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总统府营业时间揭秘:宋美龄往蒋介石的棺材里放了哪四本书?
尽管贵为“第一夫人”,但她的交往圈却还是欧美化的中国人,连打电话都用英语,给接线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英语的人看她,和她看人家,都显得那么地顺眼、和谐。
礼毕后,还怕蒋介石不能堂,又在蒋介石的大殓日,以教仪式行之。周联华为蒋介石主持了追思礼拜与安灵礼。周在证道中引述了蒋介石的所谓嘉言:
当年,她发动“夫人外交”攻势,以她摄魄的风姿和,迷倒了不知多少美国人,为处于抗战中的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援助。来华参战的美人,凡是见过第一夫人的,无不为之倾倒。在华的美人,无论是陈纳德天上的飞虎队,还是史迪威印缅战场上的陆军别动队,均堪称是全美国二战中最勇敢、战绩最显赫的军人,由于欧美特有的夫人的传统,所以这种勇敢和战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跟宋美龄不无关系。
(2)军公教人员一律着素色服饰,并佩带2.5寸宽的黑纱。
作为当年中国的“第一夫人”,宋美龄曾经有过无限的风光,美国人称之为“亚洲第一夫人”,她委实当之无愧。
在中国抗战支撑的年月,在国际阵营扩张势头,“国民”内部高层的年月,在推动“国民”抗战,并且最后站对队方面,应该说宋美龄和宋家的兄弟姐妹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当日,治丧委员会的大员们还想出了“祭”这个名堂,沿分配各机构行号另设供桌,同时灵车经过时不许迎灵的人们抬头正视。此外还要求在大典鸣炮之时,在原地悼念3分钟。
凡是见识过宋美龄的人,都对她的能干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是中国“第一夫人”,但宋美龄从来就没有想到专门做夫人,她是要做事的。刚与蒋介石结婚不久,闹着要做事,蒋让她去管北伐军的遗族学校。她没有嫌这个事情小,把个小小遗族学校管得井井有条。美国人来参观,说它是“东方第一新兴学校”。
蒋介石去世后,的继任严家淦特派倪文亚、田炯锦、杨亮功、余俊贤、张群、何应钦、陈立夫、王云五、于斌、徐庆钟、郑彦菜、黄少谷、谷正纲、薛岳、张宝树、陈启天、孙亚夫、林金生、沈昌焕、高魁元、赖名汤等21名大员组成治丧委员会。
不仅如此,在西安事变中,宋美龄力压高层力主的呼声,亲自犯险进入西安,对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了积极作用。其勇气和见识,绝非一个普通的贵妇人所能望其项背。
接着,严家淦与“五院院长”、“副院长”徐庆钟、“”资政王云五、“光复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于斌等在灵柩上覆盖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然后,严家淦恭读祭文。
“落旗”,使蒋介石原本亢奋的情绪,一下子落到了最低点。他仅仅用嘶哑的喉咙哽咽着说了几分钟,就再也说不下去了。阅兵式再一次不欢而散。
这是蒋介石在最后一次检阅黄埔学生。
不同的生活方式磨合了几十年。张鸣在《历史的坏脾气》一书中讲到,在蒋介石的棺材里,宋美龄放入了四本书作为品。
然而,有魅力而且能干的“第一夫人”,就像她的这个头衔一样,其实并不属于她身处的这个世界。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宋美龄等于是“皇后”,她的行为方式应该是这样的:或者像唐朝的长孙皇后那样,躲在丈夫的身后,过着的日子;或者像武则天一样,凭借丈夫的飞扬跋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至少要一些财富,争取生个儿子,或者抱养一个。
蒋介石是拾也不好,不拾也不好。这时,蒋经国顾不上众目睽睽,手一挥,两个侍卫飞步上前拾起了假牙……
4月16日是蒋介石的大殓日,8时5分仪式开始。8时8分45秒,蒋介石灵柩的棺盖放在7尺铜棺之上。之后,由张群、何应钦、陈立夫、薛岳、谷正纲、黄少谷、、谢东闵等8位中国中央评议委员、中央常务委员将一面青天白日旗覆盖在灵柩之上。
与此同时,“”宣布三件事:
蒋介石这次在成都停留了五天,扫墓、重大的人事安排、官兵、抚慰遗属、出席茶会、……活动一个接着一个。
军校官佐的步兵方队走过来了。接着,炮兵方队轰隆隆地开过来。蒋介石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又抖擞起。就在这时,一台加农炮车在“”台前停住不动了。蒋介石顿时出了一身冷汗。马上,10多名卫士手提长短枪冲向炮车,几名贴身警卫靠向蒋介石的两侧。
到死,蒋介石依然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一个中国的强人。而当时中国的“第一夫人”宋美龄却也有着强烈:从来没想要专门做夫人,她是要做事的。
一位美国的传记作家写道:在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以后,“美丽的新娘子伴随着总司令转战各地。车站、农宅、临时屋都曾是他们的落脚处,不过有件特别的事情,那就是不论到了多么恶劣、简陋的地方,夫人对她所素持的干净标准丝毫也不肯打一点折扣。每到一个地方,她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抹地擦窗,务必直到看起来纤尘不染后才肯。当然,漂亮的窗帘和芬芳的鲜花是绝对不可免的。”
1949年9月12日,蒋介石以总裁身份,从几经辗转飞到成都。上午11时40分,“中美”号专机在成都北郊的凤凰山机场降落,蒋介石走下舷梯,终于再一次踏上了的土地。
移灵时,由于蒋经国在蒋介石遗体前一次又一次地“长跪致哀”,并把照片登在上,于是,他手下的一批人也就纷纷上行下效,率领他们自己的手下人在灵堂或边跪祭蒋介石。为了证明蒋介石得到台的,台“中央日报”刊登了省谢东闵率各县市长长跪蒋介石灵前泣悼的照片。在20世纪70年代号称“社会”的,竟然出现了穿西服官员匍匐跪地“吊祭先王”的场面,实在有点可笑。
“试练越深,赞美的歌声越高。属灵的奥秘祝福即在试练之中。丰盛的生命必须经过在之中生长的。以信为本的人必定有1000次顶大的试练等在前面。”“中央日报”社编:《常新》。
她的优雅、她的活力甚至她的能干,更像是美国式的,不怎么“中国”。她的英语无论说和写,都比她的中文好,甚至连她的思维方式都是英语的。
4月6日凌晨2时,蒋介石遗体由士林官邸移至荣民总院。翌日,允许瞻仰蒋介石遗容。在蒋介石灵堂四周播了88根白蜡烛,正中着蒋介石的巨幅遗像及遗嘱。灵前有5个用素菊缀成的,正中一个为宋美龄的,上款书:“介兄夫君”,下款书“美龄敬挽”。
官员为蒋介石跪灵(资料图)
其后,周联华领导读、诗篇第23篇,读启应文。追思礼拜结束,响起圣乐,纪念馆外鸣礼炮21响。接着,蒋介石的灵柩在执绋人员的护送下,停放在灵车之上。
据报载,在蒋介石灵柩驶往慈湖的上,发动了成千上万的学生在灵车所经途中跪地迎灵。绝大多数行业停止营业,建筑上一律改漆素色,不合丧悼气氛的广告,也一律从改。交通口则搭牌楼,各家要挂挽额,平常失修的马和未铺柏油的面一律要整修,害得沿各商家和修工人日夜赶工,满肚子的怨言无处。
12月3日,蒋介石又向黄埔军校校长张耀明提出要检阅黄埔军校全体师生。
(1)自4月6日起,历时一月为“国丧”期,“国丧”期间停止娱乐、宴会及各项庆祝(后改为4月6日至17日);
中央军校校长张耀明急中生智,马上宣布:“阅兵开始!”这才解了蒋介石的围。
此后,无论是参与政务,还是参与妇女界活动,都有声有色。蒋介石发起的“新生活运动”,由于有了她和一干新派人物的掺和,才避免了沦为一场霉味过重的复古运动的命运。
在蒋介石的棺材里放了四本书
1927年她和蒋介石的结合,使颇有理学气味的蒋介石入了教,但是多年来,她并没有将蒋介石变成一个真正的徒。虽然到了之后,蒋对教感情日深,但更多地只是求助的庇佑。可以说,到死,蒋介石依然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一个中国的强人。
灵车前身用20万朵深的菊花装饰,两边各有几条白绋,车前挂一青天白日“国徽”及鲜花。灵车队由99辆宪兵队开道车领前,包括“国旗”车、党旗车、统帅旗军、奉行蒋介石遗嘱令车、捧勋车、遗像车。车队后面是宋美龄挽蒋介石的大型,家属随其后。2000多执绋人员缓缓驶向蒋介石灵柩的暂厝地——慈湖。
4月9日,蒋介石灵柩移至“国父纪念馆”。移灵前,蒋经国亲自为其父穿衣服,按照乡例,给其父穿了7条裤子、7件内衣,包括长袍马褂。遗体贴身包着丝绵、黑裤、黑皮鞋。胸佩大红采玉勋章,左右两旁佩带国光勋章、青天白日勋章。《三义》、《圣经》、《荒漠甘泉》和《唐诗》四部书也被宋美龄放在灵柩之中。另有毡帽、小帽各一顶,手套一副,手帕一块,手杖一支。这些都是蒋介石晚年平日常用之物。一切料理就绪之后,才由荣民总院移灵至“国父纪念馆”。
(3)蒋介石遗体停放“国父纪念馆”5天,供瞻吊。
全场的空气足足凝固了几十秒钟。这时,两名升旗官才缓过神来,以最快的速度放倒了旗杆,换了一根绳子,总算把污染了的青天白日旗升上了旗杆的顶端。
9月14日,蒋介石来到中央军校(即黄埔军校)检阅。蒋介石看着饱满的6000名官佐,情绪异常亢奋。他大声地说:“全面已指日可待,区区何足,要消灭它,不过如秋风扫落叶……”一阵激动之后,他忽然又伤感起来:“我很伤心,伤心的是有的学生了我……”接着哽咽起来。正在这时,语无伦次的蒋介石嘴一张,口中的假牙竟掉落在地。
从4月9日起,严家淦和全体治丧大员轮流在“国父纪念馆”为蒋介石守灵。
在蒋介石的棺材里,宋美龄放入了四本书,一本孙中山的《三义》、一本《圣经》、一本《荒漠甘泉》、一本唐诗,教的书占了一半。也许,这样的品,只是代表了宋美龄的一种愿望。
假牙落地炮车熄火旗绳断裂
《话说》勾勒了自1911年孙中山南京就职,至1949年蒋介石黯然离别为止的历史。按年代铺排,文汇读书周报撷取了历史事件的精彩片段,选取“”人物的传神花絮,以一种责任和诚意,为历史留存记忆,为记忆补上血肉和肌理。
原来,炮车开到蒋介石面前时,确确实实是抛锚了。一名军校少校中队长正在满头大汗地排除故障,可熄了火的炮车怎么也发动不起来。阅兵指挥官只好把这台炮车推到一边去,后面的炮车,因前面受阻,都挤到了一起。蒋介石嘴里喃喃地说:“我一生阅兵上百次,从没遇到这样的事啊!”就这样,军校官佐们忙了好几天的阅兵式,不到半小时就草草收场了。
检阅地点仍是军校大操场。“台”四周,彩旗飘飘。这天,正赶上四川的大雾天,故阅兵式的时间一推再推。蒋介石一早起来,几次抬腕看表,仰头看天,雾就是不散。直至9时半,蒋介石等不及了,遂阅兵开始。张群陪蒋介石登上“台”。“三义,吾党所……”的“国歌”奏起,一名军官打开一面青天白日旗,手拉绳索,在蒋介石及全体官佐的注目下,徐徐升上旗杆。就在旗子升到旗杆的一半时,突然间,“嘣”的一声响,紧接着,“呼啦啦”几声,旗子竟从半空中落到了地上。全场的人都惊呆了!蒋介石脑门上沁出了豆大的汗珠,手心手背前胸后心直冒冷汗……他呆站着,一动不动,也没有说一句话。
然而,这一切距离宋美龄是太远了,宋美龄出身中国最早的教家庭,从小就在美国生活和受教育,读的是威斯里女子学院这种很贵族化的学校,饱浸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宋美龄走了,享年106岁。界二战期间的风云人物中,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间,整整比别人迟了二三十年。俗话说,盖棺,然而对于宋美龄来说,在她没有告别这个世界之前,历史对于她的“论”其实早就已经定了。正如她自称“蒋宋美龄”一样,她的功过事实上是跟她的夫君蒋介石联系在一起的。
长江中下游、东南、华南大部已经解放。只剩下西南一隅。蒋介石梦想能重演抗战八年坚守大西南的一幕。
原来,是旗绳断了。说来也怪,军校升旗升了几十年,成百上千次,可从来没有断过绳,可今天偏偏就……
抗战前和抗战期间,她自己或者陪同蒋介石,从慰问伤兵到视察前线,没少在军队里转。几乎个个精通英语的空军,对“第一夫人”的感情之深,都恨不得为她去死;然而在陆军里,却找不到这样的人。
事实上,宋美龄虽然身在中国的土地上,却一直是在另一个世界里——一个典雅、美国老式中产阶级的世界。尽管人们把她列为四大家族中的一份子,然而报上说,她死后的遗产只有12万美金,她惟一的房产在上海。可以说直到死,她都维持了一个老式的美国中产阶级的财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