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魅力  生活

长在南京我们都是“文化人”

  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5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绵延近2500年的建城史、450年的建都史给古都南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历经70年的发展,新时代南京的文化建设卓有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以来,全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在思想理论武装、红色文化弘扬、文艺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历史文化保护、非遗保护传承、文化消费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创新促发展,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专题发布会:文化建设看南京。

  南京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迄今全市国家级基地已累计达到7家,另有省级12家、市级20家。先后完成雨花台烈士陵园、渡江胜利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等改陈布展,特别将弘扬雨花英烈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启动实施了三年行动计划。持续组织了清明展示周、930新婚夫妇向烈士献花、红色资源点寻访阅读行动、万人颂读英雄名单等活动,不断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力感染力。

  近年来,南京先后产生、涌现出226位各级道德模范、181位“中国好人”、174位“江苏好人”、近2000位“南京好市民”,特别是最近在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中,钱七虎当选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陈德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除此之外,南京深化“志愿之城”建设,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292万人,年度有服务记录的达141万人。在2018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南京在28个省会(首府)、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8。

  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中,南京逐步探索出一条“找出来-保起来-亮出来-用起来-串起来”的独特路径。

  “找出来”:就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将隐没于现代化背景中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出来。

  “保起来”:就是全面保护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制定规划和法规、划定保护范围、挂牌展示、修缮等多种手段,将历史文化资源全方位地保护起来。

  “亮起来”:就是充分展现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拆除周边棚屋,整治四周环境,建设绿地、广场,设置指示牌等措施,将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给社会公众。

  “用起来”:就是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特色塑造和居民生活条件改善结合起来,通过建设绿地广场、博物馆、艺术馆、名人纪念馆、特色店等文化休闲设施,给历史文化资源注入现代功能。

  南京对明城墙的保护和修缮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南京城墙自2014年向公众全面开放以来,全面建成城墙两侧慢行系统,勾勒出“南京明城墙风光带”,串联起山水城林的城市景观。同时利用城墙内部空间,在城墙沿线所书吧,举办了读书会、名家讲坛等100余场活动,陆续策划开展了“城门挂春联 古都开门红”“环城七十里健步助申遗”等数十场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活动,真正让南京城墙成为城市文化名片从昔日的“明城墙”,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城墙”,成为这座城市共有的遗产。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市现有人类非遗代表作4项、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64项、市级项目117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3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1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28人。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南京金箔锻制技艺、东坝大马灯、骆山大龙、南京白局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数字化记录工作。搭建传承人培养和成长平台,先后组织8批次、20多名传承人参加各级非遗研修研习培训班,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组织举办各类展览,将传统非遗变幻出各类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和弘扬南京优秀传统文化。

  截至2018年底,南京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2934平方米。全市14个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馆,13个文化馆中,有11个为国家一级馆。

  2016年,南京启动打造“博物馆之城”的3年“123”计划:努力实现在全市建有100家各类博物馆,每年举办200场主题展览,吸引3000万人次参观。截至目前,南京现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01家,初步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博物馆为骨干、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2018年,全市博物馆参观人数已达3755万人次,组织展览315场。

  南京现拥有实体书店361家,还有一批诸如鼓楼区万象书坊、玄武区奇点书集、秦淮区“转角遇见”、江宁区“邻里书房”等新型阅读空间,在60家江苏最美书店中,南京16家上榜,位列全省第一。全市共有 112 家影院、813 块银幕,影院分布正向居民社区发展,更多市民可以走出家门就近观影,年人均观影数3.90场,稳居全省首位,2018年总票房突破10亿元大关。

  “南京文化艺术节”的开展为广大市民奉上了一场文化盛宴。连续五年举办南京森林音乐会,先后邀请谭盾、李云迪等著名音乐家,和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捷克爱乐乐团等国际一流乐团献演,受到了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好评。今年着力推动小剧场建设,拟新建1020个小剧场,上周启动“长江路小剧场话剧节”,努力把小剧场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独特品牌。

  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举办“南京读书节”,并打造“网上读者节”。2018年南京市居民综合阅读率为96.63%,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达13000多场,各类展览展示活动800余场,受益观众达2000万人次以上,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化产业已成为南京的支柱型产业,2018年增加值预计达815.42亿元,占GDP比重6.3%,全省排名第一。全市现有文化企业达3.47万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00多家,打造了12个国家级、23个省级、15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以及江苏网络文学谷、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去年举办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项目签约额超150亿元。

  2016年6月,南京市被文化部认定为第一批26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之一。2017年起,市财政每年落实1500万元文化消费专项资金,采取直接补贴消费者、积分奖励补贴、绩效奖励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方式,将专项资金补贴给演出市场的供给端和消费端。截止目前,南京市已评选了11批次380部717场政府补贴的剧目。截止2019年8月底,南京市文化消费政府补贴剧目已完成演出291部,共537场,总票房达到1.67亿元,补贴金额超过4205万元,观演人次近50万。

  南京围绕重要时间节点,聚焦红色题材、现实题材,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级大奖。

  话剧《雨花台》荣获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图书《因为爸爸》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话剧《枫树林》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最高奖“文华大奖”,越剧《柳毅传书》荣获新中国成立以来20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纪录片《日本战犯忏悔备忘录》获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大型民族交响乐《和平颂》,在国家公祭期间上演,引起社会广泛反响,并赴纽约联合国总部演出。2018年我市还恢复了南京文学艺术奖评选,表彰了优秀文艺人才和文艺精品,36位艺术家和67部作品入选,树立了南京文化艺术标杆和价值导向。

  南京成功举办了8届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先后围绕城市遗产保护利用、博物馆之城建设、非遗创新、青年与遗产等主题,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交流互鉴。南京先后在白俄罗斯、捷克等地举办《共同见证:1937》《共同见证:1937南京记忆》《马吉祖孙镜头中的南京》展览等,向国际社会宣示和平理念。特别是今年8月,向丹麦赠送“辛德贝格”雕像,丹麦女王亲自为雕像揭幕。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从2015年起开展了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活动,在赴米兰、伦敦、纽约、巴黎等地开展城市推介的基础上,今年配合南京打造创新名城,推动“南京周”转型升级,在美国硅谷举办“中国南京创新周”,发挥了形象推广、产业对话、资源集聚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