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京魅力  旅游

重庆特产传说(565) | 丰都朱氏麦秆画 源自湖广填四川时期的艺术瑰宝

麦秆画是什么?在麦秆上作画呈现的精品就是我们说的麦秆画,实际上就是一种麦秆上的雕刻工艺。

据史书记载,麦秆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自秦朝起,麦秆画就被作为高档饰品,悬挂于殿堂阁楼、豪门贵舍之中。根据上世纪80年代考古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了麦秆画。发掘出的麦秆画原作经过两千多年腐蚀,仍然色泽鲜明,不失古朴本色,令人叹为观止。

湖北地区较早出现了麦秆画制作工艺,朱姓家族于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期,从湖北省进入丰都县,发现龙河镇境内群山环绕,物产丰富,并在此定居,生衍繁息。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粮食麦杆附属品,而当地人则只用其做燃料,朱氏祖先觉得甚为可惜,便以麦秆为原料进行艺术创作。早期的朱氏麦秆画创作,多是对麦秆进行简单处理后粘贴在画板形成麦秆画。经过祖祖辈辈的传承创新学习,渐渐形成了朱氏麦秆画自己的风格。

朱氏麦秆画从麦杆种植到成品大约经过13道工艺流程:选材、消毒、齐头、破杆、制材、构图、粘贴、补漏、描图、烫烙、组图、保护、装裱。

朱正发从小受其祖父朱清河、父亲朱国金麦秆编织的影响,后又拜其师赵子仁(朱清河的徒弟、著名微刻大师)为师,学习麦秆画。朱氏麦秆画在早期是以麦秆为原料进行艺术创作,多是对麦秆进行简单处理后粘贴在板上,单片单色,缺少层次,工艺简单,制作粗糙,不具备观赏性和装饰性。当时的朱清河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自已的一些奇特构思,深入钻研,运用裁剪、制、熨、粘贴等技艺,将麦秆雕刻出自己独特的技艺。而朱正发在传承其祖辈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利用麦秆天然的颜色和质地,从传统单一的平贴技法发展到多层次粘贴、浮雕立体式粘贴技法,并吸收贝雕、木刻、版画、剪纸、烙画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将麦秆进行消毒、泡白、剪、破、刮、粘、贴、烫、熨、烙、雕刻等,以数千次实验,形成了立体感强、不老化、不变色、古朴典雅、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亭台、楼宇等全立体六大麦秆画系列作品,给人以古拙自然、高贵典雅之美,实现了麦秆编织画向麦秆雕刻画的技术升华,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朱正发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作品,每一幅都维妙维肖。瞧这用麦秆雕刻的猫,每一根毛发都如真的一样细腻,可谓是活灵活现、巧夺天工。

来源:丰都县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丰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丰都古城微信公众号、看丰都移动端、bilibili视频网站

【免责声明】客户端未标有“来源:-重庆晨报”或“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景甜自曝整形失败 http://www.xinzhiliao.com/bj/meirong/36161.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