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文化

明南京城市特点南京的文化遗产详细南京古代名称顺序南京古迹有哪些

  谦谦君子刚烈不屈的纵身一跃,屈原自此与端午相连

明南京城市特点南京的文化遗产详细南京古代名称顺序南京古迹有哪些

  谦谦君子刚烈不屈的纵身一跃,屈原自此与端午相连。一个原本图腾祭祀的节日被赋予了更深刻的精神内涵。

  而深植于中华民族心象里的屈原,远远不是一个端午节的文化符号那么简单。他幻化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大祭司,积淀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石。年复一年,斗转星回,每每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紧要关头,内忧外患而民族危亡的时刻,我们才能更深切地感悟屈原,才能真正地触摸到屈原那伟大的灵魂…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重树屈原精神,以抵御天崩地裂、长城失陷的厄运。应该说在这方面,中国新诗的创始人之一郭沫若功不可没。尤其是1942年1月2日至11日,郭沫若仅用十天时间,一气呵成五幕历史剧《屈原》。他实际上是借古人之酒杯,浇今人之块垒:借饱受强秦的楚国,来暗喻正遭遇日寇侵略的中国之现状。《中央日报》,随即从1月24日至2月7日,每日连载《屈原》剧本。文艺界全力以赴,选派金山、白杨、张瑞芳等明星日夜赶排,以使《屈原》尽早出现在舞台。

  4月2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以“四大空前”为广告语的消息:“《屈原》明日在国泰公演:中华剧社空前贡献,郭沫若先生空前杰作,重庆话剧界空前演出,音乐与戏剧空前试验。”4月3日明南京城市特点南京古迹有哪些,横空出世的《屈原》在重庆国泰大戏院隆重亮相,引起轰动,剧场内外挤满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的观众。由于党报已先期全文刊登剧本,做了预热,《屈原》在国统区连续公演了十七天,座无虚席,掌声雷动。而且每一场,戏剧门外都挤满买不到票的人,直等到演出结束,才跟散场的观众一起离开。有人说:一流的广告、一流的剧院、一流的剧本、一流的效果、一流的演员,一一闪亮登场。

  难怪能让雾都重庆万人空巷呢。重庆各报纷纷报道:“上座之佳,空前未有”,“堪称绝唱”。周恩来、柳亚子、董必武、田汉、黄炎培还即兴赋诗赞美。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若是写文艺界大事记明南京城市特点,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轰动效应,值得大书特书。谭家斌《屈学问题综论》一书,有一篇《郭沫若对屈原有哪些情结?》,提到:“《屈原》史剧的大获成功,不仅冲破了的文禁,而且以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痛斥了派假抗日、真的行径……”

  不管怎么说,无论屈原还是郭沫若,诗人对抗日战争,还是起到了不亚于城墙、不亚于炮弹的作用。以身殉国的大诗人屈原,为了再一次靖国难,又在舞台上复活了,唱响《雷电颂》。国破山河在,不愿做奴的中国人,呼唤屈原,就像呼唤护国之神。

  郭沫若对屈原的感情,并不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才产生的。早在1920年,二十多岁的才子郭沫若,就写了剧本《湘累》,为屈原的反传统精神击节高歌。1926年明南京城市特点明南京城市特点,投笔从戎参加北伐的郭沫若随军路过湖南汨罗,在汨罗江畔举行祭奠屈原的仪式,为远征壮行,他还特意写了《过汨罗江感怀》一诗凭吊屈原。

  1935年,漂泊日本的郭沫若难忘故国,写了一部长篇学术论著《屈原》来寄托思念。40年代,是郭沫若研究屈原的高峰期,接二连三发表了《关于屈原》《屈原考》《诗人屈原》《蒲剑·龙船·鲤帜》《屈原的艺术与思想》《屈原·招魂·天问·九歌》《屈原与厘王》《屈原思想》等一系列文章,其中《屈原不会是弄臣》《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屈原的幸与不幸》等引起广泛的学术争鸣。他还出版了《蒲剑集》《屈原研究》等论著。

  由此可见,历史剧《屈原》的横空出世并不是偶然的,既应和了时代的要求,又得益于郭沫若前半生的精心准备。他对屈原情有独钟:“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要推数屈原”,“我国的屈原南京古代名称顺序,深信有一,不望有二。”他反观案头的著述:“关于屈原的东西写得大概过多了一点。”到发挥作用的时候,就不嫌多了。不然,何以仅用十个日夜,就让祖国的首席大诗人在剧本里复活?郭沫若把自己的灵魂一举投入屈原的形象了。

  1941年,郭沫若联合田汉、老舍、茅盾等文化名人,在重庆发出倡议,把端午节定为“诗人节”,专门纪念屈原。此举在文艺界、史学界、教育界等各行各业得到响应,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纪念活动。谭家斌著《屈原问题综论》一书充分肯定了郭沫若的作用:“郭沫若既崇尚屈原南京的文化遗产详细,又对屈原及其作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是一位著述颇丰的楚辞学家,而且是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将端午节定为诗人节专门纪念屈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学术界掀起过一场“屈原保卫战”。和郭沫若一样以论著坚挺“屈原的存在”的,还有陆侃如、游国恩、周而复、姚雪垠等人南京古迹有哪些。“从古至今,对屈原其人、屈原作品、屈原评价等,可谓百家争鸣,异说纷纭,但郭沫若始终如一地捍卫着屈原。针对一些异说,郭沫若广征博引,缜密考证,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有的甚至是针锋相对,一针见血,捍卫屈原的思想始终不动摇,可谓根深蒂固。充分说明屈原在郭沫若的思想上已留下深深的烙印。”(谭家斌语)

  “屈原不仅是一位热爱人民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家南京古迹有哪些。”这就是郭沫若心目中的屈原。同时也是他对自己的理想。

  1953年,中国派代表团出席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南京古迹有哪些。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郭沫若于会议期间大力倡导在世界范围内宣传屈原。最终,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中国大诗人屈原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拉伯雷、古巴作家及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作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开展纪念活动。屈原走向全世界、成为世界级的大诗人,多多少少还得益于郭沫若的推崇。确切地说,郭沫若是代表伟大的中国向全世界推荐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跻身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列的屈原,已不仅仅代表他自己,还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之一大象征。中国为屈原而骄傲,屈原亦将为中华文明而骄傲。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南京的文化遗产详细,笔名沫若。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南京古迹有哪些。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1923年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1924年到1927年间,任广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军部秘书长等职南京古代名称顺序。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并出任国民政府军委部第三厅厅长。1949年,在第一次文代会上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著有《女神》《王昭君》《聂莹》《卓文君》《蔡文姬》《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文学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何建明,中国民生银行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代表单宇红,《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百年巨匠》文学篇总导演肖同庆共同为《百年巨匠》文学篇开机揭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