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文化

导游文化底蕴南京文化遗产和简介南京地铁官网网址南京风情街

  力学小学是南京的名校,其名称与物理“力学”没有任何关系,“力”“学”二字分别代表着人名

导游文化底蕴南京文化遗产和简介南京地铁官网网址南京风情街

  力学小学是南京的名校,其名称与物理“力学”没有任何关系,“力”“学”二字分别代表着人名。“力”是邵力子,“学”是傅学文。1947年春,邵力子先生及其夫人傅学文筹资创办“南京市私立力学小学校”,傅学文女士任校长。1951年,二老将学校赠予南京市人民政府,学校更名为“南京市力学小学”。南京市作协会员、人文秦淮学会会员赵子云向记者介绍了邵力子夫妇的生平及创办力学小学的过程。

  今年是我国著名爱国人士、“和平老人”邵力子先生140岁诞辰。邵力子是浙江绍兴人。1906年他与于右任同赴日本,因结识了孙中山先生而加入中国同盟会导游文化底蕴南京地铁官网网址,归国后曾参与于右任创办的《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等。1920年参加上海陈独秀等人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不久加入了中国党南京地铁官网网址。

  1924年,邵力子当选为第一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26年南京文化遗产和简介,他和谭平山奉派去莫斯科参加国际第七次执委会会议。中国党从国共两党合作的大局出发南京地铁官网网址,在8月欢送谭平山、邵力子出使苏联的会议上,瞿秋白代表中央发言,决定让邵力子放弃中员身份。

  邵力子接受了组织上的决定,从工作需要出发,退出了中国党。于是,他和谭平山就分别代表和党参加了国际会议。后来,邵力子历任国民军总司令部秘书长、甘肃省政府主席、中宣部部长、抗战时期驻苏联大使等。

  1949年,邵力子作为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副团长飞往北平。4月21日晚,得知南京李宗仁、何应钦复电拒签《国内和平协定》。住在北平六国饭店的南京政府代表团讨论去留问题,邵力子首先发言,表示不再回南京南京文化遗产和简介,态度坚决。最后,代表团意见一致,通过了全团留北平不返南京的决定。

  同年,邵力子应邀出席了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委员、全国会委员、全国政协。1967年12月25日邵力子病逝于北京。

  傅学文生于1903年,江苏宜兴人。曾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1925年至1927年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社会系学习。回国后于1931年与邵力子结婚。1934年在陕西创办西京助产学校,培养了一批妇产科医护人员。抗战期间,于上海复旦大学迁重庆复课时创办复旦附属小学。1939年和1943年担任中苏文化协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和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辅导院院长后,负责收容救济从沦陷区来的妇女和学生,并组织职业培训、帮助安置就业。

  邵力子先生及其夫人傅学文,一向关心教育事业,尤其是他们一生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儿童教育,先后在西安创办了助产学校,在重庆创办了复旦大学附属子弟小学,1947年在南京兴建创办了力学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又在北京办了培新幼儿园。

  抗日战争胜利后,邵力子夫妇从重庆回到南京旧居时,目睹许多学校毁于日寇的铁蹄下,到处断垣残壁,满目凄凉,儿童又是最大的受害者,成群孩子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失学流浪,令人望之心酸。他们决定在自己住的小山坡上,私人筹资兴办一所小学(解放后的南京汉口路120号,后为剑阁路27号)南京地铁官网网址。

  他们把营建这所小学的事交秘书徐恭让先生去办导游文化底蕴。从1946年初春破土动工,不到一年时间,就兴建三层楼和二层楼房各一幢,外加教学用房和体育场地共约两千平方米,占地面积有六亩多。建校所需的费用,除部分是他们找亲友募捐赞助外,其余都是邵力子夫妇独立出资的。

  工程营建到了尾期南京文化遗产和简介,因营建费用不够,他们便把结婚时的金银首饰拿出去变卖,以保证小学建造的按期完成。当时邵力子先生的寓所和学校在一起,他们全家居住面积仅占四十多平方米。

  他们还很重视校园的环境绿化。当年他们在校园亲手所植的两株雪松,几十年后已是高耸挺拔导游文化底蕴,苍翠欲滴。这正象征他们夫妇的精神像青松那样常青永存。

  关于新建小学的命名,邵力子夫妇曾商量过。邵力子说:“学校是学习的园地,入学者应当努力学习,为祖国和世界出力南京风情街。”因此采用了“力学”两字作为校名,并请了元老、邵先生的挚友于右任写了校牌。于右任高兴地说:“好南京地铁官网网址!叫‘力学’小学非常好导游文化底蕴,既是力学的校训南京文化遗产和简介,又与你们俩名字相关,岂不好也。”随后,定由傅学文担任首任校长。

  力学小学创办初期有教师二十余人,学生二百余人。邵力子夫妇平时生活极为俭朴南京文化遗产和简介,但每年“六一”儿童节,他们总要购买许多书籍和教学用具赠送给该校的孩子们。孩子们也常常用自己的诗歌与图画向二位老人祝贺、汇报他们的学习成绩。

  1951年,傅学文将学校校产无偿地献给国家南京地铁官网网址南京风情街,并更名为南京市力学小学。陈毅、刘伯承等国家先后在百忙中到校视察,傅学文时刻挂念学校建设和孩子们,仅1981年5月到1984年9月,身在北京的傅学文就给学校写信十二封南京文化遗产和简介。

  链接:“寻迹江苏老地名”专栏由新华日报和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办,在《人文周刊·文脉》版、“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交汇点文艺频道、“紫金文艺头条”微信公众号推出,邀您撰文探索江苏各地的地名文化,共同讲述地名背后的蕴藏的江苏故事(投稿信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