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文化

南京的历史典故南京历史文化遗产南京著名文化南京文化与历史论文

  南京是中国古典文化和风雅文化的代表城市,作为“天下文枢”和“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文化底蕴深厚,所谓“菜佣酒保也有六朝烟水气”

南京的历史典故南京历史文化遗产南京著名文化南京文化与历史论文

  南京是中国古典文化和风雅文化的代表城市,作为“天下文枢”和“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文化底蕴深厚,所谓“菜佣酒保也有六朝烟水气”。历时6年编撰,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南京的历史典故、江苏文脉工程项目、南京市社科联重点委托项目成果——《江苏地方文化史·南京卷》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本书有哪些特点,又有怎样的创新?近日,记者采访了本书的主编之一、南京城市文化研究会会长卢海鸣博士。

  “南京已经建城2500多年,客观地说,这是南京城第一次拥有自己的一部文化史。”卢海鸣告诉记者,“这本书从2016年启动,七易其稿,经过多轮专家的审读,才最终定稿。这部60万字的著作最重大的意义就是填补了南京文化史的空白,是南京学术界的一大盛事。未来的若干年,南京人、非南京人要了解、学习、研究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这部书是绕不过去的。”

  先秦部分由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考古学家祁海宁撰写;六朝至宋元部分由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导李天石撰写;明朝部分由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范金民撰写;清朝部分由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夏维中撰写;近现代部分由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杨颖奇研究员撰写;文学部分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导高峰撰写;书画部分由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欧阳摩一撰写;教育部分由南京教育志专家虞朝东撰写;宗教部分由温州大学副教授祁刚博士撰写;科技部分由江苏省社科院文脉研究院副院长王卫星研究员撰写;民俗部分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导陶思炎撰写。

  此书的绪论由主编之一卢海鸣博士自己完成,另一位主编是南京市社科联主席南京著名文化、党组,南京市社科院院长曹劲松博士南京的历史典故。

  据介绍,《江苏地方文化史·南京卷》除绪论和后记外,总共13章南京历史文化遗产,13章分成上下编,上编(1—6章)为通史结构,下编(7—13章)为专门史的结构,这样的形式在学术史上很少见,那么这种框架设计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

  卢海鸣表示:“上编通史结构是以历史脉络为主线,从古到今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一脉相承,讲述南京文化史的变迁,可以全景式地展现南京文化的兴衰起伏;下编分门别类,可以度、深层次地展现南京文化的成就和特色。”

  据卢海鸣介绍,2019年10月31日,南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学之都”,书中就有专门的文学一章,南京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在这里得到充分地展现。从六朝时的王羲之、王献之、顾恺之、谢朓,唐宋时的李白、刘禹锡、杜牧南京著名文化、李煜、王安石、苏轼、辛弃疾,到元代白朴、萨都剌,近现代的鲁迅南京文化与历史论文、巴金、朱自清、张恨水等名人,他们的创作都和南京有密切的关系。

  再如科技篇章,从六朝祖冲之的数学和天文学和六朝都城规划建设,到明代的造船技术、都城规划建设,以及清代军事工业等,成就显著。近代南京的科技成就同样璀璨夺目,紫金山天文台,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台南京著名文化,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在修建紫金山天文台的同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研究近代气象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和气象台在北极阁成立。还有北极阁地震台和紫金山地磁台等,创造了中国多个第一南京历史文化遗产。

  卢海鸣表示南京著名文化,精品力作最重要的要有创新,这本书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期科学南京文化与历史论文,就是把南京的文化发展划分成六大阶段。

  第一阶段:上古至秦汉时期。属于南京文化的发轫期、萌芽期,南京出现了一座座小县城。比如楚国在今区设有棠邑,在今南京主城区设有金陵邑;吴国在今南京高淳建濑渚邑,城池坚固,又名固城。这个时代被称为邑制时代。

  第二阶段:秦汉时期。这是南京文化的奠基期。这一时期南京涌现出一座座县城,乃至郡城和州城,南京进入县制时代,真正地纳入统一王朝的版图之中。这个阶段南京文化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比如跻身东汉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中水侯李忠,曾担任过丹阳太守,相当于今天的南京市长。李忠看到南京人不喜爱学习,男婚女嫁的礼节、仪式要比中原地区落后,于是在今天的南京地区兴办学校,大力提高读书人的地位,让百姓练习礼节、熟悉法度。

  第三阶段:六朝时期。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文学、艺术都取得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成就。比如:文学方面,有昭明太子萧统组织文人编选的《文选》,刘勰撰写的文学评论著作《文心雕龙》,钟嵘撰写的诗歌评论著作《诗品》等;书法方面,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绘画方面有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还有谢赫撰写的绘画理论著作《画品》等南京的历史典故。六朝的史学成就也很高。范晔撰写了《后汉书》;沈约编写了《宋书》;萧子显是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他在梁代修撰的《南齐书》。撰写《梁书》《陈书》的姚察、姚思廉父子,也是由南朝入隋唐的著名史家。

  第四阶段:隋唐宋元时期。从581年到1368年,这是南京文化的曲折发展期。因为隋唐时期南京是被压制的,在文学上诞生的“金陵怀古”这样一种诗风,李白南京的历史典故、刘禹锡、杜牧、韦庄等都写过南京著名文化。南唐、宋元属于稳步发展时期南京历史文化遗产,李煜、冯延巳、王安石南京历史文化遗产、辛弃疾、萨都剌等都是这段时期涌现出来的诗词大家。

  第五阶段:明朝初年到清朝中期。从1368年到1840年,这是南京文化的第二个高峰期,比如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编纂,直接影响到300年后的《四库全书》的编纂。此外,如明故宫、明城墙、明孝陵、大报恩寺琉璃塔等等都是世界建筑的典范和模仿对象。

  第六阶段:晚清到近代。这是南京文化的转型期南京历史文化遗产,过去是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伴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近代的人文主义逐渐形成南京文化与历史论文。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南京文化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京文脉悠长,在我国近3000个城市中很难找到像南京这样文化绵延不绝的古都,南京文化发展的六个阶段,有铺垫、有、有转折、有融合,这本书把脉络描述得非常清晰,而且有理有据,有大量的史料、文献作为支撑。”卢海鸣说南京的历史典故。

  南京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汇古今中外于一体,熔东西南北于一炉,具有多元一体的属性。那么南京文化有哪些特质呢?

  卢海鸣告诉记者,南京文化堪称不同领域、不同时代、不同种类文化的综合体南京文化与历史论文,它的发展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中华文明的变迁。南京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兼容并包、坚韧不拔、文脉悠长、勇于创新、崇文尚读、开放进取等多元的特质。总结出六大特质这也是这本书的创新点之二。

  卢海鸣对这六个特质作了解读:不同文化在南京交融、碰撞、激荡,形成了兼容并包、充满博爱精神的南京文化;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南京往往处于风口浪尖,每每挺身而出,百折不挠,坚韧不拔,成为中华文明的避难所和受难地;南京文脉悠长,人文荟萃,涌现出一座又一座文化高峰;勇于创新,让南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奇迹;崇文尚读,让南京在历史上,涌现了许许多多著名的读书人、写书人、藏书人、出版人;南京在历史上对外交流互鉴频繁南京文化与历史论文,显示了与众不同的开放进取精神和全球视野南京的历史典故。

  “综而观之,文化是南京这座城市的底色和灵魂。‘南京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别于‘京派’文化的古典和‘海派’文化的浪漫,也有别于长安文化的雄浑、广府文化的务实和天府文化的乐观。”卢海鸣最后总结说,“它在中国历史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上述既具有地域特色又富有时代特点的特质,这正是‘南京文化’的精髓之所在,也是‘南京文化’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之林中独具魅力之源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