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魅力  特产

南京人都没想到的南京特产是它

  如果你问南京人家乡有什么特产,他们除了会说盐水鸭、鸭血汤、桂花糕外,一定会追加一项——苏果超市。

  在南京,遍地是苏果,大的是超市,小的是便利店。无论你是漂亮的潘西,还是精神的杆子,只要你是南京人,就一定逛过苏果。

  晚上去两条街外的苏果超市买点生活用品,看见老马家的牛肉锅贴店终于开门了,又吃了二两锅贴,喝了碗馄饨。

  1.5元一个的大肉包、梅干菜包,方便实惠;时不时上架的特价鸡蛋、特价大米,是大爷大妈的最爱;到了春节,还有低至5折的年货大甩卖……

  就问问哪个姨,没在苏果特价的时候拼过命?哪个南京土著,没被“苏果无假货,件件请放心”的广告语洗过脑?

  作为南京零售界的“超级地头蛇”,苏果遍布石头城的各个角落。几乎每个社区都有一个苏果便利,每个街道都会有一家苏果超市,每个闹市地段都有一家苏果大卖场。据2017年的一项统计,大小小的苏果超市和便利店,几乎达到了600多家。

  处处是苏果,加上尚可的东西和价格,所以南京人习惯逛苏果,在沃尔玛们进驻之前,“苏果”和“超市”在很多老南京眼里是画等号的。

  人家过节发大米发油发奖金,而南京的很多公司单位,都会直接给员工发苏果卡,而发的面额和频率,直接代表了它“是否是个好单位”,也决定了员工的面子厚薄。

  但虽然常逛,并不代表苏果完全掳掠了南京人的心。有些南京人习惯苏果,可能只是因为它数量众多、密密麻麻,没有其他选择。

  作为东部重要中心城市,南京2019年的GDP为14030.15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万多元,这么大的市场,怎么就被苏果占领了呢?

  90年代中叶,市场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江苏各级政府大力推动零售业发展,超市就是其中一项。在政策利好下,有实力的企业,像中央新百这样的,都搞了自己的超市。

  1996年,这家公司创办了苏果超市,第一家连锁店开在了省会南京。因为是本土企业,竞争对手不多,市场需求又大,超市快速发展。三年之后,苏果开了100家超市和便利店,已经成为南京超市行业的榜一了。

  十多年前,全国的公私企业都流行给员工发购物卡优惠券。苏果看准了这个机会,和南京公私单位合作,发行自己的购物卡。因为有本地企业的背景,苏果卡很快在南京推广开来。一时之间,大大小小的企业单位,都用苏果卡给员工发福利。

  苏果卡的鼎盛时期,南京几乎人手一张。“送卡”,也是求人办事时的必不可少的。时至今日,依然有人会在结账时掏出苏果卡。

  虽然现在发卡的公司越来越少,苏果卡的风光也大不如前。但当年用卡当钱花,依然是一代南京人的记忆。

  先看看便利店。南京消费能力这么强,对各大品牌来说,实在是块“大蛋糕”。何况其他城市早早有了罗森、711、全家,苦守着苏果便利的南京人民,自然也不乐意。

  2017年,罗森开始在南京布局,首批开了5家店,没想到一开门就迎来了疯抢。每家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龙,有的店货架甚至直接被搬空。刚开的时候,不少南京人直接到店打卡一日游。

  很长一段时间,跟全家、罗森这样的品牌相比,苏果在价格、装修、服务、货品质量上,都不占什么优势。而且速食品方面,往往只有烤肠、茶叶蛋、玉米和包子。

  不过,好在苏果已经反应过来,成立了子品牌“好的”,开始引入便当、寿司、三明治、甜品等鲜食,奋力追赶。

  毕竟比沃尔玛这样的巨头,除了本土品牌效应和历史更长更熟悉外,也貌似没有其他竞争力:场子没人家大、东西没人家全、价格也不见得比人家便宜。

  一直以来,虽然大部分南京人贪恋苏果的全备和熟悉,但却也不得不忍受超市时有的价格、服务、质量等问题。

  尽管“特价商品+苏果卡”的套路,依然是苏果守住南京这个大本营的底气,但放着眼前的问题老不能解决,也终究不是个事儿。

  家里酱油醋用完了,下楼就能买得到;懒得开火了,就捎上两个肉包子,去摊儿上叫上一碗皮肚面,或者喝馄饨;背心汗衫大裤衩,啃着包子吹牛X......

  毕竟,对南京人来说,开在楼下的苏果,不仅是一种便利,更是一种生活记忆:这是他们多年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是一种忙忙碌碌中的幸福特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