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魅力  旅游

寻宋江南|赏心亭半山园……这些南京的小众景点都在宋词里

  六朝繁华地,南京自古便留下了文人墨客不计其数的文学佳作,唐朝诗人爱写南京,宋朝诗词中,南京也是经常上热搜,而且颇多名句,譬如李清照的“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再譬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再说到王安石,那更是与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回顾王安石的一生,他在南京度过了青春时代,一生3次出任江宁府尹,在南京先后生活了近二十个年头。他偏爱南京,他不仅选择在这里退隐,更选择在这里安葬。

  在秦淮河畔的西水关,屹立着一座历史悠久,别具风格的宋式亭阁——赏心亭。赏心亭始建于宋代,由丁谓所建,曾是南京水西门内一处名胜,据南宋《景定建康志》云:“赏心亭在(南京城西)下水门(即今西水关)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

  赏心亭先后历经多次毁坏与重建,至时已损毁殆尽。2006年起,南京市在水西门外、秦淮河畔、西水关头重建赏心亭,这不由得引发人们“思古之幽情”,开始在水西门西广场进行围挡,重建赏心亭和另一历史名胜孙楚酒楼。对赏心亭的复原,主要依据《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等古籍中对赏心亭的描述,并参照《营造法式》等宋代建筑书籍和现存宋代建筑的建造手法,是古典建筑技法和现代建筑技术相融合的产物。

  赏心亭靠近秦淮河,登高观览,可以将秦淮河收入眼底,尽观览之胜,因此历代很多文人均登临怀古,赋诗作词。苏轼元丰年间自黄州移汝州过金陵时,作有《渔家傲·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都》;范成大游金陵时,曾作有《重九独登赏心亭》《赏心亭再题》;张孝祥在去建康留守后,作有《水调歌头·桂林中秋》 ;陆游于淳熙五年由川陕东下,路过建康,情不自禁地写下了《登赏心亭》;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被南宋政府派任建康府(今南京)通判时对赏心亭最具情怀,作有《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其中对赏心亭最具情怀的当属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乾道四年(1168),辛弃疾被南宋政府派任建康府(今南京)通判。当辛弃疾到建康就任时,行宫留守是史正志,军马钱粮总领是叶衡。他们在当时都算是很显赫的人物。此外,这时在建康任江东路的监司等职的,还有赵彦瑞、韩元吉、严焕和丘密等人,也都是很有才名的。

  负荷一路军民财赋重任的大官僚既都聚集在建康,一个做通判的人物便显得微不足道。在商洽一路军政大计时,不论是“官守”或“言责”来说,全都没有他的份儿。因此,这个闲散职务所实际安排在辛弃疾身上的,便只是参与大官们的游从宴会,酬答唱和,以及诸如此类的帮闲工作。然而这给了辛弃疾一个很好的抒发其诗词创作才能的机会,也确定了他长短句的写作方向。当时他从游蒋(钟)山,过青溪,访桃叶渡,登赏心亭,并且一腔忠愤,都寄于词。他在《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留守史致道》中吟道:“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此词叹国势江河日下,吊古伤今,爱国之情言于溢表。

  辛弃疾在建康通判任上不到3年,改知滁州。淳熙元年(1174),再度来到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为留守叶衡雅重。其时他再登赏心亭,并作有《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发出了:“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之慨。从而又引发后来登赏心亭者如刘克庄的共鸣:“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柳色深。”

  从今天的南京清溪路一直向北,穿过海军指挥学院的两座大门,就看到了一座位于半山坡上的建筑。这里,就是王安石晚年的住所——“半山园”。半山园原名“晋谢公墩”,早前为故居,北宋时为王安石宅第。历史上,半山寺经历了数次被毁与重修。明初时,朱元璋修筑南京城墙时,将半山寺包入城内,因其地接近皇城而成为禁区,寺遂废。清道光时,两江总督陶澍在故址重建半山寺,咸丰时被毁,同治九年重建,宣统时重修。

  被列宁称为“11世纪中国的改革家”的王安石,祖籍江西临川。但纵观他65年的人生经历,却与今天的南京——当时的江宁有着密切的渊源:少年求学考取功名,中年三次知江宁府,两度为父母守孝,晚年十年归隐,最后归葬终老都在江宁。

  王安石16岁那年,便和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一年,王安石的父亲王益被任命为江宁府通判,王家十几口也随之来到了南京。王益是一个基层官员,每隔几年就要到新的地方任职。王益到哪里赴任,王安石一家人就要跟到哪里。

  王安石18岁那年,父亲在江宁任上病逝,这个“内外数十口”的大家庭一时间陷入了困境。王安石明白,唯有考取功名才是唯一出路,他拒绝参加一切应酬俗事,整天埋头苦读。王安石是一个极其热爱读书的人,再加上天资聪颖,宋仁宗庆历二年,王安石第一次参加科考,就高中进士,而且在众多考生中名列第四,被任命为“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离开南京,开始了仕途生涯。虽然两度拜相,但王安石的改革还是举步维艰。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冬天,王安石第二次罢相。这一次,他终于长久地回到了他念念不忘的金陵。

  在《示元度》一文中,王安石饶有兴致地记叙了营建半山园的经过:“今年钟山南,随分作园囿。凿池构吾庐,碧水寒可漱。沟西雇丁壮,担土为培缕。扶疏三百株,莳楝最高茂。不求鹓雏实,但取易成就……”由于这里地处江宁府城东门和钟山的正中,离两地各七里,正是由城东门去钟山的半道,所以王安石将这个园子定名为“半山园”,自号“半山居士”。王安石也终于卸下心理重荷,写下了《半山春晚即事》:“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根据史料记载,王安石病逝于半山园中,也葬在附近,称为荆公墓。可是,从明始,就已经没有王安石墓的确切消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