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硒望之光——梦硒农产品加工坊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要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促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江西师大乡村振兴工作队于2021年7月被江西省委组织部和乡村振兴局选派至樟树市店下镇枫林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在前期调研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利用高校人才和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当地“富硒”资源禀赋,采取“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产业联合、资源联通、效益联享”模式,探索产、学、企、研融合发展,实施硒望之光战略——打造梦硒农产品加工坊,发展循环经济和数字经济,破解乡村产业发展难题,带动当地100多名农民就业,直接和间接增收500多万元。
枫林村位于店下镇西偏北的丘陵地带,因处枫林间而得名“枫林”,总面积11.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7463亩,林地面积4560亩,辖有18个自然村20个村小组,917户3682人,是店下镇人口最多的一个行政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12人,低保户91户132人,五保户8人。
二是当地全域富硒,经工作队委托权威机构检测,当地大米营养价值高、有害重金属远低于国家标准、富含所需“硒”等重要微量元素,但未形成品牌效应,价格与普通大米相差无几;
驻村工作队在分析枫林村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在当地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支持下,提出实施“硒望之光”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是规划先行。发挥江西师范大学智力优势和智库作用,黄恩华同志亲自负总责,组织动员食品及产业发展研究专家陈义旺教授、涂宗财教授、袁涛教授、崔浩副教授等博士团队,乡村振兴规划专家钟业喜教授、罗津教授、张乐教授等专业团队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制定了《枫林村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审阅,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上级有关同志对规划高度评价:“紧扣产业和人才,很周详、措施也很具体!”樟树市乡村振兴局负责同志多次向兄弟村推荐:“江西师范大学做的三年行动方案内容全面,措施得力,建议兄弟村驻村干部可以做参考。”
二是实施“硒望之光”战略。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工作队利用当地“富硒”资源优势,联合店下镇枫林村党支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富在产业链上。以支部为龙头,以合作社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以“支部为引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为助力”的“四为”创新体系,实现废弃物高值化利用,打造“富硒”农产品产业链。即通过打造梦硒农产品加工坊,实现四大支链融合贯通,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做好“一坛酒”“一袋米”“一壶油”和“一篮果”四个“一”工程,打造绿色、生态、低碳大循环经济。
利用江西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学科专业技术优势和樟树酒都的品牌优势,引入生物学博士和国内知名酒企技术人员,开展“产、学、企、研”合作,注册成立梦硒原浆酒坊,成功申请上级有关产业衔接资金200万元,利用丢糟处理、双曲发酵和酯化酶三大核心技术支撑,酿造清香型梦溪原浆白酒。2022年3月实现量产,目前已生产白酒近5万斤,销售2万余斤,实现营收100余万元,带动当地20多名群众就业。
一是利用“佳土+优水+良种”等重要条件,倾力打造梦硒品牌大米。佳土即当地天然土壤富含有机硒元素,大米营养价值高、有害重金属远低于国家标准、富含所需“硒”;优水即灌溉水源地——梦湖水库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良种即精选有机肥打造良好育种环境。二是实现“种培管育”四覆盖。种即佳土良种,测定绿色无公害富硒土,喷洒精选有机肥;培即农民培训、作物培育、人才培养;管即种粮补贴政策和耕地保护制度;育即近距离全方位全过程灌溉,定时量喷洒有机肥。三是积极争取产业帮扶资金50万元,购买机器设备并成功投产。截至2022年6月,已加工、销售富硒大米——梦硒大米近10万斤,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同时带动当地10多名群众就业。
利用当地山地和林地较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茶产业;同时利用酿酒副产物活性酒糟为茶树种植提供生物肥料和鸡鸭鹅猪牛羊饲料;山茶压榨后的枯饼可为农产品提供有机肥。截至2022年6月,全村共销售山茶油3000余斤,实现收入20余万元,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利用产业帮扶资金建成占地规模40000多平方米的富硒果蔬采摘园,基地现有大棚80余个,实现“生态、旅游、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截至2022年6月,吸引游客近万人次,带动了当地“农家乐”“采摘游”等乡村旅游业务发展,带动当地100余名群众就业,实现收入100余万元。
一是创新农产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农产品绿色、生态和低碳发展,契合绿色环保发展理念。梦硒农产品加工坊以原浆白酒、梦硒大米、山茶油、果蔬为主要直销产品,稻谷、果蔬为原浆白酒生产提供优质酿酒原料,酿酒副产物活性酒糟为茶树种植提供生物肥料和鸡鸭鹅猪牛羊饲料,山茶压榨后的枯饼可为农产品提供有机肥,果蔬基地养殖牲畜的粪便经加工后可作为营养农家肥用于梦硒稻谷种植。
二是销售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双促进,政策市场双发力。线下主要是加强校地合作,打造农产品产、销一条龙产业链。在江西师范大学各校区设立农产品直销点,方便师生选购。线上主要是创新宣传模式,引入技术团队、互联网企业,联合店下镇党委、政府及枫林村党支部和江西赣派品牌短视频联盟助力特色产品IP化,建立乡村产业振兴网,利用网络直播平台,打造研、产、宣、销四位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相关经验做法在中国乡村振兴网刊登。邀请“赣派品牌短视频联盟”来到枫林村千亩高标农田现场进行直播,驻村和村党支部做“网红”直播,带动当地种植户在传统销售的基础上,借助“网络直播”的东风,进一步拓宽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三是实现“生态、旅游、文化”三位一体发展。驻村工作队发展产业注重生态环保可持续。比如,研究副产物丢糟中活性成分的高值化应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大力发展参与式、沉浸式乡村旅游和观光旅游,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村环境绿化美化;大力弘扬樟树市育米、制酒、榨油文化,保留樟树及临川等地的古法工艺流程,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是经营效益好。梦硒农产品加工坊通过融通四大产业链,依靠高校人才和智力资源优势,预计今年营业额可达500万元以上,实现总利润100万元以上,可直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左右。
二是带动效果优。梦溪酒坊每年收购当地群众生产原材料约60万元,还免费为酿酒群众解答生产技术及销售渠道难题;梦硒大米在驻村工作队主打“富硒”品牌推动下,每斤收购价由原来的1.55元上涨到1.95元,直接为全域群众增收近20万元,间接增收达400万元以上(全域有7000多亩稻田);梦硒农产品加工坊每年用工量上万人次,群众劳务增收约100多万元。
三是辐射范围广。项目自落地以来,先后接待上级领导、兄弟单位、驻村同仁和创业群众指导、调研和考察近百余次;2022年樟树市农业农村现场会在项目地召开;项目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和休闲农业的发展。
驻村工作队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让枫林村实现“三新”转变。一是群众思想有新转变,二是集体经济有新增长,三是社会治理有新格局。驻村工作获得上级肯定。2021年驻村工作获省委组织部和乡村振兴局“好”评;余华凌队长代表驻村工作队在全省驻村干部培训班上讲课,反响良好;驻村工作队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获批“全国优秀服务团队”;驻村工作多次被媒体报道,影响力扩大。新华每日电讯、学习强国平台、中国乡村振兴网、新华网、中国江西网等媒体报道乡村振兴有关工作和事迹30余次。
一是要敢闯敢试,善作善成。乡村振兴发展产业要科学谋划、蹚出新路,立足农村、面向社会、走向全国,敢闯敢试、先行先试,要强化创新意识,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发展产业不能贪大求全,要按照“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考核化”的要求,细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要干一件成一件,发展一个成熟一个,同时达到带动一片、致富一片的效果。
二是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乡村振兴发展产业要对标和学习好的经验做法,更要因地制宜,寻找合适的发展途径,建立发展特色,走出特色新路。要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立足实际,循序渐进,最终实现乡村产业与乡村生态以及农民发展协同共进,做大做强集体经济,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要立足不同乡村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实现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比如,农产品原材料丰富的乡村,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产业发展,不断延展农业产业链,生产优质特色加工产品,把农业附加值留在农村;农业生态资源丰富的乡村,可利用生态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空置住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乡村养老养生等产业。鼓励和支持发展“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推动不同乡村立足不同优势资源、形成不同的产业和专业特色。
三是要依靠人才、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科技创新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要大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支持鼓励农民工返乡、能人下乡创业创新,积极引导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整体人力资本水平。要发挥人才和科技引领作用,在乡村产业发展、农民日常生活、乡村环境保护、乡村治理等领域充分利用科技成果,破解人才、资源、环境、市场等多方面的瓶颈制约,完成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多方面任务,加快提高乡村全面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果实。要强化市场思维,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以开阔的思路、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开辟思想解放新境界,迈出创新引领新步伐。
四是要抓党建促发展,抓发展强产业。要突出村党组织功能,提升组织能力,把村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通过“三会一课”、党日活动、生活会等形式,推进党务公开,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防范在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容易产生的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问题,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同时通过乡村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有效促进乡村产业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要继续打响“梦硒”品牌。发展产业要结合当地优势,面向市场,继续打响“梦硒”品牌,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要因地制宜探索完善农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民间技艺,打造特色优质品牌,为产业振兴增添新动能。要引入一流团队,加强科学规划,精心策划开发,深度挖掘阁皂山、玉华山、通慧寺等名山名寺文化内涵,深度挖掘店下镇金凤和李树槐等烈士可歌可泣的故事,把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转化为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以特色赢得市场,以品质吸引游客。要优化产业布局,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引领,推进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结合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
二是要抓产业促振兴。要谋求合作经济、种植特色作物、争取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民。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基本标准组建村合作社,采取“统一生产布局,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销售”的管理模式,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在生产科技含量增值、特色品牌打造、绿色食品标识注册、电商销售、订单+零售、产品宣传上做大做强,为打造优势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创造条件。
三是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能局限于某一个领域、产业或地域,要加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整合资源要素,实现产业和区域间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要鼓励更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进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拓展农业多重功能,提升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催化能力,充分挖掘农业农村资源的价值,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饮食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体验、健康养生等产业的嫁接融合。以市县为单位,因地制宜,因产制宜,积极引导产城、产镇融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推进技术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带动产业链前延后伸,发挥产业融合引领作用。大力促进产业有机对接,做优做绿第一产业,做实做强第二产业,做精做活第三产业,推动产业技术融合、功能融合、价值融合,促进产业纵向融合、横向融合、交叉融合。
- 标签:本站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