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大势所趋 汽车产业助力"双碳"达成
汽车产业链长、覆盖面广,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重要创新应用载体和跨界融合关键交汇点;减碳、零碳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汽车行驶阶段碳排放,是道路交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
李骏院士提出五大交叉融合创新方向,包括能源交通融合、氨氢能源融合、零碳与低碳燃料融合、超级AI+ML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自动驾驶与自动监管融合。李克强教授则指出,智能网联汽车不是简单的网联和智能的叠加,而是新的发展阶段,是智能网联融为一体以后新的产品结构,以及新的开发模式和生态。
“推动‘汽车+X’跨界融合发展,是实现汽车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国家达成全领域‘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表示。
10月19日-21日,以"汽车+X,双碳背景下汽车科技创新"为主题的“2021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在上海召开。本届大会面向汽车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趋势,深度探讨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跨产业深度融合、协同衔接。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
“汽车+X”渐成主旋律,需多方协同创新
“汽车产业链长、覆盖面广,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重要创新应用载体和跨界融合关键交汇点,也将是碳中和愿景下的新型绿色低碳产业生态的重要节点。汽车减碳、零碳技术应用将大大降低汽车行驶阶段碳排放,是道路交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也需要车用能源及上下游协同转型升级。”张进华说。
张进华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市场化应用、与电力、氢能双向协同互动将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能源供应清洁化转型。与此同时,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更深层次的交叉融合发展,也将进一步带动材料、化工、制造等多个领域绿色低碳发展,通过材料供应低碳化、生产制造低碳化、交通出行低碳化、车用能源低碳化,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也表示,“当前,学科交叉创新、系统集成创新、跨界融合创新逐渐成为汽车产业科技创新的主旋律,产业已进入叠加交汇、协同发展的新阶段。‘双碳’目标的提出进一步加速了跨产业、跨领域融合发展进程。”
同时,付于武指出,“实现汽车产业‘双碳’目标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汽车产业、技术、市场的全面转型,更需要跨产业、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现“长尾”,需各要素融合发展
面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骏提出五大交叉融合创新方向。一是,能源交通融合,驱动我国运输装备“双碳”达标;二是,氨氢能源融合,打造氢能运、储、供新体系;三是,零碳与低碳燃料融合,打造车载零碳低碳混合燃料平台;四是,超级AI+ML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加快ICV产品化;五是,自动驾驶与自动监管融合,打造更安全的智能网联汽车。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骏
同时,李骏还提出了中国汽车产业应高度重视的两大创新方向,即“自动驾驶2.0”和“氨=氢2.0”。李骏表示,由于预期和现实出现差距,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长尾效应,主要体现在1.0的自动驾驶产品需大规模扩展场景适用性与发现软件设计纰漏等小概率事件之间。
而自动驾驶2.0则是建立以大数据与机器学习为核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与研发系统,得以解决当前的自动驾驶问题,削减人工作业量,实现系统可扩展性,从而消除长尾效应。
此外,氢能源汽车也存在长尾效应。李骏认为,氢能汽车有着数十年的研发历史,但运输、存储、车载、动力、安全、成本等问题一直困扰行业。相比之下,氨不仅安全、易用,且是氢能的绝佳载体,能量密度高、应用广泛,当前全球正在进入氨能源时代。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未来的发展,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则指出,智能网联汽车不是简单的网联和智能的叠加,而是新的发展阶段,是智能网联融为一体以后新的产品结构,以及新的开发模式和生态。
“在智能网联时代,需要将智能汽车、移动出行生活服务的各个要素进行融合,真正推动智能网联产业生态的建立,以及对整个系统做战略数据的积累,才能真正构建共享和谐、绿色环保、互联高效,智能安全的智能网联技术,低碳出行的生态。”李克强说。(记者 郭涛)
相关阅读:
涉芯片、电池等领域,2022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发布
淑女装批发,礼盒定制,忘忧草代表什么意思, http://www.xinzhiliao.com/rq/nanxing/33661.html- 标签:半神传,赤峰宁城天气预报,上海皮革展,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