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017年底,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夜之间火了起来。这档节目全方位展示了多座著名博物馆的文化渊源、诸多国宝藏品的前世今生、系列文化遗产的历史踪迹,让那些在博物馆中沉睡了千百年的国宝纷纷“活”了起来。此后,“如果国宝会说话”、“约会博物馆”、数字洞窟、云上展馆等一大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物新形态、新载体纷纷涌现,不断将曾经“冷门”的考古带进普通百姓的生活,宝贵的中华历史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光彩。
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在一处唐代贵族家族墓地中,发现一方由颜真卿书写的墓志铭。图为考古发掘出土的墓志局部。发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的实际,从发扬光大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出发,对用好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提出明确要求:
“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文物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能够活化再现历史场景,是生动鲜活的历史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高“三个认识”,即“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向世界讲述中国历史故事,考古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年来,中国考古文博界通过组织文物出境展、举办世界考古论坛、邀请国外学术机构参与中国考古研究等方式,在促进文明文化交流、讲述中国故事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我国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被称为“冷门”的考古工作,常与寂寞和清苦为伴,很多考古人员一年甚至有300多天都在野外,工作枯燥而艰辛,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要求:“要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关心爱护考古工作者,积极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为考古事业、文物保护、历史研究创造良好条件。”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中华文明独树一帜。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奋斗积累的文明养分,拥有14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 标签:苏州人事考试中心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
-
世卫组织警告:新冠病毒传播速度超过疫苗分发速度
6月15日电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4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变…
- 真相往往就在眼皮底下
- 普京:俄美关系处于近年最低点 仍有问题需要对表
-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0例 其中本土病例2例
- 迂回十街乡近一周 大象"旅行团"为何不走了?
- 男子侵吞数百万元公款 只为打赏网络主播
- 广州封闭小区医护人员许愿: 疫情早结束,早回家!
- 独象离群9天距离象群17.4公里
- 假代购P图骗了百余万
- 夏季未至,热浪先来:美西部4300万人处高温预警下
-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于6月16日开馆 助力中华运河文化国际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