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魅力  生活

南昌:因为一座楼一篇序,记住一座城

江西南昌,赣江畔的滕王阁。 视觉中国供图

南昌古称“豫章”“洪都”,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发源于武夷山的长江下游主要支流赣江,自南而北穿城而过,在下游则通过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南昌“襟三江而带五湖”(旧说长江流过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五湖”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处在“吴头楚尾”,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南昌最著名的建筑,可能是滕王阁。那么问题来了,位列“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另外两个是黄鹤楼、岳阳楼)是谁建的?滕王是谁?王勃为什么来到这里?这里发生过怎样的传奇故事?

我们先从滕王说起。

滕王是唐高祖李渊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名叫李元婴(约630-684),因被封于山东滕州,称“滕王”。这位滕王工于书画,深通音律,喜欢游山玩水,尤其喜欢亭台楼阁。他曾于滕州建造一楼阁,名为滕王阁,闲暇之余和一帮文人骚客登临楼阁,赏景作赋。

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李元婴被调任洪州都督,驻守南昌。看到赣江穿城而过,气势雄浑,于是,仿照滕州楼阁的样式,他在赣江边上也建起了一座宏伟的楼阁,这就是南昌的滕王阁。历史上,滕王阁被多次毁坏,又多次重建,今天大家见到的是1989年第29次重建的。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一篇千古美文,被选在了语文教材中,熟读且背诵。我们不妨先回顾其中的几段:“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除了《滕王阁序》,还有一首《滕王阁序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为什么会来到南昌?

王勃(约650-约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初著名文学家,被后世誉为“初唐四杰”之一。据《旧唐书》记载,王勃自幼聪明好学,6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被称为“神童”;16岁科举及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王勃开始在京城长安广交朋友,还结交了不少朝廷显贵,成为沛王李贤的座上宾、文学侍读(或说为修撰)。

著名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王勃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虽然才气很大,但王勃的仕途并不顺利,追根溯源,也是才气惹的祸。

唐代斗鸡之风兴盛,一次,英王李显邀请哥哥沛王李贤到家里做客,李贤带着王勃一同前往。酒足饭饱,兄弟俩斗鸡取乐。王勃作了一篇檄文《檄英王鸡》,替沛王讨伐英王的斗鸡。本是文字游戏,没想到却惹了大祸。

这篇檄文很快传到了唐高宗手里,高宗本指望儿子好好习读圣贤书,没想他却沉溺斗鸡走狗。王勃作为皇子的文学侍读,不好好陪皇子读书,却用《檄英王鸡》有意无意挑起兄弟不和。高宗震怒,当即传旨把王勃逐出沛王府,进而逐出长安,永不录用。

被逐出长安后,王勃曾在朋友的举荐下,就任虢州(今河南灵宝市)参军。然而在虢州任上,他因杀死官奴曹达,官职被永远削除,仕途彻底断绝。王勃这番折腾,也毁了父亲王福畴的前程,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令。交趾在今越南北部一带,当时属于唐朝管辖,是没有多少人烟的南荒之地。

远在交趾的父亲不放心王勃未来的生计,修书希望王勃能南下和他团聚。思量一番后,王勃便草草启程,南下交趾寻父。据相关史料记载,王勃从老家龙门出发,大致的行程是这样的:先到东都洛阳,经大运河到楚州、扬州,再南下苏州、杭州,转道衢州、洪州,再从洪州南行越过大庾岭,到达广州。唐代的洪州就是南昌。就这样,一代诗人与南昌结下缘分。

王勃是什么时候抵达南昌,至今仍有争议,主要有上元二年(675),仪凤元年(676)两说,这一年,王勃二十六七岁。但可以肯定的是,王勃到达南昌的季节是在九月、秋季。

滕王李元婴已经去世多年,时任洪州都督的是阎伯舆。阎公任职,新修滕王阁,九月九日,大宴宾客,盛邀文人雅士,作文记事。这位阎公其实有一点私心,已经让他的乘龙快婿提前作了一篇两人都认为不错的序,只等到时候一气呵成,来个惊才绝艳。但王勃既然赶上了,就不得不邀请,而王勃也有自己的打算,如果能够用才气打动阎公,得到他的赏识,或许能谋个一官半职。

当时,绝大多数与会者都是阎公的熟人,也明白他的意图。所以,当他命人取出纸笔、邀请大家为新修的滕王阁写序的时候,大家都心照不宣,推辞谦让。轮到王勃,他毫不客气,欣然命笔。

阎公有些不悦,又觉得年轻人未免有些狂妄自大,于是借故离开宴会现场,并嘱咐人监看王勃作文,随时向他传报。不一会儿,监看人陆续传来王勃的文章,开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微微一笑道“不过老生常谈耳”;接着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他不屑道“无非是些旧事罢了”;又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他听了有些沉默;之后,连续来报,他开始频频点头,当报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他激动得一跃而起,抚掌称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滕王阁序》的诞生过程,以上只是在南昌很流行的一个传说。在这个传说中,这位阎公具有很高的文学鉴赏水平,虽有私心,却没有因私而废公、废才,这才让《滕王阁序》得以诞生。从这一点上来讲,阎公还颇具儒雅的君子之风,也一展了巍巍大唐的气度。

遗憾的是,王勃离开南昌后,继续南下寻亲,当年年底将要抵达父亲任职的交趾县时,船只被风浪打翻,王勃溺水,后虽被救上岸,但没过几天便去世了。

在《滕王阁序》中,王勃盛赞了南昌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濒临赣江,这里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利用便利的水上交通条件,这里又成为长江下游丝绸、茶叶、瓷器等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成为人人向往的“物华天宝”之地。

王勃给南昌冠以“人杰地灵”,也并非虚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到长江流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才聚集,南昌的文化教育也日益繁荣。

据统计,在南宋和明代,江西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已经位居江南各省的前列。明代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规定全国各省进士录取限额,其中只有南北直隶(北直隶辖今河北、天津地区;南直隶辖今安徽、江苏两省)的录取名额是100名,江西排在第三位,录取名额65名,其他各省都不超过60名,少的只有20名,可见当时江西在全国文化中的地位。

(作者系河南大学教授,《百家讲坛》“六大古都”“黄河上的古都”“丝路上的古城”主讲人)

程遂营 来源:中国青年报

诛仙2txt http://www.xinzhiliao.com/rq/ertong/21895.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70somethingmag视频,下载火山小视频最新版,minibooster,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