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魅力  特产

【大家说】《永远的长征》:扬州曲艺的“土特产”

  七月,我们迎来了党的101周年华诞,扬州市曲艺研究所的姑娘们,仍然坚持一线表演扬州曲艺中篇《永远的长征——梨花又开放》(以下简称《永远的长征》)。可贵的是,这台节目虽然是去年专为党的百年华诞而创作、编排的,但是至今仍然在打磨、提高,今年我们将巡演20余场。观众每看每新,每听每新,演员也是每说每新,每演每新。这台节目是集扬州评话、扬州弹词、扬州清曲三个曲种为一体的曲艺中篇,更是一份来自于新时代扬州曲艺的“土特产”。

  一、说它“土”,立意是本土构架,创作是本土人员,导演是本土本人。以前我们扬州曲艺中篇大多从上海、苏州等地引进话本,或虽一稿由扬州作家创作,后由于需要还是不得不邀请南京等地其他专家二度修改创作。而这次我们自始至终,坚持跟自己要作品。《永远的长征》话本是由扬州市文旅局创研中心精心编创。基于曲艺作品口头文学的特点,扬州曲艺作家吴莘、郭程二度创作,演员在编排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塑造,大家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让作品活在了原汁原味的土壤之中。我们笑称扬州曲艺终于做到了首次从“进口芯片”到“全线自主研发”。虽然还并不完美,甚至还有很多不足,但这次的“土”经验却是无比宝贵的,是所有外请专家无法带给我们的。

  二、说它“特”,呈现特别,表演特长,舞台特色。《永远的长征》参与表演的全部是本所的年轻女演员。分为三档。曲艺女演员讲述女红军,在国内尚属首次,特定的情境和现实的表现融为一体,既有代入感又有立体感,艺术之美和女性之美合二为一,相得益彰。表演上我们分为第一档扬州评话《梨花情》,第二档四人弹词《梨花劫》,第三档三人弹词《梨花放》,最终升华为大型扬州清曲《梨花又开放》。层层递进,扣人心弦。扬州评话的塑造人物,扬州弹词的细腻表演,扬州清曲的委婉动人,都在一个半小时的表演中集中呈现。

  《永远的长征》,舞台上的声、光、电的综合运用,是我们前所未有的美感体验。从道、服、化的精心设计,舞台书台的摆布,演员的走位定位,甚至强化到每一个眼神和手势的准确,让参与的每一个演员,甚至是台下配合的所有在职员工,深刻体会到了从书台到舞台,从舞台到无限广阔的观众人群,时代转换下的表演和呈现离不开“守正”,忠实地继承传统,但同时我们需要“创新”即自我的革新和艺术的创新。当然,自我革新和创新允许有争议,也允许有个性。在革新中成长,在传承中创新,在《永远的长征》中得到有意义的探索,数百年来不断的守正创新,正是我们扬州曲艺的传承密码。

  三、说到“产”, 这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和现代新征程的再出发。长征精神永不过时,无数女红军的动人形象光照后人。她们的忠魂留在了江河万里,印在了我们的心中。这样的精神遗产口口相传,激励后人。去年夏天,在排练厅内我们拉起横幅,“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紧密团结、不怕牺牲”,我们希望用这十六个字的长征精神,为剧组的每个人“找魂”。作为导演,为了能给演员更好的内心体验,首演前我和演员们共同走进三江营烈士陵园,真实地了解历史,了解英雄,了解生活。生产和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对照,只有演员们真正沉浸到红色的氛围之中,沉浸到先烈的成长历程中,才能用心、用情真正表达出女红军敢于牺牲的坚定信念、奋斗不息的精神。

  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扬州曲艺有责任也有义务,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新时代所赋予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作品。

  王派《水浒》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得主,扬州曲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曲协评书艺术委员会委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