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专列” 让文物从历史之中“醒来”
近日,在北京地铁1号线亮相的“国博专列”受到乘客的追捧,成为了网红号。车厢以四羊青铜方尊、彩绘陶兵马俑、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等经典馆藏文物形象串联起中华5000多年的璀璨文明,吸引了不少乘客。
文物是会说话的历史,一件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虽然没有自然意义上的生命,但都有着鲜活而生动的故事。只是,文物对应的时代与今天有着时空距离,其当初的叙事方式也与当下迥异。仅仅隔着玻璃橱窗、隔着院墙,很难实现与现代人的对话。这也是很多文物曲高和寡,静静躺在展柜里,并没有充分发挥文物功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已经成了共识。很多博物馆也都打开了大门,不仅不断提升硬件设施,还在持续优化服务,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有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各类文物机构共举办陈列展览近3万个,比上年增加近两千个;接待观众超过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
虽然观众数量在逐年上升,但“让文物活起来”永无止境,是永远的进行时。除了请进来,还应该思考如何走出去,让文物主动走向社会,走向大众。这方面,很多博物馆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比如2017年岁末,随着《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的播出,高冷的文物变成了可亲的网红,“正经到骨子里”的博物馆也变成了网红。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让文物活起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让文物融入生活,让公众在生活中就能听到、看到、接触到文物。
“国博专列”的最大意义就在这里。虽然进入地铁的并非实物,只是形象,但在客观上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公众近距离感受文物之美。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国博在专列设计上有着很多创新之处,不仅以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为线索,让馆藏精品“活”起来,而且以物说史,每件藏品或展品配一句生动释文,让文物从历史中“醒来”;还精心设计了互动H5,乘客只要扫一扫车厢内的二维码,就可以“畅游”国博展览。这让原本冷冰冰的文物突然间有了温度,也让文物在悄然间走进了乘客内心。
现在,整个文博行业兴起了一股文创风。通过文创让文物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使其活起来,显然是一个重要方向。从这一意义上讲,“国博专列”是生动的文创产品,这也启示着让文物活起来有着诸多的可能性。
- 标签: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