈瑶湖等乡镇,白荡湖、菜子湖、陈瑶湖和白浪湖、水桥湖、缸窑湖六大湖流域为核心的畜禽水产板块,以老洲、汤沟等沿江乡镇和江心洲为核心的棉纺产业板块,以麒麟、钱桥、雨坛、白梅等乡镇为核心的荞麦、白茶、花卉苗木、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板块。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引入和培植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促进资源和品牌整合,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创新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加快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领带动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加快推进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和供销社体制,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到2020年,新发展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5000万元规模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个,家庭农场450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300个。

19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7.58]约束性

推动国家服务业综合试点和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构筑与先进制造业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支持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品化、品质化发展,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5%,培育3-5家全省服务业100强企业,建设15个左右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我市建成长江经济带物流节点城市、皖江城市带服务业创新发展新高地和皖中南商贸中心城市。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0预期性

生态持续改善。“山水林田湖”共生共存、共促共进的牢固树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综合整治力度持续加大,全社会意识持续增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持续提升。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27%,生态城市发展健康指数全国领先,长江铜陵段生态明显改善。能源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P能耗持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大气、水、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城市空气质量优良比率进一步提高,城乡质量明显改善。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及快递业,提高物流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全国新兴物流节点城市、粤苏皖赣四省物流大通道重要驿站、皖中南区域性物流中心。鼓励设立民营金融机构,支持发展村镇银行,积极稳妥开展商业保理、互联网金融、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创新业务;积极跟进股票发行制度,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直接融资;规范发展金融要素市场,构建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工业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科技咨询、法律服务、资产评估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着力降低生产要素配置成本。积极推进业态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升传统服务业,着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网络销售、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业态,促进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联动发展,提升产业融合力。

——枞阳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化、产城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枞阳县城市综合服务水平,把枞阳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县域主导产业承载区、新型城镇化拓展区、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区。

以铜为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延伸和产业替代相结合,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注重稳定性与成长性并行,高水平推进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控制力、吸引力和要素配置能力,促进铜产业迈向中高端。利用铜基新材料发展先进制造,实现二次转型,打造更多更强的高成长性产业,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城市开发边界。城市开发边界略大于城镇空间的范围,但未扩张到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基于铜陵市总体规划对于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的、枞阳县总体规划对于县城空间增长边界的,对区域空间资源进行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并进行合理调整。针对产业空间,结合划定园区的产业区块控制线,涵盖“工业园区-连片城镇工业用地”,作为引导工业项目集聚发展的控制边界。

6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82.9

图铜陵市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社会进步9城市化率(%)8079

14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3.296.61预期性

大力实施“135”行动计划(明确1个定位、聚焦3个重点、做好5个对接),着力打造“千亿航母、百亿板块、十亿群体”,推进全市经济增长动力实现新转换、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到2020年,初步建成长三角地区重要制造业,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图市域三大产业集群

民生福祉16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940高于P增幅预期性

铜基新材料。进一步延伸提升“板、箔、管、线(杆)、合金(棒)”等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链,重点提升产业水平和层次,加快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内最大的铜基新材料产业。铜板带产业链重点发展铜铬锆、铜镍硅、铍铜、锡磷青铜、锌白铜等高精度电子铜带;超大规模集成电用引线框架、各类元器件支架。铜箔产业链重点发展高温高延箔、挠曲箔、低轮廓箔、反转箔等高端电子铜箔;壮大印制电板产业。铜管产业链重点发展毛细管、海洋工程用管等特种管材。铜线产业链重点发展用于化工、核电、海洋、通信、新能源、航空航天、特高压输电、高速轨道交通等高新领域的特种线缆。铜合金产业链重点发展具有低松比、超细、形状均匀等优质属性的纯铜及铜合金粉;铜基高温超导合金、高强高导铜合金、磷铜合金、纳米弥散强化铜合金等合金材料;铜五金件和铜合金制品。

第一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图铜陵市三大空间划定

第十一章加快站城一体

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对传统商贸形态进行,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餐饮、婚庆摄影、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特色街区。深度开发本地独特的工业和矿山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城市湿地、长江古镇等特色业态,积极融入和丰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创新专业市场、商业街区运营管理模式,盘活存量商业综合体资源,发展楼宇经济,做优大型专业市场品牌,着力打造皖中南商贸中心城市。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和服务,建立合理的住房供给体系,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家政、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服务业,扩大信息消费、网络购物等重点领域服务业规模,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服务业新业态。

21城镇棚户区住房(套)省下达约束性

合铜走廊重点发展区。主要包括郊区西部和周潭镇、横埠镇、陈瑶湖镇、老洲镇、圩农场、钱铺乡和白梅乡。该区是全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心,加快江北港新区建设,承接主城区转移出的部分产业,拓展铜陵既有的产业链,做大做实合铜发展走廊,推动产业与人口同步聚集,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南北联动”。科学开发江北区域。以江北长江岸线、引江济淮工程、合铜发展走廊为支撑轴,以枞阳县城和陈瑶湖、横埠镇、老洲镇等中心镇为支撑点,以生态环保、岸线利用、休闲旅游为重点,构建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分工有序、功能特点鲜明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加快推进江北港新区建设,加快枞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建设。建立支持枞阳发展的政策体系,做到发展战略优先考虑,产业项目优先布局,基础设施优先完善,资金投入优先安排,社会事业优先加强,推动江北区域更好更快发展。优化提升江南区域。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吸引力、承载力和聚合力,实现城区人口过百万、建成区面积过百平方公里。铜官区作为主城区,要统筹老城与新区建设,进一步优化人居、改善公共服务,更好发挥狮子山高新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提升产业结构、城市品位和人文魅力,打造功能完善、服务高效、优美时尚、和谐幸福的现代新区。义安区作为东部城区,要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推动金桥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高铁站前区、顺安片区整体联动开发,建设产城一体示范区和东向发展门户。郊区要以更宽视野,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工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成为全市推进拥江发展的桥头堡。

15人口自然增长率(‰)62.81

15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3348预期性

精细化工。培育打造精细磷(硫)化工、高端涂料、工程塑料等三大产业链。精细磷(硫)产业链重点发展高纯度、多品种的硫系、磷系功能材料。高端涂料产业链重点对钛白粉进行氯化法升级,提升铁系颜料竞争力,培育铜基颜料、珠光颜料、MMO颜料、云母氧化铁、光固化涂料等新型特种涂料产品。工程塑料产业链重点以己内酰胺、碳酸二甲酯、聚苯硫醚为基础,向下游发展尼龙6/66、聚碳酸酯、改性聚苯硫醚等三大系列工程塑料产业。

第二章“十三五”发展面临形势

以上2425.8

产品产量方面:现有的铜杆、电磁线、铜带等主要产品年产量翻一番,PCB年产量突破800万平米,电线电缆突破35万千米,粉体及铜合金粉体材料达到1.5万吨。新增压延铜箔1万吨、高端及异型铜板带4万吨、锂离子电池用铜箔5000吨、高端线板200万平米。

85年累计利用内资(亿元)2500

拓展现代农业功能。围绕建设现代林业示范市的总体要求,以大力发展森林资源和改善生态为重点,努力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林业发展质量。对农田逐步实行园艺化管理,提升现代农业的生态保障能力,发挥农业的和生态修复功能,提升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实施秸秆资源化、畜禽粪便沼气化及综合利用工程,建设一批高效农业生态示范园区。促进农业的主要功能由提供优质农产品为主逐步转向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并重,拓展农业功能,强化农业的公益性,发展以乡村旅游观光、农事操作和特色种养殖体验、手工工艺传承、风味食品、开心农场、农家乐等为重点的现代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为建设“宜居城市”服务。

25单位P能耗降低(%)省下达约束性

——东部产业集群与东部城区产城一体化发展。推动传统制造工业园区向贸易型、科技型园区转变。完善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鼓励发展港口物流、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围绕高铁区域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二产三产融合,推进人口、产业、城镇建设有机协调,推动“产城分离”向“产城融合”转变。

专栏7 新兴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26单位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省下达约束性

氮氧化物省下达约束性

第六章落实主体功能分区

专栏5 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建设

治理体系趋于完善。着力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人民更加健全,平安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建设体系更加完善,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确保全市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2财政收入(亿元)200181358.8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301821115.5

氨氮省下达约束性

“一带一廊”。把沿江发展带作为皖江城市群承东启西的主轴带。依托皖江打造沿江发展带,加快跨江及沿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沿江港区、物流园区、产业园区的建设与提升,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分工协作。推动合铜发展走廊成为合肥都市圈连南接北的主廊道。交通先行、产业对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创新,北段对接合肥都市圈,南段对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转型发展。增强定力、坚定信心,多策并举、稳中奋进,打好转型发展的“组合拳”,特别要强化创新在全市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大力推动城市整体转型。

优化铜冶炼产能布局。严格控制本地新增铜冶炼产能,确需建设的项目须按照等量或减量置换的方式实施,确保铜冶炼规模与本地承载力相适应。鼓励铜陵有色公司积极参与外地铜冶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能集中度,增业话语权。

◆社会治理创新工程:深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智慧平安城市建设。加快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提高智慧公共管理水平,全面推进交通、人社、、环保等公共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将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全市最为重要的替代产业予以扶持。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适时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大力引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创新新能源汽车推广模式,加快新能源汽车应用和产业化。

◆智慧政务提升工程:深化跨部门协同管理,完善政务目录体系建设,深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加强网上办事和审批平台建设。完善网上运行机制,强化全流程网上运行与电子监察。建设决策与督查平台。提高网上服务与办公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推进城市精准化管理、智能化运营。

实施品牌带动计划,以铜基新材料、电子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支持企业推进管理对标、流程再造、兼并重组、项目建设,支持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建成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企业。实施质量提升计划,推行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树立一批质量标杆,培育一批质量效益型优秀企业,开展领先企业示范活动,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大力提高技术机构服务能力,重点推进国家铜铅锌及制品质检中心、国家PCB质检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标准引领计划,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鼓励优势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进一步加强铜产业技术标准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品牌侵权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及责任追究体系;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到2020年,培育中国驰名商标8件、省著名商标120件、市知名商标200件,安徽名牌产品超过100个,获市长质量企业超过12家。

深化国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建设,全面实施工业“千百十亿”工程,着力提升传统产业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传统产业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和服务化发展转型。控制发展冶炼、水泥、钢铁、焦炭、火电、煤化工等行业,做好产能过剩行业总量控制,加大技术投入,全面提升设计、工艺、装备、能效等水平。到2020年,五年技术投入1000亿元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0%左右。

提高铜资源保障能力。支持企业加强现有矿山的勘察、开发和利用,提高矿山回采率、选冶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促进铜矿供给内涵式增长。支持铜陵有色公司参与境内外铜矿勘查开发,建立原料供应,加快铜矿供给外延式增长,提高资源自给率。

打造铜陵北站区域为东向发展的新枢纽。塑造东部片区的商业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形成综合交通枢纽区、办公区、公园区、生态居住区、商业休闲区五个分区。加强轨道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之间的衔接,合理建设配套设施。整合轨道出入口和周边建筑及公共空间用地,合理确定枢纽站周边地区的建设强度,塑造人车分行、全天候、无障碍的交通枢纽换乘。

深化行政体制。以行政审批制度为突破口,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效能。根据“责统一、人财物匹配”的原则,合理划分市、县(区)事权和支出责任。规范完善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运行机制。完善重大决策性审查机制、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促进公共决策咨询工作制、系统化。优化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建立运行统一高效的电子政务平台,减少行政执法层级。深化“先照后证”、“三证合一”、注册登记电子化等商事制度。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严控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建立联合审批制度,明晰部门权责,推进“多规合一”。

“活力铜陵”大学生创业服务工程:适应铜陵后继发展人才储备需求,组织实施“千名大学生进铜陵”活动,每年至少吸纳1000名铜陵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专业大学生来铜创业就业。

(%)2015年年均增长

生物制药与健康。立足产业基础,结合培育大健康产业的需要,加快生物制药与健康产业发展。生物制药产业重点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化学新药、新型兽药、现代中药等。健康产业大力发展中药饮片、牡丹籽油、丹皮酚、姜提取物等系列保健产品与食品,鼓励发展老年保健、休闲健身、健康咨询管理等健康服务业,培育健康信息管理、远程医疗服务等健康产业新业态。

图铜陵市域七大功能区划分

创新驱动,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加速集聚,重点加快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推动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等替代产业快速增长,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制药与健康、绿色食品加工、文化创意与旅游等新兴产业,努力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建设城市矿产、光伏光电、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形成铜陵经济发展新支柱。

65年累计利用外资(亿美元)2.3135预期性

彰显铜文化独特魅力。用足用好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铜博物馆、金牛洞遗址等文化载体,加快建设大铜官山公园,做好铜工业遗存,提升铜工艺品产业发展水平,发展铜产品会展业务、铜工业旅游和产业体验,提升铜都形象和文化内涵。

第七章优化城镇空间结构

完善铜再生支撑体系。完善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软硬件设施,争取“圈区管理”集装箱进口废五金转关转检。提高废杂铜进入铜加工环节比例,提升铜再生产业附加值。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再生铜交易市场,形成百亿再生铜产业。

第十四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专栏1 “十二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第四章发展战略

2015年年均增长

将横港、长山港区建成铜陵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全面完成横港港区、长山码头升级,提升企业专用码头装卸装备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加快外贸专用码头和保税区的合理配置,形成交通、工业、贸易、城市四位一体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现代港区,构建城市滨江风景线。

22人均预期寿命(岁)77.478.5预期性

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以集聚支撑发展为切入点,拓展服务业发展载体空间。依托中心城区、工业集聚地和交通枢纽,重点规划和建设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软件、文化旅游、中央商务、服务外包、商贸综合体、新型专业市场和综合性生产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强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各类集聚区相互配合、良性互动,推动集聚区由单纯的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农村服务业。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平台、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及产品研发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创新平台、枞阳现代农作业发展规划项目、枞阳水产品大市场。

依托宁安、京福高铁等重大轨道交通设施,以轨道站点为核心,推行“社区+轻轨”建设模式,推进城市功能与交通功能的互动发展。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5预期性

专栏2“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

第十七章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以文化人,汇聚强大动力。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创新中建构文化空间,淬炼城市品质;在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和创新文化产品中推动以文化人,提升市民素质;在接地气贴、落细落小落实中积细流成江河,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汇聚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陵的强大合力。

提升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构建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全社会共建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实现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全省领先水平。深化清单运行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十类网上运行,并进行全程电子监察;打造社区“一口式”服务平台,实现一口受理、一站办结,着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水平。

——临江产业集群与南北城区产城一体化发展。推动主城区发展产业综合体。融合生产、生活空间,实现产业城市化、工商同步化、居住社区化、配套社会化,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城市产业综合体服务体系。打造江北港新区为产业新城。依托江北港区,利用跨江通道,统筹产城融合发展。

创新驱动11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32.5预期性

打造铜陵站区域成为城市新门户。将铜陵站前区域打造成为集疏运、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信息惠民深化工程:建设智慧养老服务体。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781868.714.6

推进大数据建设及应用。按照“一数一源”原则,对、社会各部门的数据进行采集、整合、比对、清洗,建立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建筑物等公共基础数据库,以及各种专题应用数据库,打造统一规范、集中部署、安全可靠、充分共享的全市数据资源中心。建立完善公共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为各部门及全社会提供数据共享、数据交换服务,为各项智慧城市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进行大数据挖掘和分析,为提升服务水平、智能化管理运营城市提供支撑。向社会数据资源,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

◆铜基新材料。全威压延铜箔、枞阳金誉年产5万吨空调用亲水铝箔、铜冠铜材第二条年产22.5万吨高导铜材生产线、枞阳诚易年产6000吨高性能金属浆料、铜冠黄铜棒海水养殖网箱铜合金棒线、海亮高精内螺纹铜管二期、全威压延扁铜线、中冠智能化特种电缆二期、江威表面处理产业园、精达新能源汽车用高强高导铝合金绞合导线、环渤湾年产1.5万吨高速钢轧辊及辊环二期、皓城金属铟靶材等。

城镇空间。主要分布在主城区与东部城区、江北新区、枞阳县城三大区域。重点拓展东部城区、江北新区、桥港工业园发展空间,集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资源。优化主城区和枞阳县城区内部空间,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建立市民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发行市民健康卡。推动各医院的HIS系统互联互通,建立全市卫生数据中心与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市、社区(乡镇)、村联动,个人、医院与卫生主管部门之间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交换。综合应用医疗物联网、数据融合传输交换、云计算、城域网等技术,将医疗基础设施与IT基础设施进行融合,建设智慧医疗基础设施。以“医疗云数据中心”为核心,完善智能决策医疗体系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采用分时段预约诊疗、智慧医疗诊间结算、出入院床边(站)结算、网上查询检验检查报告、远程会诊系统、双向转诊系统等便民惠民举措,改善居民就诊体验。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条件和要求,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四个富有”新铜陵。

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是安徽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之一。到2020年,铜陵经开区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实现产值比2015年翻一番,达到1200亿元;税收达到15亿元。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和高端铜基新材料创新,实现产品产量翻番、产业技术提高、创新能力提升的目标。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把文明创建作为城市转型的重要内容和内核,摆在高屋建瓴的来抓,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现行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等收入人口比重提升。就业岗位更加充分,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劳动关系更加和谐。教育、文化、卫生、社保、养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行列。

以绿为核,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用足用好各类政策平台,从体制机制层面有效引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治理修复,特别要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加大生态和建设力度,做好绿色经济文章,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13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个数(个)[70]预期性

深化市场体制。优化企业发展,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加快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和化营商。构建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制度,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领域。落实降低成本的各项措施,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形成市县一体化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促进和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国有土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市场,形成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深入推进水电气等资源价格,大力推进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创新和发展,强化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协调保障。

“创新铜陵”高层次人才开发工程:围绕铜基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面向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探索实行“项目+人才”模式,大力实施柔性引才工程。高端引领,积极实施地方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泰新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枞阳展鹏年产25万套汽车油缸油泵、沃特玛新能源汽车电池及核心零配件、枞阳龙盛年产15万台汽车座椅、皮尔博格轿车用铝合金配件融铸、枞阳展鹏年产32000套汽车液力缓速器等。

◆“互联网+”融合发展。公共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豪网云计算产业园、铜陵精达跨境漆包线电子商务平台、铜陵泰富公司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等信息网络应用项目、国智互联网经济创新创业街区、枞阳“互联网+”产业服务区。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比率(%)81省下达约束性

“幸福铜陵”社会建设管理人才保障工程:开展“六个一批”优秀人才培养活动:培养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思想文化宣传人才,建设一批高素质、创新型的教育人才,培养一批有较大影响的中青年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一批基本满足基层医疗卫生需要的全科医师,培养一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乡村医生,培养一批社会工作人才。

农业空间。主要分布在枞阳县、义安区境内。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明确永久基本农田的总量与边界。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规模与布局,在区位较好有发展意愿的村庄进行土地整理和宅复垦,在腾退节约出的建设用地上就近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支持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依托资源塑造不同特色的美丽乡村。依托山地资源打造山地乡村旅游;推广西联乡犁桥村经验,依托水系资源打造特色水乡旅游;探索发展民宿旅游,鼓励和引导农民利用现有的房屋进行。

人民生活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011.5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激活主体,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实施重点人才项目,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创新创业人才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建立科技、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的市场化导向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高层次人才、青年大学生以及草根能人创新创业。盘活创新资源,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式的众创空间。运用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励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咨询、认证等服务机构快速发展。扩宽渠道,建立信息、政策集中发布平台,加强培训,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加大宣传,树立鲜明的创新创业导向。

专栏8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

深化国资国企。市场化方向,、改制、转型同步推进,支持有色公司整体上市,推动铜化集团、圩农场实施混合所有制,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管企业为管资本,引入民营资本壮大支柱产业,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分类推进国有企业完善结构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加强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依法和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以上324819.5

东部新城重点发展区。主要包括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金桥经济开发区、国家铜陵农业科技园区、东部城区、铜陵北站站前区。依托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金桥经济开发区和高铁站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我市加快发展面临诸多有利因素。国家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我市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有利于发挥人力、岸线、矿产、农业和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全面深化扎实推进,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将为我市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国家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将逐步我市近年来积蓄的发展能量,有利于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将进一步挖掘经济增长潜力。未来五年,仍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和新增长点支撑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金融、就业、稳定等领域的潜在风险集聚;资源约束趋紧,生态修复和治理任务繁重;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持续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扶贫攻坚任务较重;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铜陵建设亟待加强。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县区职能任务更加明晰,形成布局科学、分工合理、各具特色、互动共进的区域发展格局,皖中南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巩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质量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以上,城乡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方面差距进一步缩小。“多规合一”试点成效明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信息网络强基工程:加快城乡各类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宽带网与广电网提升,全面支持IPv6;升级电子政务外网。推进各类公共设施的物联网建设。

注:1. 2015年预计包含枞阳县数据。

1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1818

“十二五”期间,全市上下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努力拼搏、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区域发展迎来新格局。区划调整使铜陵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城市布局得到优化,拥江发展成为现实;京福高铁、宁安高铁、铜陵长江公铁大桥、铜南宣高速建成通车,庐铜铁、铜无巢高速加快建设,综合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预计“十二五”P总量是“十一五”的2.04倍(含枞阳县,下同),财政收入总量是“十一五”的2.03倍。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资源枯竭城市绩效评估优秀等次第一名,成为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市和国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市。枞阳县连续三年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迈出新步伐。完成186项任务,理顺了投融资、招投标和土地管理等领域体制机制,社区“三减一加强”、棚户区“房票”安置、警务机制、医联体和教联体等举措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对外进一步拓展深化。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各项事业持续进步,市体育中心、博物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图书馆新馆等全面建成,荣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先进市,夺取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等称号,跨入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行列。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预计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050元、10810元,居全省第3位、第9位;强力推进治理修复,全市人居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自豪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10城镇化率(%)户籍人口52.662约束性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拓展网络民生服务新模式,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水平。

下降

加快铜加工产业发展。以省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为契机,强化“板、箔、线(杆)、管、合金(棒)”等领域高端材料开发,加速产业链向下游应用领域延伸,促进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产业财税贡献率,带动全市铜产业在国际分工地位提升。

9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065预期性

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强化金融服务、营造良好。

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93014258.5左右预期性

协调发展。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以人为核心的城市观,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大力支持县域加快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持续加强建设,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凝聚力量,激发全市人民同心扎实苦干、合力攻坚克难。

◆生活性服务业。丽景城市广场、大通古镇文化旅游、大铜官山公园、枞阳大运汽车综合市场、安徽皖南特色旅游农产品大市场、安徽润泽老年颐养园、东部城区养老服务中心、枞阳县敬老综合服务中心、枞阳县体育场及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滨江新城高端商贸区、枞阳红星美凯龙综合体、皖中南国际商贸城、万达铜陵商业广场、枞阳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扩建、铜陵义乌小商品城、江北港新区区域商业中心、枞阳华瑞商业综合体。

连城工业园重点发展高端纺织和服装加工产业。新楼工业园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机械制造、电子等产业。拓展桥港工业园,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型材料和港口物流业。

大力推进互联网经济发展。培育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与国内龙头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打造具有铜陵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培育发展智能产品;借助互联网大力发展壮大各类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支持农业互联网经济发展,推进农产品电商、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农业物联网等建设。建立互联网经济发展支撑保障体系,制定推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搭建互联网经济创新创业平台,开展专业培训,营造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基础建设: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作业、绿色粮油生产、优质高产棉田建设、池塘标准化与新建、渔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

2财政收入(亿元)1352108.5左右预期性

◆生物医药及其他。康智生物发酵产业园、枞阳立达尔健康产业园、中广核太阳能屋面发电、枞阳自然生物质能源发电、华润风能发电、枞阳明赫麒麟镇光伏发电、国电铜陵风力发电、枞阳润阳三公山风力发电、枞阳国电官埠桥区域风力发电等。

技术水平方面:铜基新材料产业高技术产品产值占铜产业产值比重突破70%;铜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家;新增3个省级著名商标。高精度铜板带、特种电磁线、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及高端PCB等领域国内领先,部分产品达到国际水平。

第五章发展目标

第十二章着力打造世界铜都

加快信息化绿色化。全面实施互联网+铜产业工程,推进设计、研发、生产、管理、交易等环节的信息化应用,探索信息化条件产新方式。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推广应用高端工艺技术,提升先进产能比重,实现铜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以港兴市,全面提升铜陵港综合能力,加快“铜陵港”改制与上市步伐。整合发展横港港区、长山港区,加快发展永丰港区、江北港区,规划建设江北港铁连接线、北环线和疏港高等级公,着力构筑皖中南地区航运中心和便捷的水运出海大通道,着力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影响力的临港产业园区,着力将铜陵港建设成为区域性综合枢纽港,着力将铜陵市建设成为长江中下游主要水运转港节点城市。

15%24.5

预 计2020年

智能制造。重点推进测控装备、电机、工业机器人、矿冶装备、模具及封装装备等领域成套装备智能化、柔性化升级,发展以人机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产等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方式。测控装备产业重点发展交通、气象、在线监测仪器仪表,智能物料配送集散控制系统,离散制造用传感部件。电机产业重点发展各类高电压等级、大容量、高性能电机及适用于各种专业化领域的防爆电机、微特电机。智能机械装备产业重点发展用于搬运、焊接、码垛、喷涂、包装、纺织、汽车拆解等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及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矿冶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大型成套冶炼自动化设备、矿山井下无轨大型智能设备等。模具及封装装备产业重点发展高端挤出、冲压、注塑、轧钢模具,开发模具成型自动化装备、集成电自动封装系统等。

27森林增长森林覆盖率(%)24.3927约束性

专栏6 加快工业调转促——“千百十亿”工程

建立“一带一廊、一主三副、南北联动”的城镇空间结构。一带是指沿江发展带,一廊是指合铜发展走廊,一主三副是指一个中心即主城区和三个副中心即枞阳县城片区、东部片区、临江片区(含南部城区和江北港新区);南北联动即江南、江北地区以沿江发展带为轴联动发展。

第十三章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划定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线,守住全域空间开发的底线不。

预期目标:到2020年,全市工业规模总量明显扩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聚集能力明显增强。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注:“十二五”规划目标和预计值均不包含枞阳县。

◆生产性服务业。江北现代物流中心港区、枞阳中顺仓储物流、金山西现代物流服务中心、枞阳旗山电子商务产业园、全威资源配置中心、钟鸣铁物流园、枞阳现代物流园、华东电子商务产品展示仓储配送中心、有色金属交易中心、铜陵有色公司企业信息化升级项目、枞阳大方电子商务产业园、国家级PCB检测中心、枞阳航运服务。

24万元P用水量下降(%)[17]约束性

第二十章深化重点领域

节能环保。发挥国家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双示范市”政策品牌效应,推动节能环保装备、技术和服务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设备、汽车精细拆解、节能矿冶设备、垃圾焚烧发电设备、高效节能变压器、节能电机、节能环保建材、半导体照明、污水净化设备、烟气脱硫脱硝设备、污染防治药剂等节能环保产品。建设再生资源社会回收利用体系,加强铜、硫、石灰石、工业固废和金属拆解等资源高值化利用,培育高值易损关键部件再制造产业。

专栏3合铜发展走廊

3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01215579预期性

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序号主要指标“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实际

第十六章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第四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从组织、管理、技术与运维等入手,提升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核心要害信息资源的安全,形成可靠、完整闭环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网络和信息安全预警、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强化安全检查、风险评估、网络信任体系、政务信息容灾备份体系、数字认证系统和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等工作。

75年累计利用外资(亿美元)2218.1

第二十二章打造“智慧铜陵”

“千亿铜陵”企业家人才培养工程:到2020年,培养造就100名职业素养好、决策能力强、具有战略眼光的优秀企业家,100名综合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市场意识强的优秀企业家后备人才。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深化的攻坚时期,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根据《铜陵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编制本纲要,主要阐明“十三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各级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专栏11铜陵信息化发展及智慧城市建设六大工程

5进出口总额(亿美元)5046

以港兴市,推进港城一体发展。统筹规划生产、生活、生态岸线,整合利用港口资源,着力打造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港口企业,建设临港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完善以港口为中心的铁公水联运体系,提升产品集散中转和物流配送能力,做大做强港口经济。

建材。不新增水泥熟料产能。支持优势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等新型建材产品规模,加快发展高附加值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推动全行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推动绿色化发展。

图铜陵市服务业集聚区布局图

第十章促进港城一体

类别序号指 标 名 称2015年

专栏9农业重点建设项目

17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3.514约束性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统筹保障粮食安全与转方式调结构,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都市精品农业,加快白姜、凤丹、媒鸭、螃蟹等特色农产品和优质粮、畜禽、蔬菜、苗木、花卉等优势农产品商品化,加快形成粮经饲、种养加、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突出抓好名特优水产良种的繁育,加快渔业种业发展。推进池塘标准化,打造渔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开展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鱼和稻田综合养殖配套技术等试点示范,推广应用水域在线监测及纳米微孔增氧自动调节水质等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提升养殖生产综合能力。支持水产养殖企业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认证、商标注册和名牌申报,围绕枞阳大闸蟹等主导产品,打造枞阳大闸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扩大品牌覆盖面和知名度。推进“菜篮子”工程可持续发展,加快江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推进特色农产品的加工与,提高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积极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构筑科技密集型现代农业,重点建设现代良种、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装备、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到2020年,完成铜陵白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建设铜陵国家牡丹种质资源库,打造中国油用牡丹良种选育和生产。

◆电子信息。五株年产260万平米印制电板、枞阳国能年产1.6亿AH固态聚合物锂电池、安博年产200万平米印制电板二期、枞阳铭瑞手机钢化玻璃膜生产线、蓝盾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系统、枞阳瑞邦手机电池、蓝盾在线式烟气多重金属连续监测仪、东市新能源汽车电容器技术、乐凯特年产72万平米印制电板项目二期等。

29主要水功能区(省、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9095约束性

专栏10 人才开发重点工程

2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100

3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元)3000

“先锋铜陵”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每年选派一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中央、省委党校等的集中培训和市外院校异地培训,选派一批年轻干部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市直有关部门、乡镇、社区挂职锻炼,全面提高党政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大发展目标:工业强市成效显著、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人均指标保持领先;

二氧化硫省下达约束性

18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10.064

2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91

主城优化发展区。主要包括铜官区、郊区、义安区五松镇、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建设功能完善、优良、交通便捷、综合服务功能辐射全市的都市中心。加快铜官区、郊区棚户区,深入推进滨江岸线整治,提升城市品质。促进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湖新区产城融合发展。

工作重点:重大项目带动、企业梯队升级、县区工业“倍增”、产业集聚发展、创新能力提升、绿色低碳转型、质量品牌升级、创新人才集聚。

5进出口总额(亿美元)46605.5预期性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型企业成长线图计划,在我市优势领域打造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创新管理制度,打通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的通道,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多元化、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购买、人才引进、企业并购等方式,缩短研发周期,迅速提升创新能力。

推动铜产业“走出去”。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升铜产业资源、技术、人才、装备、贸易等各领域的国际合作水平和层次,推进铜产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与产业国际影响力。

专栏4 加快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

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013.6

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省下达约束性

(预计值)

第二十一章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纺织服装。推动品牌运营,引领消费升级,促进产品高端化、特色化、个性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

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联合和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有效整合县乡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推进农村金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认真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努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快“互联网+”与现代农业融合,推动特色农产品在交易所、电子商务等平台“上市”交易,提升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的能力。

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加大农业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建设专业化的现代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以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中心。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现代化营销队伍建设,拉伸农产品销售链条。加快建设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大力推进农村公用事业。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生产方式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发挥江北资源优势,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农村为动力,以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为重点,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平台,突出“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都市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着力打造江淮城市群最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7344010预期性

加强服务创新能力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突破主导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平台建设,加强产业共性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积极支持高校院所与我市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等。支持中国科学院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国家铜铅锌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印制电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促进科研在铜、项目来铜落户。发挥铜基新材料、光电子元器件等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推动创新与产业需求有机衔接,在若干技术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推进科技金融合作,支持创新投资基金发展,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资本化、产业化。

22城市空气质量Ⅱ级Ⅱ级

◆精细化工。中化国际(铜陵)循环经济产业园、铜化集团聚苯硫醚特种工程材料产业示范、铜化集团新型颜料与涂料产业示范、铜化集团聚酰胺工程塑料产业链示范、新能源(新型燃油)产业、安纳达氯化法钛白粉、圣奥高分散二氧化硅项目等。

目 标年均增长(%)属 性

十大工作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传统产业提升工程、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创新驱动发展工程、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园区转型升级工程、县区经济振兴工程、质量品牌升级工程、人才高地建设工程;

枞阳重点发展区。主要包括枞阳镇、官埠桥镇、山镇。重点建设生态、宜业、宜居的枞阳县中心城区。加快池州长江大桥、北沿江高速、济祁高速、G347及安庆至枞阳一级公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长江岸线的优势,布局重大港口设施,发展滨江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抢抓引江济淮工程实施的战略机遇,推进菜子湖航道整治,努力打造合肥经济圈入江新通道。

以城带乡,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公共服务向全域和常住人口覆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综合判断,“十三五”是铜陵加快转型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期,是深化创新、蓄积发展势能的关键期,是促进协调发展、完善治理体系的关键期,是破解各类难题、化解风险隐患的关键期,是推动共建共享、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关键期。我市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狮子山高新区重点发展光电、流体控制、铜精深加工等,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光电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及铜精深加工。大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提升再生资源和“静脉”产业。江北港新区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和港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横埠工业园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铜精深加工、新能源等现代制造业。

创新能力方面: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检测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8家,引进和打造5个左右实力较强的铜基新材料产业研发团队。

第九章深化产城一体

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增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拥江发展。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面向长江、南北联动,统筹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把岸线资源好、利用好,谋划和推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合铜发展走廊和铜陵江北港新区建设。

18城镇新增就业数(万人)[12]预期性

整合园区资源,优化园区空间结构,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道,争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化工。优化化工产业园区布局,适度控制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循环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品价值链。重点发展工程塑料、高端涂料、精细磷(硫)化工等化工新材料产业链,配套发展化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链。

深化财政金融体制。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完善预算体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预算规划管理。落实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分类推进、消费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税等。加强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调整财政资金投资方式,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资本通过PPP等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或省级PPP项目库。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征信系统,提升金融普惠性。积极跟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加快企业上市(挂牌)步伐。积极引进和鼓励设立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创投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等,鼓励发展电子金融服务和融资租赁等新兴业态。加强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

11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9797

产业项目:安徽永兴岛潜洲生态农业、枞阳县绿色粮油生产、枞阳特色水产品、枞阳苗木花卉及生态观光园、枞阳优质生猪生产、老洲万亩无公害设施蔬菜产业园、枞阳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梧桐树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铜陵三泉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城山生态休闲度假区、铜陵新桥河生态区、枞阳陈瑶湖粮食产业化示范区、海亮农业生态养殖、小夹江万亩特种水产养殖、枞阳上行山茶叶加工、枞阳媒鸭保种与开发利用。

按照“核心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递进发展的思,深化与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吸引境内外投资者来铜投资;鼓励本市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围绕企业形成配套丰富的“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集群。把发展民营经济和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启动双创专项基金,落实返乡创业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措施。在“非禁即准”的原则下,全面放开投资领域,鼓励民营资本投资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保障性住房和铁、电力等领域。鼓励民营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增资扩股及经营管理。加大政策支持,推动民营资本兴办实体经济,加速转型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提高咨询、研发、设计、管理、检测、培训等服务水平。到2020年,民营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增加值占全市P比重达65%。

推进智慧教育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教育资源等服务平台建设,拓展教育城域网。推进同城示范课、一课一名师、名师在线、翻转课堂、微课资源、协同教研等应用,更多惠及学生、教师和家长。推广同步在线课堂、数字化校园和基础教育信息化样本学校建设。将情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运用到教育信息化领域,构建智慧教育云服务体系。

常住人口5260预期性

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改进管理方式,提升交通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大交通科技投入,建设综合交通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智慧公交系统、智慧平台、交通紧急预警系统、智慧港航系统;加快建设港口及公物流信息平台,指导品运输企业建立GPS、北斗智能化信息平台,进行实时,实现企业网与运管网智能化互联,全面提升运输效率,保障运输安全。

“一主三副”。打造主城区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围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承载力,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沿江岸线生产功能向生活功能的转变,促进产城一体发展。打造枞阳县城片区为安池铜城市群的中心节点。突出交通连接、产业对接、服务配套,主动承接周边城市功能辐射,提升城市服务能级,改善城市,打造安池铜城市群的中心节点。打造东部片区为产城一体示范区和东向发展门户。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推动金桥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高铁站前区、顺安片区整体联动开发,建设产城一体示范区和东向发展门户。打造临江片区为拥江发展的核心区域。其中,打造南部城区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北部门户。整治污染产业,提升水平,将沿江岸线还给文化旅游功能,打造旅游服务中心;打造江北港新区为对接合肥都市圈的先行区,是远期城市发展的重要组团之一。依托老洲镇、陈瑶湖镇和横埠镇,走产城一体的发展道,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吸引枞阳及周边地区的农业人口落户。

2.[ ]代表五年累计变化。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保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统一,统筹时序与空间、发展与布局、开发与,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和生态红线,构建合理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多规合一”管理立法工作,严密体系、严格审批、严肃执法,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到2020年,全市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比例为14.0:44.3:41.7。

第八章推动“多规合一”

钢铁和炼焦。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精品钢、特种钢、高强度钢及配套产业。强化炼焦产业节能降耗和生态,加速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第三章指导思想

8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8.935预期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为动力,统筹推进全面创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建设具有铜陵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

转型发展走在前列。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到2018年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到2017年提前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35%,现代农业特色彰显,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作用凸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建成千亿元产业2个,百亿元产业7个,铜陵有色跻身世界500强,铜化集团进入全省20列。创新驱动成为发展主引擎,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城市。继续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建成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城市。

凤凰山文化生态发展区。主要包括金榔、叶山、凤凰山、天门山等地区。重点提升凤凰山风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水平,培育凤凰山区域为优美、生态良好的生态涵养区、风景名胜区。

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三五”发展要突出把握“五大重点”:

第一章“十二五”发展回顾

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明确主城优化发展区、东部新城重点发展区、合铜走廊重点发展区、枞阳重点发展区、枞阳生态与农业发展区、凤凰山生态发展区、胥坝—老洲生态与农业发展区“七大功能区”。

12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96100

以合肥、铜陵两市为起点,依托3个国家级开发区、13个省级开发区,沿合铜黄高速公、京福高速铁两侧布局,在合肥、铜陵两市之间长160公里区域,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的思,规划建设若干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逐步联点成线,形成以铜陵为起点,经枞阳、庐江、无为、肥西、合肥带状工业经济走廊。据测算,合铜发展走廊核心区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可用于工业走廊建设土地约2000平方公里。合铜发展走廊区域内已经规划或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有:北沿江高速、北沿江铁、庐铜宣铁、庐铜铁、G347、合铜一级公以及G3替代桥、开发区过江通道、横港过江通道等。

电子信息。以国家(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园和省光电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PCB(印制电板)及集成电封装、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整机及配套软件等领域。PCB及集成电封装产业重点发展大功率、高频、挠性基板,高密度互联印制电板等高端PCB产品,球栅阵列、插针网格阵列、多芯片等集成电先进封装产品。新型元器件产业重点发展特种电容器及薄膜、高档人造晶体、高性能电子元器件外壳、高端引线框架等。电子整机及配套软件产业重点围绕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治理、公共安全、高精度检测等领域开发电子整机产品。

28空气质量城市PM10年均浓度值(ug/m3)88.4省下达约束性

第二篇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构建发展新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的范围小于农业空间的范围。利用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契机,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到2020年的基本农田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基本农田率不低于80%。统筹城镇发展与基本农田。推进枞阳农业在转型中不断升级,提升全国商品粮县和全省农业产业化试点县地位。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实行严格管理、永久。除法律的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无法避开外,其他任何建设项目都不得占用。

夯实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发挥引导作用和基础电信运营商的主力军作用,加快推进光网城市、无线城市以及三网融合建设,全面落实宽带提速降费;建成移动通信4G基站网络体系,实现城市建设用地和主要交通廊道沿线4G信号全覆盖;推进能源、给排水、公共交通、环保、防灾等五大类公共设施的物联网建设;推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全覆盖,推动光纤进乡到村,促进城乡资源和信息流动、有序对接,推动城市和农村宽带网络统筹协调发展;建设完善统一的智慧城市政务传输网络;建设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形成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大数据分析挖掘能力,为各种智慧应用提供云服务。

第十九章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把握产业发展规律,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全省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4105”行动计划,实施“千百十亿”工程,着力解决结构偏重、体制不优、新兴产业不大的问题,打造总量大、质量优、效益好、竞争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生态。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铜都金融中心、滨江文化创意产业园、经开区服务外包、铜草花电子商务产业园、义安区科技金融服务业集聚区、枞阳电子商务产业园。

胥坝—老洲生态与农业发展区。主要是指胥坝乡、老洲乡所在的江心洲以及西联乡沿江部分区域。重点打造生态公园,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现代农业与旅游经济融合发展。

◆节能环保。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二期、枞阳国电低能蓄热锅炉、欧保天奇废旧汽车产品回收利用再制造产业、铜陵有色二次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国电余热利用集中供热、迪诺钛白副产绿矾制聚合硫酸铁净水剂、迪诺脱硝催化剂回收及再生利用、福茂年拆解3万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

第十八章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65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1214.2

装备制造。提升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船舶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及零部件、模具及其下游设备、井下矿山成套设备、阀门及水处理设备、电力设备等重点细分行业,支持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重,重点实施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提升微型、快速成型、超精密加工的能力。

17城镇登记失业率(%)4左右3.5

将江北港区建成合肥经济圈通江达海的重要门户。提升发展枞阳港区,启动江北港区建设,完善江北港区集疏运系统建设,引入铁专用线,呼应引江济淮航运建设,突出铁水联运优势,重点吸引重大物流和生产型服务业项目落户,加快建设江北港现代物流中心,为枞阳城区和江北港新区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促进江北城市与港口融合发展。

图铜陵市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图

到“十三五”末,铜及压延加工业产值达1800亿元,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铜陵有色公司进军世界500强,形成铜资源再利用、铜冶炼、铜深加工、铜贸易、铜研发、铜文化等产业相互融合、一体多元发展格局,致力于打造世界铜都。

75年累计利用内资(亿元)42023205预期性

五大保障措施:强化项目带动、强化创新、强化发展、强化营造、强化政策支持。

枞阳生态与农业发展区。主要包括麒麟镇、钱桥镇、白湖乡、义津镇、浮山镇、项铺镇、会宫镇、雨坛乡、金社乡、汤沟镇、长沙乡、凤仪乡和铁铜乡。主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依托枞阳农业大县优势,集中连片、板块推动、整体推进,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依托浮山、白荡湖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全面发展旅游经济。完善乡(镇)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加快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强、园区规模大、服务水平优、优美的综合性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金桥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以汽车零配件、轨道交通零部件、智能机器人制造、高端阀门等产业为主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以各种线缆、铜精深加工等为主的铜基新材料加工业,以电子元器件、LED配套产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及配套的商贸、现代物流等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

打造轨道站点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构建南达黄山、西接九华、北通合肥,衔接高铁、航空,连接主副城区和重点乡镇的城市轨道网络,结合居住区、开发区、风景区布局,区域公交和人流,科学规划转产站点设置,引进“港铁模式”,建设集服务、商业、办公、娱乐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形成城区站区的融合发展。

30主要污染物

深化主体功能区战略,贯彻落实“一尊重、五统筹”总体要求,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促进江南江北融合发展,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区要求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实现由沿江发展到拥江发展的空间战略转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