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文化遗产南京的人文底蕴南京市历史文化
杜濬嗜茗饮,他有一《茶丘铭》:“吾之于茶也,人命之交也。性也有命,命也有性也。天有寒暑,地有险易。世有常变,遇有顺逆。流坎之不齐,饥饱之不等。吾好茶不改其度。清泉活火相依不舍,计客中统统之费,茶居其半。有绝粮无绝茶也。”
南京北京东路之北有鸡鸣山,山上有北极阁、鸡鸣寺。初明、晚明与清初以致再晚一些,鸡鸣山前有国子监,有胡正言的十竹斋,有蒋士铨的红雪楼,另有杜濬的房舍,内有变雅堂、饥凤轩。杜濬是何人?饥凤轩,自夸为凤?前置一“饥”,真是饥饿贫困,失意不胜?且来讲说杜濬其人。
有一次,他“亲家故交”的儿子汪茀厥远道来访。他没法接待,只得将亲爱的宋朝叶适《水心师长教师文集》南京的人文秘闻,典换铜钱,买米煮几顿饭吃。杜濬有《本年贫标语计二十四首》纪其事:
1644年,甲申剧变,崇祯自缢煤山,朱明衰亡,南明小朝廷好景不常,尔后挣扎腾挪,困兽犹斗,难整天气。入清以后,与杜濬往还的有龚鼎孳、邢昉、余怀、柳敬亭、胡正言、李渔、冒辟疆、王士祯、孔尚任等人。明亡三年以后,杜濬与在满清瓮中之鳖的龚鼎孳聚于秦淮,对时势多变慨叹很多,作《初闻灯船宣扬歌》。此年,周亮工为胡正言作《胡氏印存序》 ,杜濬亦为之作序。1648年秋天,杜濬与韩诗、纪映钟、丁雄飞、方文等会议乌龙潭后,他又与冒襄接见会面扬州,冒襄请他为其选定诗、文,杜濬虽受嘱托,然未敢下笔。杜濬有《题董宛君手书唐绝》:“若夫落笔生姿,到眼会心,莫如唐绝句为最妙。庚寅新秋过深翠堂,快谈及此,辟疆因出小宛君所书辟疆选唐绝一卷见教,可谓先得我心。”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秦淮乐籍中奇女也。冒襄纳为妾,二十七岁以疾卒。
杜濬闻听孙枝蔚筹办应清廷征辟时,立即写下《与孙豹人书》,劝他“毋作两截人”,“不作两截人有道,曰,忍痒。忍痒有道,曰,思痛。至于思痛,则昔时匪石之心……且夫年在少壮,则其作两截人也,后截犹长;年在迟暮而作两截人,后截余几哉?”台甫流钱谦益来访,杜濬闭门不见。钱谦益,明末清初诗坛的牛耳之一。牧斋诗文在其时极负盛名,东南一带奉为“文宗”和“虞山诗派”首领。杜濬不见他,或与他迎清、降清有关。但,杜濬对在满清位居高位的龚鼎孳为什么来往仍旧,其实不恶感?他对也曾仕清的吴梅村也无几反感。或许,杜濬对钱牧斋还有观点?
某年中秋节,杜濬百口只喝了一顿粥南京的人文秘闻,无意弄月就蒙头大睡了。不意,紧关的大门被人敲开,本来是柳敬亭派人送来好酒及“青蚨”(铜钱)一千。来人丢下钱和酒,飞腿即跑,杜濬百口立即再喝酒弄月。杜濬《本年贫标语计二十四首》,其一:
清初文坛一代宗匠王士祯在《香祖条记》中有云云记叙,他问杜濬“君诗怎样?”杜濬答复:“但觉高歌有鬼神,谁知饿死填沟壑?”
杜濬,原名诏先,字于皇,号茶村,又号西止,晚号半翁,湖北黄冈人。他诞生于1611年,病卒于1687年。听说,杜濬“少俶傥,为副贡生。不得志,乃决心为诗”。大抵在390多年前,1634年,杜濬随侍怙恃分开湖北黄冈,移居金陵。多阐明亡以后,杜濬刚才来到南京。实践上,在明亡之前十年,他已到金陵糊口。
陈鹏年,1691年进士。1702年,升任江宁知府,因重办两江总督阿山宠任的犯警和尚,以致阿山挟恨在心。阿山疏劾,陈鹏年遂被免职坐牢。1709年,陈鹏年署江宁布政使,又被部议革任,充发黑龙江。1721年,陈鹏年署河流总督,旋兼署漕运总督。雍正即位,陈鹏年实授河流总督。如许看来,陈鹏年埋葬杜濬,大抵在1702年,此一年,杜茶村曾经病故十五载了。
曾在南京糊口四十载的身处明清瓜代之际的一介文人杜濬,有哥哥、弟弟,也有一姓叶的半子,也曾被人誉之为诗圣,与杜甫等量齐观,他也非常自矜自傲。不外,光阴无情南京汗青文明遗产,汗青幽邃,杜濬在现今,很少被人说起,他的《变雅堂遗集》曾被列入《鄂东文献丛书》由凤凰出书社出书。 王振羽
杜濬廉洁孤独,有人劝他不要过分孤介,他却云云注释说:“某岂敢云云,只是一味好闲无用,但得一觉好睡,纵有司马迁、韩愈在隔舍,亦不及相访。”有慕名前来造访者,多被他直言回绝,“虽大府(知府)至,亦然”。
杜濬著作,因家贫有力排印,故多散逸。现存光绪甲午黄冈沈卓如刻《变雅堂诗集》及《变雅堂文集》南京汗青文明遗产,相称于其局部著作的十之二三。《变雅堂集》有诗650余首,据陈夔《飘蓬集》说,他有未刻诗三千余篇。《九朝新语》则又说:“茶村(杜濬字)好诋诃俗人,身后有富人购焚其集殆尽。”
人在金陵,杜濬常陪同侣游鸡鸣寺后湖亭、登清冷山、泛月秦淮、栖霞山。顾媚诞辰,龚鼎孳在市隐园内里林堂觞客,杜濬似也在场恭喜。
杜濬“老而益贫,贫而益狂”,死后冷落,以致无以入殓南京汗青文明遗产。几年当前,陈鹏年任江宁知府,才代为掩埋于南京钟山之北梅花村。
杜濬流寓金陵,住在鸡鸣山旁,茅舍数间,不蔽风雨,但他安居若素,吟啸自如。他平生贫苦,暮年尤甚。杜濬有《本年贫标语二十四首》,写他其时忍耐饥贫之状,此中写一绝粮之日:
所幸,只是讹传罢了。待到1687年四月,77岁的杜濬与孔尚任会于扬州南京的人文秘闻,过舟索饮南京的人文秘闻,孔尚任喜而赋诗。杜濬与吴绮、蒋易、卓尔堪、龚贤、石涛、孔尚任、查士标等在扬州停帆邗上,即席分韵。孔尚任其时正在为创作《桃花扇》积聚素材。在这年的六月,杜濬还作了《题程鼎庵传》,为吴秋屏词作跋。而就在当月,杜濬竟猝然病卒于扬州。
孤苦伶仃,来到南京的杜濬,与昆山归庄了解,与方文、胡正言等也有来往。此一年,与杜濬厥后多有来往的龚鼎孳得中进士。1639年,年近而立的杜濬参与省试因语犯隐讳,置乙榜。以明经入太学,他与余怀、白梦鼐齐名,时有“余杜白”之称。“余杜白” ,金陵市语为“鱼肚白” 。余怀,著有《板桥杂记》;白梦鼐,著有《天山堂稿》。
杜濬在《茶丘铭》中还谈到“出关诸勇士,走穷荒邪恶,……道渴欲死,求马溲不成得”,他翻然悔过,“念历来暴殄之罪,殆不成赎”。今后,他对“再烹之茶……也觉津津不足味”。茶叶在饮用以后,他将其“检核拾掇,置之净处南京的人文秘闻。每至岁终,聚而封之,谓之茶丘”。
- 标签:本站
- 编辑:秀念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