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文化

传统文化作文对南京历史的感想南京文化底蕴南京文化特征

  “做书帮”是广东时代出版策划出版有限公司旗下专门的宣传和服务“窗口”,为您提供写书、编书传统文化作文、出书、卖书等一站式服务

传统文化作文对南京历史的感想南京文化底蕴南京文化特征

  “做书帮”是广东时代出版策划出版有限公司旗下专门的宣传和服务“窗口”,为您提供写书、编书传统文化作文、出书、卖书等一站式服务。

  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南京文化底蕴,一旦发展,他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 帕特里克·格迪斯 《进化中的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指的是中国五千年历史孕育的一些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这些城市的留存,为今天的人们回顾中国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这些城市有着怎样的精彩?生活在这些城市里的人有着怎样的个性?

  用书籍记录时代,是做书帮的使命与担当。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做书帮推出“名城”系列文章南京文化底蕴,每期选取一本精彩书籍,从图书出版的角度,介绍这些城市是怎样“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散发独特的魅力,并一步步扩大其城市历史文化影响力的。

  第一篇“名城”系列文章,我们通过“城市评论家”易中天老师的《读城记》,从各具特色的“北京城传统文化作文、上海滩、广州市、厦门岛、成都府、武汉三镇”六座城市,了解生活在这些城市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分辨中国城市和城市之间的文化差异。

  今天,我们将介绍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家、钟山文学奖获奖者、汪曾祺文学奖获奖者叶兆言先生在2019年8月出版的《南京传》,走进具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学之都”等美称的南京。

  1949年4月21日,、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两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长江天险,胜利占领南京。从此传统文化作文,南京这座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获得了新生,永远归入人民的怀抱。

  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自公元229年东吴孙权迁都南京以来,历史上先后有10个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维系华夏文明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南京文化特征、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只是南京历史与中国历史紧密融合的一个缩影,《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恢弘诗篇,则为南京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如叶兆言在他2002年的作品《烟雨秦淮》中所说:“没有一个城市能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凭吊任何一个遗址,都意味着与沉重的历史对话。以风景论,南京有山有水,足以和国内任何一个城市媲美,然而这座城市的长处,还在于它的历史对南京历史的感想,在于它独特的人文。”

  南京,古称金陵、建康,在历史上还有建业、江宁、秣陵等名称。梳理这些名称的使用时期,也就弄清楚了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演变。

  远在6000多年前,在玄武湖的湖畔,就出现了原始的村落,这个村落便是名城南京的雏形。春秋时代,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在现今朝天宫后山上建立冶铁作坊铸造兵器,取名冶城南京文化底蕴,这是最早出现于南京的一座土城,故南京有“春秋属吴战国属越”之说。公元前306年对南京历史的感想,楚国灭越,楚威王埋金于此镇之,其子楚怀王在清凉山设立金陵邑,南京古名金陵从此开始。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显示至高无上的权威,曾经五次出巡对南京历史的感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路过金陵,几个陪同的术士见金陵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嘀咕了一句:“金陵有天子气。”秦始皇听了很不高兴,此地又不是天子脚下,怎么可以有王气?于是立刻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邑改为秣陵县。“秣”是草料,意思是这里不配称作金陵,只能贬为牧马场。汉代亦沿用此名称。

  公元211年,赤壁大战之后的第三年,孙权把治所迁到了秣陵,并为秣陵改了一个名字南京文化底蕴,移到了南京的石头城下。至此古城南京开始有了新的名字“建业”,非常励志的两个字。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并在同一年把首都迁到建业,这是南京第一次成为首都。

  东吴灭亡之后,西晋将军王濬取下建业,便有了唐代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诗句。已经不是首都了,建业之名不能再用,还是恢复成以前的名字,叫秣陵。孙吴的第三年,又以秦淮河为界,把秣陵县一分为二,水北为建邺,水南为秣陵。这还不行,秦淮河南面的秣陵还要继续拆分,差不多是以如今的机场高速公路为标志,再切成两半,东面还叫秣陵,西南新设临江县,后来改为江宁。有传说是晋武帝司马炎南巡到过那里,慨叹“外江无事,宁静于此”,因此定名为江宁。

  至此,好端端的一个南京,七零八落,范围已经小了许多。建业已不是原来的建业,秣陵也不是原来的秣陵,既是又不是,既不是又是。城区主要是集中在建邺,为什么又要从建业变成建邺,因为西晋当局不喜欢它包含的“建功立业”之义。改成了“邺”以后,不久又遇到麻烦,公元313年,西晋的最后一任皇帝司马邺在长安即位,为了避讳,建邺不得不再改名为建康。

  从建业到建邺,从建邺到建康,从帝王之都,到寻常县邑,而且是被拆分成了三个县,南京的地位一落千丈,跌了又跌。

  在明朝之前,南京城的名字历经反复,大多数时候都叫建康,也曾在短暂时期内叫做蒋州、升州、江宁府、集庆。

  到了1356年的3月,朱元璋亲率大军攻克南京,元朝在南京的统治正式宣告结束南京文化底蕴。攻进城的第二天,朱元璋下令,改南京的名字集庆路为应天府。“路”和“府”在建置上,级别其实一样,在当时却昭示着新旧朝代的更迭,应天二字意味深长,隐含了“应天之命”的意思。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立朱标为太子,改相国为丞相,以徐达和李善长为左右丞相,以应天府为南京,以开封为北京。从此,虎踞龙盘的金陵,正式有了“南京”的这个名称。金陵王气第一次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南京第一次真正意义的一统天下,第一次告别,第一次成为大中国的首都。

  正如叶兆言在《南京传》的开篇所说,南京的城市历史,应该从三国时代的东吴开始。“要描述南京历史,要展现南京文化,要给这个悠久的城市树碑立传,最合适的方法,最恰当的形容,就是应该从三国开始。”

  在三国之前,以江苏境内的城市为例,南京没有苏州的名气大,更不如徐州,比它历史悠久的城市,掰手指数数可以有一串。在三国之前,南京甚至都不应该称之为城市,因为规模都太小,更像是一些村庄,称之为一个城市十分勉强。如果不是三国的东吴在此定都,如果不是孙权在此做了皇帝,南京显然不可能有后来的历史。南京这个城市就是在三国时期发展起来的。

  经过孙吴政权几十年的努力,南京已初具规模,毫无悬念地成为东南第一城市。东吴灭亡后,北方的西晋政府打压南京,防范着金陵的“王气”。但是,由于西晋王朝内部的原因,晋武帝司马炎死后,整个西晋再也没太平过,譬如八王之乱,再加上五胡的介入,致使西晋成为了一个非常混乱的年代。

  在宗室所剩无几的情况下,坐镇南京的“琅邪王”司马睿地位迅速上升。到了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南京承制改元,即晋王位,年号为建武,东晋王朝正式开始。东吴三十多年后,南京又一次成为了“首善之城”。

  司马睿的能力其实一般,但他有一个著名的丞相,就是王导。当时民间广泛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就是说东晋初期南京的生态,是由司马睿与两个姓王的人共同在掌握,司马睿不过是坐享其成。王导是文臣,出谋划策,想更多的是民生。王导的从兄王敦文武双全,恨不能党政军一起抓。

  以王导为代表的琅琊王氏和以为代表的陈郡谢氏,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是势力最为强大的家族,其影响力达到了后世难以超越的地步。唐代刘禹锡写了另一首诗《乌衣巷》,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并不强大,但是相对于混乱的北方,东晋的经济形势却越来越好。东晋奠定了一个江南的基本模式,就是相对和平与注重经济。这对南京,乃至整个江南地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历史上,长江流域有三个大州,最上游四川为益州,中游湖北为荆州,下游区域为扬州。扬州这一片区域曾经很贫穷,因为贫穷,所以面积很大,大得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从地图中可以看出,那时的扬州基本上是今天的华东地区。

  管理这一区域的行政单位,也就是它的治所,在隋唐以前,一直都在南京。这地方因为穷,因为边远,算不上好地盘,六朝时开始有发展,渐渐就富庶了。古诗“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个扬州,就是指的南京。因此李白著名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不是狭义地指要去今天的苏北扬州城游山玩水,而是与乾隆老爷子下江南的意思差不多,也就是要去灯红酒绿的江南看看,要去访问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地区。

  南唐时,在南京已经聚集了不少优秀的北方人,譬如韩熙载,史书上说他高才博学,又精音律,善书画,颇有文名,求其为文章碑表者甚多。相传韩熙载因为是北人,没有得到朝廷重用,李煜刚当皇帝,猜忌心颇重,韩熙载为逃避猜疑,故意纵情声色。李煜派画家顾闳中潜入韩家,仔细观察韩的所作所为,把他的生活画出来。这幅画现在依然保留完好,珍藏在故宫博物院,名为《韩熙载夜宴图》。

  到了南宋时期的南京,南来的北方优秀人才就更多了,举不胜举,几乎有名有姓的重要人物,都和南京发生过关系。南宋初期的基调就是感伤,不断地有人在这里高喊着要收复失地,要洗雪靖康之耻。

  当时在南京城西边,有一个号称为“金陵第一胜概”的赏心亭,无论北宋南宋,都是著名的宴客和送别之所,苏东坡、王安石、米芾、梅尧臣等北宋诗人都在赏心亭写过诗篇。但由于北宋诗人没有的切身之痛,他们到了南京传统文化作文,这些同题的诗歌,写得再好,也还是觉得浮浅,免不了隔靴搔痒。到了南宋就大不一样,这时候,中国北方的领土沦亡,声音开始铿锵,沉痛,悲愤,其中以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最,可以说是千古绝唱: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传统文化作文。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明清之际,战乱渐息,南京没有发生太多重大的事件。尤其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南京日享太平。借此宝贵的契机,南京在文化上继续深耕,先后留下了以《永乐大典》《本草纲目》《桃花扇》《儒林外史》《红楼梦》《随园食单》等为代表的大量传世经典。

  到了清朝晚期及至近代,南京的历史与中国的命运联系得更加紧密,并在一次次巨大的灾难中重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脊梁。

  时期的南京历史,可以分成四段,从1912年到1927年是北洋政府时期,首都在北京南京文化特征。1927年到1937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37年到1945年,汪伪时期。1945年到1949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时期的南京,继承了这座城市固有传统,那就是能够不断凤凰涅槃,只要给一点相对安定,给一定生存空间,它就可以发展成长。太平天国的混乱,给南京带来致命伤害,然而它的恢复,在国内城市中,仍然可以说出类拔萃。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南京越来越城市化,越来越现代化,这似乎是一个谁也阻挡不了的趋势传统文化作文。

  1949年4月23日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总统府门楼上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被换成一面解放军冲锋时用的红旗。自此,南京作为中华首都的日子宣告结束,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南京传》一书,至此也告一段落。

  除了《南京传》一书,在文化传播方面,南京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依托南京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南京出版社自觉承载起了贮存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的重任,在挖掘、整理、弘扬地方历史文化典籍等实务中,通过出版图书、构建阅读空间和开展”南京传世名著“评选等系列活动,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给全国的图书出版与地方文化传承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以图书出版为例,南京出版社系统梳理了南京历史文化资源,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率先创建了以”南京学“为核心的图书出版体系,由辞典图录类、文献档案类、学术研究类、大众普及类和文创产品类五大板块构成的”五位一体“文化传承体系。

  为了弘扬南京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南京市的全民阅读活动,营造“书香南京”的文化氛围,同时展现南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南京出版社还在南京市全民阅读领导小组指导下对南京历史的感想,组织策划了“南京传世名著”评选等系列活动。2015年4月23日,在首个江苏全民阅读日暨第11 届江苏读书节、第 20 届南京读书节开幕式上,正式启动“南京传世名著”的评选活动,并于2015年12月29日在江宁织造府红楼剧场正式公布了入选的24部作品。

  2019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南京成为”世界文学之都“,这对南京来说,可谓是实至名归。南京也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扩大南京地方文化在全国的影响。

  文字是留住时间的挚友,零散的方块字承载着各自的使命在文稿中相遇,承载着轻盈的时间飘到厚重的书页之间,感受生命的厚度与温暖。做书帮则是串联书籍和市场、作者和读者的沟通桥梁。

  做书帮在字里行间编辑文字的意义,把文字织成一本本书,再把这些书编制成一艘在时代中航行的书舟,与你共同航向未来和远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