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总统府内部简介南京探寻的足迹
立于“西花厅”楼前,端详这座仿法国文艺复兴样式的建筑,怎能想象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宣誓就职中华临时大总统的情景,默默无言地了百年前那场激荡中华大地的辛亥风云,扬起了近代中国航程的风帆。
这里的展览是2011年为了纪念辛亥暨孙中山就任中华临时大总统一百周年时布展的,通过珍贵的文献史料和场景再现等手法,展现了孙中山及其领导的中华南京临时短短的执政日子里,,负重前行,实现了封建帝制,创立的伟大。
进入院内,彷如置身于文庙禅林之中,花草繁茂,樟树成荫,大堂内正梁上悬挂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黑底银字横匾格外醒目,也为天下人所熟知。虽然不见了太平时期“真神金龙殿”上红黄墙瓦,梁栋涂金,四壁彩绘,龙凤呈祥,富丽堂皇的气派,但敞开式的灰瓦红柱大堂依旧是那样的庄严肃穆,黑底鎏金的对联:“九万里舆图归属山河革旧,数千年历史废除帝制岁月鼎新”概括了大堂上的风云变迁。
走进熙园,一股江南风韵扑面而来,使旷神怡。熙园,更多人称之为“西花园”,作为与连为一体的江南园林,其独特的历史渊源让我们十分好奇。一说此园是因明成祖次子朱高熙而得名,另一说是由清朝大学士、户部尚书英和的字号“煦斋”而得名,且“熙园”二字亦是由英和题写。熙园的布局也很丰富,院落、山石、亭榭、阁楼、廊桥、水岸、碑刻,应有尽有,各具特色。院落的高墙状若游龙,更体现出古人含蓄、不事张扬和财不外露的思维观念。
第一次窥见的门楼面貌,是在著名画家陈逸飞的《占领》油画里,从画面中感受到的是解放战争的艰苦卓绝、解放南京时的烽火硝烟。此后,又通过油画家的再创作油画《424-南京1949》背后的故事,还原了对于南京解放历史的了解。这些都让我更加迫切地期待亲临历史遗存的现场去体验、去寻觅……
看着穿梭于熙园里的人群,中有一种时空倒流的感觉。康熙乾隆南巡的足迹可否能够寻觅?天王府上轰轰烈烈的瞬间可曾闻见?两江总督大臣的气派是否惊鸿一瞥?国民匆匆忙碌的身影今又何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国庆节黄金周里前往南京参观,或许不是最佳档期,却能感受不一样的人气氛围。的门楼可谓标志性建筑,和印象里的高大威严有些差距,但历史悠久,也独具特色。大门临街的南立面是八根爱奥尼亚立柱,并镌有巴洛克线条,三樘拱形连顶缕空铁门,每拱两扇,向内,内向的北侧门楼却为方形,寓意“外圆内方”,又含“天圆地方”之意。
站在这组情景蜡像前,不禁想起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说过:“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样一座饱含着历史的建筑,就是如此的充满魅力,如此的,令人陶醉,也使我们感到震撼!
在今年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年前夕,走近,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意志,探寻的遗风和足迹,不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旅行吗?
江南园林中的石舫颇为常见,而清乾隆将熙园太平池中的石舫称之为“不系舟”,却有着深刻别样的意义,我们不妨从唐太的一段话里找出答案。唐太太子李治(高)说:“是以庶黎比做水,君王比做舟。水亦载舟,水亦覆舟。”就是说,要百姓,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可见,乾隆称其为不系舟,是期望自己的江山稳如磐石。
熙园中至今还保留有诸多著名的遗址景点,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太平池四周的四座楼榭:夕佳楼、忘飞阁、漪澜阁和不系舟石舫,隔岸相望的东阁西楼,遥相呼应的南舫北阁,屹立水中的漪澜阁,稳如磐石的不系舟。池西岸边的夕佳楼,双层檐顶,三面临水,取名夕佳,意为黄昏赏景佳地。夕阳西下,登楼而望,整个林园无不光彩四射,水中倒影亦是摇曳生辉。如有佳人或轻歌曼舞,或轻拂团扇,或临水半倚,或遐思祈盼,夕佳楼的意境岂不更加美妙。
辛亥百年纪念画展由六位著名画家创作的十余幅国画和油画作品,以艺术笔法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瞬间。走完的东、中、西轴线上的经典景点,回首一瞥西花园里中山先生的坐像,心中别具一番抚今追昔的沧桑感。
穿过大堂可见一组红柱长廊直通庭院深处,整个府邸均有走廊相互连通。大堂东边的两江总督署大堂内除了乾隆御赐的“惠洽两江”匾额外,两旁有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所撰写的对联:“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确是值得为官者认真揣摩寻味,借鉴诺行的。此外,在大堂西侧进行的《辛亥时期漫画展》也值得一观。这个展览通过一百余幅中外报刊上的漫画将漫画背后的历史事实挖掘、呈现出来,从而以不同的视角来展示辛亥——这场百年前中国的重大历史巨变。
正是在这样简朴的会议室里,孙中山先生主持召开了中华临时第一次内阁会议,设立了的九大直属机构。如果说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建筑史书,那么西花厅则是一部中国近代人文历史的精彩华章。正是在这里,中国从封建迈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