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结缘江源之上
时间拨回到2016年7月,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由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
2017年4月,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成立,同时,江苏省向青海省直机关、西宁和海东两市及所属9个县(区)选派挂职干部,分别在省、市、县机构挂职。自此,“苏青”的协作故事开始书写。截至2021年12月累计帮扶资金20.06亿元,累计选派干部及技术人才1169人,累计开展协作项目538个。
进入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很快便来到了东至沟村窎沟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的核心区。映入眼帘的是一间间极具特色的小木屋,门前“向幸福前进”“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标语,托起的是一个个家庭的致富梦。
大通县朔北藏族乡鸾沟片区总面积37平方公里,共10个村,总人口6728人,未脱贫之前贫困发生率一度超过11%。2017年,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依托莺沟片区优美的自然风光,“苏青”协作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健全、乡村休闲旅游要素突出、旅游服务功能完备的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该项目从调研立项到规划设计,再到运营及产业延伸,得到了苏青两地相关单位的关心指导和鼎力相助。负责项目运营的大通县金露梅旅游开发公司,组织村民员工分批次到南京市江宁区交建集团接受正规的旅游、餐饮、宾馆服务等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提升了水平,拓展了视野。
产业项目建成后,每年旅游旺季接待游客达70万人次以上,实现年收入450余万元。如今,景区附近223名当地村民就近务工,劳动力平均增收5000多元,游客增加,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真正实现让当地的生态资源变成了“金山银山”。
大通县窎沟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仅仅是“苏青协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医疗、教育、产业、培训……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一个个扶贫协作故事里,都烙上了“苏青协作”的印记。
6年前,“东西部协作”还叫“东西部扶贫协作”,主要任务是助力脱贫攻坚。苏青两省按照“青海所需、江苏所能、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以东部之优补西部之短,以先发优势促后发效应,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当了排头兵”,助力青海办成了许多想办却未办成的大事:农牧区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农牧区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项目进一步提高;干部人才和劳动力技能培训、专家巡回医疗等智力支援项目,使涉藏地区干部人才队伍综合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产业园区建设明显增强;助力西宁、海东两市9县(区)964个贫困村、6.74万户贫困户、23.93万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帮扶贫困人口覆盖面达80%以上。两省每年签订的协议指标任务均全面完成,为青海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一份“江苏力量”。
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东西部扶贫协作”改称“东西部协作”,下一步任务是乡村振兴。而苏青两省都很清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
2021年以来,“苏青协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特别突出了帮扶青海消费扶贫工作。苏青两地共同谋划,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消费协作,推进青海特色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市场、进企事业、进商会、进展销会的“六进”工程,同时举办消费扶贫产品推介会等大型展会,开拓线上、线下消费渠道,建设江苏省东西部协作“青海消费扶贫展销专馆”,扩大青海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在江苏省的销售市场。2021年共组织西宁、海东龙头企业、经销大户在南京、无锡设立青海特色农副产品经营门店8个,线上、线下累计销售牛羊肉、陈醋、青稞产品等农特产品金额达4100万元。无锡——海东消费扶贫入选“全国消费扶贫十大案例”在全国推广。
同时,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持把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作为劳务协作重点。举办线上网络专场招聘会,线下“东西部劳务扶贫协作专场招聘会”,组织“点对点”复工活动,组织西宁、海东贫困人口到江苏就业,超额完成国家要求。
江苏持续加大对已脱贫“摘帽”区县的支持力度,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两省间结对帮扶的地区和单位也逐年增加,社会帮扶力度也不断加大。
2021年初,党中央对东西部协作机制作出调整后,苏青两地迅速行动,围绕进一步深化苏青协作工作,双方进行了反复沟通,并签订了2021年协作协议,在巩固拓展“十三五”东西部协作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
2021年12月25日,苏青对口支援协作工作座谈会在西宁举行。江苏省在继续帮扶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市的基础上,将帮扶范围扩大到青海全省。江苏省常州市、扬州市、盐城市、徐州市、南通市分别再与青海省海南州、果洛州、玉树州、黄南州等15个重点帮扶县结成结对关系。
在布局上,已完成顶层设计,制定完善了《进一步深化苏青协作的实施意见》,启动苏青协作“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将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创新产业合作模式;健全完善高层互访、联席会议、考核评价、项目资金管理等相关制度机制;重点围绕推动青海特色优势农牧产业发展、清洁能源省建设、生态环保绿色经济发展等乡村振兴规划任务,深化产业合作领域和范围,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同时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在机制上,精准聚焦、优势互补、多方参与,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鼓励江苏地区支持和帮助青海地区发展,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互惠互利机制。
在发展上,在2020年4.068亿元的规模安排的基础上新增了4.52亿元,共8.588亿元,培育以产业发展为载体的协作模式,发挥市场、资金、技术等要素比较优势,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动产业合作。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纳入江苏“十四五”协作规划,实施东西部协作共建产业园项目,充分利用青海资源优势和江苏技术优势,发展中藏药生产、生态光伏、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吸引江苏企业入驻产业园,推动青海特色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辐射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支持苏青协作产业园区、“飞地园区”建设,引进江苏先进管理人才和管理经验。
- 标签:本站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
-
“苏青”结缘江源之上
时间拨回到2016年7月,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由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
- 南京出台速食鸭血粉丝汤生产标准 评:有标准才有味道
- 第五届“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
- 践行新发展理念 彰显南京担当
- 南京市玄武区:特色立区老城焕新
- 端午假期徐州73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进账51亿元
- @南京人 你关心的十大食品抽检结果来了
- 9月29日桂花鸭文化节寻味南京城市名片
- 南京特产盐水鸭的各类做法好吃又健康快来学!
- 江苏省人民政府 名优特产
- 鲍师傅、泸溪河、詹记……江西人是如何把面包店开遍全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