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看病难看病贵" 我国乡镇中医馆建设加速推进
我国脱贫地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正迎来政策利好。据中国政府网消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等13个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日前公布,明确提出要加强脱贫地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发挥中医药优势的相关内容。
在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断获得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未来中医馆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必将助力我国健康乡村建设。有专家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上述《实施意见》是解决农村特别是脱贫地区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有力措施,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医疗卫生制度的优势。《实施意见》将加速推进我国乡镇中医馆建设,但未来需要对中医人才资源下沉基层提供更多政策支持。
中医馆助力健康乡村建设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和优化政策供给,提升脱贫地区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其中包括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脱贫地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配备中医医师,加强脱贫地区村卫生室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此次《实施意见》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推进健康乡村建设,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实施意见》提出了未来五年内的工作目标。到2025年,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进一步提升;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控制和消除,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提升;城乡、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逐步均衡,居民健康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实现动态清零,健康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实施意见》还对组织实施提出了要求。明确要加强部门协作,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中医药系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和中医药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建设。
在此政策背景下,未来我国健康乡村建设将进一步获得中医馆助力。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因病返贫是扶贫工作中的难点所在。而中医要发展,农村将是一片广阔天地,应该可以大有作为。十三部委此次发文,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为远景规划落到实处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将更有效发挥
业内人士指出,《实施意见》的落地推进将更有效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提升乡村地区包括边远地区的医疗健康服务水平。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史文化学者、知名中医临床专家彭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有过遍布全国农村的“赤脚医生”队伍,他们凭“一根针,一把草,一个药箱走乡镇”,为保障基层农民群众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在国内外影响很大。这次国家十三部委联合推出的《实施意见》,是解决农村特别是脱贫地区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有力措施,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医疗卫生制度的优势。
还有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中医在基层并不需要太复杂的医疗器具。农村是广阔天地,中医应该可以大有作为。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届青年岐黄学者孙贵香认为,中医药来源于中国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其生命力也主要在基层。公益性的中医馆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基层中医药医疗机构覆盖的死角和空白。
基层中医药人才短板仍待破局
未来如何加强脱贫地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医务部质控高级专员、内科主治医师庄扬名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最关键的两个点在于,一是要符合脱贫地区需求,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开展治疗,而不是推名医名药做产业化高消费引导;二是当地人才的培养,即使有三级医院支撑,也不是长久之计。未来需要真正落地持续发展还要有人才梯队建设,能把技术扎根才行。
孙贵香建议,首先是配备中医医师,加强脱贫地区村卫生室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其次,未来需要更多的对中医人才资源下沉的政策支持。
“未来加强脱贫地区中医馆建设的最主要短板是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孙贵香说,“目前,农村订单定向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为解决这一短板奠定了一定基础。但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使这些基层中医药人才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成都颐清堂中医创始人兼CEO刘子源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未来有待在贫困地区更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简便验廉”优势,但加强脱贫地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的建设,核心和短板都是人才队伍建设。
刘子源说,现状是,乡镇卫生院的中医大夫普遍年龄偏大,而且出现了很多青黄不接的情况,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或者没有机会进入乡镇卫生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乡镇卫生院预留的编制名额偏少。
注重中西医结合和公益性定位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近几年,社会办中医馆的数量大幅增长。随着中医备案制诊所增多,医馆的倒闭潮也在业内频频被提及,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大型医馆也撑不过成本压力,要么收缩,要么倒闭。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中医馆的长久持续发展,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中医馆医生的业务水平,注重中西医结合;另一方面还应坚持中医馆发展的公益性定位。
彭坚介绍说,基层中医馆的医务人员,隶属于乡镇卫生院,主要由出生于当地的中医药学校毕业生、考试及格的中医带徒学生,以及经过严格培训的优秀青年担任。对于一些农村常见病,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这四种脱贫地区常见的慢性病,他们除了能够运用针灸、草药、外治、养生等中医的传统方法防治之外,还要掌握现代医学常用的诊断知识和常规药物,实行初级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式。
彭坚建议,与私人开办的中医馆不同,国家应该给予他们当地小学教师的同等待遇,使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保障。同时,除了看病不收挂号费之外,他们还有责任和义务,宣传和普及国家有关卫生方面的政策,介绍中西医养生保健知识。各省市的中医院校,以及县医院、中医院,应当积极支持国家的这一项政策,定期培训和指导,提高卫生院中医馆医生的业务水平。
与此同时,刘子源还认为,三甲医院支持帮扶应该更多采用“传、帮、带”,乡镇卫生院采用各种政策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自建中医队伍,把人才留在乡镇卫生院首当其冲。也就是说,要让新人“进得来、留得住、养得好”,其中重在“养得好”。“养得好”才能留得住。对于这些中青年大夫,在乡镇卫生院一定要有足够的晋升空间和专业学习的机会。而这次十三部委的联合文件也能够看得出,重点也在于人才队伍建设。
此外,孙贵香说,中医馆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待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用房和设备配套,但应当注重其公益性。“要坚持公益性定位,可以从预防、治疗、康复、健康这四个方面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孙贵香还建议,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真正让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群皆可享受中医养生防病服务。
交换温柔下载地址 http://www.xinzhiliao.com/rq/ertong/8758.html- 标签:百度被黑了,小美满电视剧全集免费,大连征婚网,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
-
破解"看病难看病贵" 我国乡镇中医馆建设加速推进
我国脱贫地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正迎来政策利好。据中国政府网消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
- 超270种化药或两年内纳入集采范围
-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启动"春苗行动" 为在马中国公民接种新冠疫苗
- 美国开启热气球太空旅行预订 飞行6小时票价12.5万美元
- 《红色中车》新书发布:解码“国家名片”的红色基因
- 公司多业经营,研发费用可以按100%的比例在税前扣除吗?税务总局解答
- 澳大利亚两男子晒日光浴被鹿吓得跑进森林迷路
- 日本推出全球首款血液检测阿尔茨海默病装置
- 首尔市政府发布“后疫情时代”外国游客推荐景点清单
- 强迫症天堂!墨尔本“完美超市”商品按颜色整齐排列
- 投放偶像广告 粉丝应援拯救泰国嘟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