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可见的各种稻香村到底什么渊源一文读懂
说起时期的文人趣事,鲁迅先生的吃货属性被许多人津津乐道。他曾在《鲁迅日记》中,多次提到去稻香村购买糕点。 不由得引发大家的好奇:如今,随处可见的稻香村和鲁迅先生钟爱的稻香村味道相同吗?
据《鲁迅日记》记载,在1913年到1915年的短短两年时间内,鲁迅先生就曾15次在稻香村购买糕点。那个时代,北京有众多“稻香村”,据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李峰的考证,前门观音寺附近就曾有金陵人郭雨生于1895年创立的“稻香村南货店”及“老稻香村”、“桂香村南货茶食店”、“稻香村新记南货茶食店”等多家开设者不同却都冠以“稻香村”字号的店铺。鲁迅先生青睐的是哪家稻香村?为什么彼时的北京会有如此多冠以“稻香村”字号的糕点铺?
“稻香村”品牌起源于苏州,创立于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距今已有249年,当时叫“苏州稻香村茶食店”。据记载,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苏州品食稻香村糕点后,赞叹为“食中隽品,美味不可多得”并御题匾额,“稻香村”由此名扬天下。2006年,苏州稻香村被商务部首批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09年“稻香村苏式月饼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苏州稻香村作为“稻香村”品牌的创立者,可谓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据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教授李峰考证,清末民初,尽管苏州稻香村一直标榜“只此一家,并无分出”,但其正宗的名气越来越盛,对外地消费者的吸引力也愈益增强,伪冒“稻香村”字号靡然成风。当时稻香村的牌号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上海、北京、天津、河北、沈阳、山西、山东、安徽、湖南、重庆、武汉、江浙一带等许多城市,开设多家稻香村店铺。在上海,光绪三十二年(1906)茶食店同业曾公议“新店须距老店三十间门面”,曾有稻香村新店因与稻香村老店相距17间而引致同业诉讼,宣统时此项行规在租界被废。在美、英、法租界和南市,稻香村如雨后春笋,鳞次栉比。五年至十六年(1916~1927),沈阳城内曾相继开设33家稻香村。
当时北京市场上的众多“稻香村”们,也都是苏州稻香村的“模仿者”。为一个原籍浙江绍兴的南方人,鲁迅先生在北京频繁咀嚼吞咽的,应该是他对于南方精细饮食的追忆和对苏州稻香村味道与工艺的念念不忘。
在北京稻香村官网上的企业介绍中写道:自公元1895年金陵人郭玉生(郭雨生)落户前门观音寺,到1983年老掌柜刘振英勇担重任、小胡同里艰难复业,再到现任掌门人毕国才继往开来、开辟发展新篇章,“北京稻香村”已在京城薪火相传悠悠百年。
多年来,这段企业史一直饱受争议,北京稻香村里的老掌柜刘振英真的师承金陵人郭玉生(郭雨生)吗?其实不然。
时间来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83年,国家为了扩大生产促进就业,时任东城区工商联副主委的刘振英出山创办了北京东城区稻香村南味食品店。据光风撰《记稻香村老经理刘振英》记载,1921年出生的刘振英14岁时,曾拜师北京另一家糕点店“稻香春”做学徒,一学便是八年。
但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李峰的多方考证,郭玉生(郭雨生)在北京创办的稻香村于1923年之前已经歇业,1921年出生的刘振英显然不可能在2岁之前成为郭记稻香村的学徒,承袭了“稻香春”技艺的刘振英在创办北京稻香村时却自称自称承袭了郭雨生创办的前门稻香村,显然无论是从技艺传承的角度还是商业传承的角度,都难以说通,唯一的理由是当时“稻香春”依然存活于世,而郭雨生创办的稻香村作为在北京第一个模仿苏州稻香村品牌字号的商家,曾经享有盛誉,却已经消散在历史的烟尘中,因此自称承袭郭雨生创办的北京稻香村是最有利的做法。
但这样将原本“稻香春”技艺传承弃之如敝履,转投稻香村门下的做法也恰恰证明了,现在的北京稻香村是一家彻头彻尾的现代企业,与解放前北京的诸多稻香村字号没有任何传承关系,是对众多“稻香村”们模仿苏州稻香村行为的二次“模仿”。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李峰也认为北京稻香村就是一家有着二三十历史的现代企业。
时光荏苒,现代消费者依然有机会尝到鲁迅先生心心念念的江南味道——来自苏州稻香村的两百余年工艺传承的糕点。
事实上,始于1773年的苏州稻香村,从清朝乾隆皇帝御题“稻香村”匾额后名声大震,至今249年间坚持实行“把作制度”,始终有着清晰的师徒技艺传承谱系,至今可追溯的有六代。历经时代变迁和经营体制的变革,苏州稻香村如今已经成为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800多家线下专卖店覆盖全国,将中式糕点发扬光大。
实际上,不仅仅是乾隆皇帝与鲁迅先生,200多年来苏州稻香村的味道不知道吊起了多少老饕的胃口。著名学者钱穆在自己的学术专著《学术论衡》也情不自禁的写道:“城内玄妙观前一街,最所知名。然一街店铺最多不过四十家左右。其中有稻香村、采芝斋两铺,皆卖小食品,乃驰誉全国。余家本在七房桥,距苏州城四十里,有小航,日开一次。每月必托小航购买两铺食品,几乎全村皆然。”1985年出版的《张大千传》中也有朋友门生专门赴苏州稻香村采买糕点,交与谭廷充夫妇一路风尘赶到台北,转交张大千的记载。
1996年1月出版的《苏州史志资料选辑》中收录的《醇华馆饮食脞志》绘声绘色的记载了苏州稻香村受欢迎的程度:“稻香村制方糕及松子黄千糕,每日有定数,故非早起不能得,方糕宜趁热时即食,若令婢仆购致即减色,每见有衣冠楚楚者,立柜前大嚼,不以为失雅也。”
庆幸的是,令衣冠楚楚者不顾体面,立柜前大嚼的江南味道今天的消费者一样可以轻松品尝。目前,苏州稻香村如今已经成为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800多家线下专卖店覆盖全国,将中式糕点发扬光大,也让来自于江南的味道遍布全球。
- 标签:本站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