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特色元素南京文化遗产作文
完整展现南京最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方方面面,同时利用寻访线路的串联,并配合网络手段,基本将南京各级文保单位全部进行梳理……南京致力于文物古迹保护与推广的“华夏古迹图”筹划制作的《寻迹南京——南京重点文保导览手册》于日前面世。作为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脉络,“长江”主题线路通过交通、江防设施、古代手工业和近代工商业、风景名胜,以及近现代重要战争和史迹等多个方面进行呈现。
华古团队负责人王腾介绍,南京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其中重要的则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唯一的跨江古都,长江又在南京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兴衰存亡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留下众多文化遗迹,涵盖了交通、江防设施、古代手工业和近代工商业、风景名胜,以及近现代重要战争和史迹等多个方面。华古团队在最新出版的《寻迹南京——南京重点文保导览手册》中,对其进行了详细梳理与呈现。其中,在交通方面,就包括了浦口车站,浦口、下关铁路轮渡桥,浦口码头、中山码头等;古代手工业和近代工商业有官窑村窑址、龙江宝船厂遗址、江南水泥厂、和记洋行、下关大马路商业街等;风景名胜则有三山矶、幕府山、燕子矶、栖霞山等南京特色元素。欣赏着美丽的沿江风景,打卡各个历史遗迹,感受古今交接的浩然之风,正成为许多南京人的生活方式。
王腾介绍,“长江”主题的南京遗迹只是《寻迹南京》中的一部分,该书在内容上着重对每处文保点进行了丰富的编排:文字内容包含文保点的历史沿革,文保结构南京文化遗产作文、规格和组成部分,并从该点进行一定的拓展,包括相关人物、出土文物等;同时也搜集了文保点的服务信息;在摄影投稿的数千张图片中,最终选定了600多张,精选了航拍、全景、细节等不同的角度,也选取了不同季节照片去体现文保各时段的美感,“很多罕见的角度、难进的区域都在书中有所呈现。”
王腾告诉记者,从2014年开始,他所在的寻访小组就开始对南京文保进行拉网式的走访,无论是远郊的高淳、溧水、,还是近郊的江宁、浦口,当然还有城市中心区域,几年时间走访了2000多处文保及其子项。在走访期间,他们将文保的实时情况及时地反馈给文物部门,如栖霞南朝陵墓石刻被盗拓事件、溧水魏家祠堂破败坍塌危机等,及时地促进了这些文保的对应保护。
在寻访过程中,他们发现很多文保存在位置偏远、地点难寻等特点,对于文保爱好者来说,想一窥文保全貌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为了便于同好走访,进一步促进文物保护,王腾和他的小伙伴们将几年间南京的走访资料进行汇集,同时以政府部门公布的文保列表为基础依据,建立了自己的文保数据库,并进一步推出了“金陵文化遗产”的网站、对应的手机APP和相应的图书。
王腾告诉记者,《寻迹南京》是其推出“寻迹华夏”系列书籍中的第一本,即以一个城市为基点,系统整理城市中的文保单位,分类、梳理、规划线路,配以或难得一见、或精彩绝伦的文保照片,为读者打造一个城市独有的文保盛宴;后期将陆续众创多个方面的书籍,包括以文化资源聚集地区为主线的“寻迹地区”系列、以文保属性和文化脉络为主线的“寻迹主题”系列,推出《寻迹北京》《寻迹巴蜀》和《寻迹唐宋古建筑》《寻迹石窟寺》等。“要让先辈留下来的灿烂文明成为我们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文史专家卢海鸣看来,南京进入大江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清朝咸丰八年(1858)中法《天津条约》的签订,该条约将江宁(今南京)列为通商口岸。由于太平天国战争(1851—1864),所以,一直到1899年,江宁才正式开埠,下关沿江一带对外国籍轮船开放。在此之后,外商纷至沓来,一时间,马路、码头、车站、饭店、工厂、银行、邮局、照相馆等如雨后春笋,在下关迅速发展起来。
南京从1899年开埠,正式进入拥抱大江时代,随后,一系列交通地标耸立于大江两岸:南京下关车站(南京西站),建成通车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月上海北站至南京下关沪宁铁路建成通车后,称为沪宁铁路南京车站,现存建筑为1947年建造,由杨廷宝设计。1912年1月,孙中山由上海到南京就任中华临时大总统,便是经过下关火车站进入南京城的。
浦口车站,一名津浦铁路总站,又名江口车站,始建于1908年,通车于1914年,是津浦铁路的南端终点,更是近代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兵家必争之地。浦口车站后来的故事,很多人会更熟悉一些。“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那是上世纪20年代的一天,朱自清从南京北上,父亲到浦口车站为其送行。朴素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让朱自清的《背影》连同浦口车站,至今仍散发着动人而持久的魅力。据王腾介绍,该站在1969年长江大桥通车后,客运业务一度中断,后专门从事货运,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长江大桥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2014年7月入选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作为特殊时代的产物,南京长江大桥从建造工艺到雕刻艺术至今仍留有明显的红色符号,并较多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造桥工艺,比如人行道旁的299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富有传统中国造型艺术的特点;在大桥202块铸铁护栏浮雕中,有98块向日葵镂空浮雕,98块风景浮雕和6块五星齿轮谷穗的“工农兵”浮雕,其中,98块风景浮雕中有20种不同类型,画面内容为祖国山河风貌。
在涉及“长江交通”的线路中,《寻迹南京》还穿插了对浦口、下关铁路轮渡桥,以及浦口码头、中山码头的介绍。
南京依江而兴,向长江发展,为南京赢得了勃勃生机,至今,南京江畔仍留有很多古代手工业和近代工商业遗址。
2016年至2019年,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明代南京城东北约20公里的官窑山及其附近地区南京文化遗产作文,系统开展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发现一处大型明代官窑遗址。官窑山遗址由90多座窑和大量相关窑业遗迹构成,发掘了其中16座窑以及窑业相关的建筑基址、砖坯晾晒场、排水系统南京特色元素、交通水系等,出土大量带有“应天府”“上元县”等铭文的城砖。
据“官窑山”项目负责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部主任马涛介绍,“该窑址是目前发现的窑场规模最大、窑体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保存最好的主要烧制南京都城城砖的明代官窑遗址。”对于该遗址的发掘,对于了解明代南京城是如何建造、如此高规格和巨量的城砖是在哪里烧造南京特色元素、如何运输等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
早在2012年,南京就被列入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遗预备名单。2016年,国家文物局召开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专题会议,明确龙江船厂遗址、浡泥国王墓南京特色元素、洪保墓、郑和墓4处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为首批申遗点。众所周知,这四处史迹都刻有深深的郑和烙印,并且都与郑和下西洋有关。其中,位于鼓楼区漓江路57号的龙江船厂遗址,即明代宝船厂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是专为郑和下西洋所兴建的大型官办造船基地。
明史专家马渭源认为,作为国内目前保存面积最大的古代打造航海船只的船厂遗址,其最有价值的当属一排一排的“作塘”,即类似船坞的水塘,是当年建造宝船时的坞式工作台。早在10多年前,在对其中第六作塘的考古挖掘中,出土了舵杆、船板、造船工具、生活用具等文物千余件,并发现34处造船“基础”遗迹。这为研究我国古代造船技术史、木作工艺史提供了大量的新的实物材料。
而老浦口东门一带的繁华,便是从明朝发展、兴盛起来的。据浦口历史文化研究者李敬宇介绍,有明一代,浦口城的东门地区,算得上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一,主要体现在手工业的高度发达上。即便经历了六百余年的时光淘洗,东门染坊的建筑,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有建筑学家指出,东门染坊是南京现存唯一的、前店后坊式的手工业染坊建筑。此外,明清时期极负盛名的东门“京青布”,几百年间占尽了风头。围绕着两条泉河,东门一带仅染坊,就有二三十家之多;布店、米厂、茶叶店、酱园等手工业作坊,更是杂陈其间,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到了近代,当时南京流传着“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的说法,下关一带成为南京历史上最早的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区。1908年在江北浦口南门龙虎巷,浦镇机厂开工建设。1911年,在江南下关附近,和记洋行开工建设。1918年,在江南下关大马路附近,江苏邮务管理局(江苏邮政管理局)大厦开工建设。1919年,首都电厂开工建设……当时的下关不仅成为南京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
长江自西向东,流到芜湖,打了个折,改为由南向北南京特色元素,稍偏西南-东北方向,一直到南京才又转而向东。多少历史故事在大江两岸诞生。
南钢所在地霸王山即为项梁、项羽率部渡江北伐登岸之地,他们在那里厉兵秣马,举起项家军反秦抗暴大旗。经过四年楚秦之战,项羽率十八路大军推翻秦朝,分封天下,自称西楚霸王。当地老百姓为纪念项羽的英雄壮举,便称此地为霸王山,代代相承口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
2005年出版的《浦口区志》记载:“隋开皇八年(588),隋文帝杨坚为灭陈统一中国,命其子晋王杨广率兵50万伐陈,大军至浦口桃叶山下,因长江阻隔,无法过江,遂命士兵在桃叶山下筑城屯兵,城址在今泰山镇泰山新村和东门镇一带,后人称此城为晋王城。”
据浦口历史文化研究者李敬宇介绍,明太祖朱元璋即在这座旧城的原址上,扩大范围,于洪武四年(1371)兴建浦口城,目的在于拱卫长江对岸的明朝都城南京。隋朝的晋王城系土坯所建,相当于一个土围城,在浦口桃叶山一带。这个土围城早已不存在,然而后人在桃叶山上为纪念杨广所建造的晋王祠和晋王塔,却保留了许多年。而明朝最初所建的城垣,是基本接近于圆形的椭圆形城围,如同斜立的鸡蛋,一度拥有七个城门。在建造浦口城之后,朱元璋在城中设置了“应天卫”;及至明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又先后在浦口城内分设了“五卫”,即龙虎卫、和阳卫、横海卫、江淮卫和武德卫,每卫有将士五千人左右。其时南京文化遗产作文,南京地区共设有四十九个卫,而在浦口城内就设置了五个卫,足见朱元璋对江北一带安全警戒的重视。
- 标签:本站
- 编辑:秀念
- 相关文章
-
南京特色元素南京文化遗产作文
完整展现南京最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方方面面,同时利用寻访线路的串联,并配合网络手段,基本将南京各级文保单位全部进行梳理………
- 南京特色元素南京文化遗产作文
- 南京图片高清大图南京历史与文化感想
- 南京城市文化元素南京民风民俗南京瞻园值得去吗
- 南京的文化符号排名南京世界遗产名录世界文化名人排行榜南京文化最大的特点
- 南京文化古迹有哪些南京的红色历史文化
- 南京民国文化概述南京历史文化名人去南京旅游文案
- 南京文化遗产图片南京传统节日南京文化名人现代
- 南京文化遗产图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京饮食三大特点
- 南京代表人物南京六大名胜古迹九江历史文化古迹
- 传统文化素材南京文化的9大特征南京著名文化南京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