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庙青年旅舍晚字报-新闻网
最散漫的相遇,是在友人那里。明明是登堂入室去做客,却偏偏立在书柜前、案几边搜罗。只因趣味相投,每每必有所获。见他性情豪爽,手一扬,“这本书,我拿去看看。”不理会身后那人眼神无奈,抱怨连连,“每回来,都像。”碰到古板细致的,不待他开口,先声夺人地写好了借条,往他面前一递,摆开生米煮成熟饭的架式。总能遇到殷勤体贴的知己,扑过来推荐,“哦,你选了这本。这本书不错,他还写过另一本,你等等,我找给你。”一幅急于分享的模样,这份共鸣,惹得人,书未读,心已痒。
其实,这些年,我读书的与热情大不如前,只是延续着一种习惯。多半是偶然,惊鸿一瞥间,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我与一本本无意间相遇,一段阅读之旅,延伸出一段沉寂饱满的情绪,不喧哗,独自经历。
有次,我去看中医。坐诊的是个儒雅的中年人,诊室里挂满了照片和书画,颇有文化气息。坐着等抓药,在桌上拣起一本《易经的奥秘》,闲闲读去,竟定了神,一任心跌进去,随着文字漫游,忘了身在何处。直到他喊,“你的药好了。”我才恋恋不舍地从书中收回目光,恨不能卷了书遁去。回到家,开了电脑,在网上下单买到手,这才舒了一口气。
这个时代,不缺书,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背后,留给人的启迪与,怕是浅草才能没马蹄。不费神地挑选到自己喜欢的书,不能只看畅销书排行榜。平时,我有几个喜欢的作家,追看他们的博客。他们会提到各种书目,我则按图索骥,根据自己的喜欢,挑选着去读。这种过滤,让我在大海捞针中,不会错失珍珠。
最缠绵的相遇,是在旅途中,与喜欢的书意外邂逅。行万里,寻万里书,交织的趣味不足为外。那一回过南京,去夫子庙,过一家青年旅舍,门前的橱窗里摆放着很多书,吸引我的是陈丹青的《退步集》。深蓝封面,古朴沉静;书身厚重,内容同样厚重,收进囊中,一欢喜。那一回公干,车子在半抛锚,滞留在小县城。巴掌大的地,无法可去,我去新华书店。书店陈旧,人很少,书不多,却意外地拣到一本《陶庵梦忆》,便宜到令人不敢相信。那一趟出门,差事很苦,却因为这本书的收获,得到不少慰藉。曾经,我从西单书城背回来一位钟爱的女作家新上架的散文集,从上海书店买到汪曾祺的《草木》和《迟子建散文集》。那些藏匿在异地某个细微处,等待与我相遇的书,与我是怎样的传奇,怎样的不可思议。随我千里迢迢回家,是相守的缘份。
买书跟买衣服一样,其事地去,未必有所收获。反倒是不经意间落入眼里,撞上门来的,才入了心,合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