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文化

南京市历史文化南京的风景描写南京作文南京城市建筑特点

  大江东去,秦淮潋滟;虎踞龙盘南京城市建筑特点,毓秀江南

南京市历史文化南京的风景描写南京作文南京城市建筑特点

  大江东去,秦淮潋滟;虎踞龙盘南京城市建筑特点,毓秀江南。在历史的长河中,南京,这座承载千年文明的历史古都,始终以其特殊价值和独特魅力,傲立于中华大地。这种独特,不仅来源于沧桑岁月的洗礼,更得益于她在朝代更迭、岁月颠沛中展示出的旺盛生命力和蓬勃创新力,在中国的科技文化创新史上,南京,始终牢牢占据着重要版图。

  二千五百年前,范蠡修筑越城,奠定了南京城市的基石。这个时期的南京,因处于吴头楚尾之地,成为吴楚争夺的焦点。吴王夫差在这里建立冶城,打造的吴戈南京的风景描写、吴钩和齿镰等兵器、农具,已经达到了当时的较高水平。

  一千八百年前,孙权定都建业,开创了南京古都的历史。孙吴时期的太史令陈卓创建了包括“二百五十三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的全天恒星体系,为中国古代研究观测星象提供了基础,后人沿用了一千多年。

  时间进入六朝时期。定都南京的东晋与南朝,虽不是中国的国势最为显赫之时,却是南京文化经济极大繁荣之时。“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这首《入朝曲》生动反映了六朝时期金陵帝都的富丽繁华和文化生态。

  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南京也可谓浓墨重彩,有着傲人的业绩。祖冲之在这里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这个记录直到1000年后才被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打破;他创制了“甲子元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为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另外,六朝对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而且深远的。这一时期,南京在数学、医药、化学、造船等方面的成就,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隋唐时期的南京,在上无足轻重,在经济上也乏善可陈。但作为一座荒废的前朝都城,却吸引了众多墨客诗人的流连。金陵怀古诗甚至成为唐代诗作的一大题裁。

  李白走遍天下,据说在南京停留时间最久,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长干行》《金陵酒肆留别》近200首关于南京的诗歌,其中光诗名包含“金陵”的就不下20首。更令人唏嘘的是,安史之乱后,他还动情地写下了《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竟然希望顶峰滑落的大唐迁都南京重整河山。

  除了李白,大名鼎鼎的刘禹锡、杜牧、王昌龄等都在这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踪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等等,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历史符号。

  五代十国时期,把中心从扬州搬到南京的南唐,虽是一个局部政权,但其皇帝们却是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喜好读书的文学世家。开国皇帝李昪在青年时代就“以文艺自好”,崇文重教,当政后非常重视征集文献图集,从各地征集三千多卷图书设置“建业书房”,为使南唐成为“文献之地”开了先河。第二个皇帝李璟,好读书、多才艺,所写之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小楼吹彻玉笙寒”成为流芳千古的名句。第三个皇帝李煜,更是文学史上的名人,他承接祖父、父亲的文学基因,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作为皇帝,他是个笑话,但作为诗人,他却是个神话”,对两宋乃至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五代之后,不再是中心后的南京,依然展现了其特殊的魅力。王安石,在引领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之后,执着地到此养老,他把距离钟山主峰只有7里的宅子命名为“半山园”,并自号“半山老人”。他的名诗《泊船瓜洲》,他的名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将他的改革豪情深深地融入南京这个城市之中。

  明代的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性政权的首都,营造了包括宏构,也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南京作文、城垣建造技术之集大成,更从一个角度展示了南京的科技和工程创新的基因。

  享誉世界的大报恩寺,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

  南京国子监(南监)是明代全国两大官方文化出版机构之一,主要在前人遗留下的宋、元两代版片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修补、刷印图书,数量和影响上远远超过同期的北京国子监(北监)。同时,当时世界上最浩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在南京国子监编抄成书;中国古代最大的医学巨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在南京编辑出版,等等。

  明代还因为郑和的船队在此出发,而让南京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这种辉煌甚至在今天的南京龙江宝船公园里依然能找到些许痕迹,那几个原本是船坞的池塘,有着超出一般池塘的深度,可以看出当年龙江造船厂的宏伟壮阔。

  在清代前期,南京的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丝织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清政府特设江宁织造署来管理丝织业南京城市建筑特点,曹雪芹的祖上就曾经先后担任江宁织造官近60年之久。锦衣玉食、富贵温柔的早年生活,与日后落魄萧瑟的对比,让曹雪芹成就了《红楼梦》这一千古巨作。虽然上世纪80年代拍摄同名电视剧时没有把大观园复建在南京,但荣国府、宁国府早已被国人定格为南京的文化符号之一。

  清末的南京,不乏巨大的苦难,但并未导致南京的沉沦,南京依旧展现出与众不同、无以比拟的气质。

  1865年,李鸿章在南京创办的金陵机器制造局(后经历国民政府时期的兵工厂和解放后的晨光机器厂的演变,今发展为创意产业园区)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该制造局设机器厂、翻砂厂、熟铁厂和木作厂,制造开花炮弹、抬枪和铜帽等产品。金陵制造局的创办也是南京近代工业的开端。

  时期,南京在文化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涌现出了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十余所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和一批在各个领域声誉显著的领军人物。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下设9个研究所,聚集了一大批各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也为国家在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科学事业方面,不得不提的一位人物就是蔡元培。作为现代教育家的蔡元培南京城市建筑特点,历任北京大学校长和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也是他奠定了中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期间,还涌现出陶行知、吴贻芳、陈鹤琴等著名教育家,其中吴贻芳还是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以及第一位大学女校长,先后曾主持母校金陵女子大学校务长达23年,蜚声海内外,在1945年的联合国成立大会上,她成为了《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

  作为中国最早的现代科学技术团体、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间综合性科学团体、当时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科学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由赵元任等中国学生于1915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发起,1918年迁回国内后在南京成立总社,并在南京运行10年。

  这个致力于振兴近代中国的科学、教育、实业的组织,虽是个私人学术团体南京城市建筑特点,但是成立以后,就已成为我国科学事业最权威的领导机构。在中国科学社的带动下,中国地质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数学会等科学学会应运而生。

  1928年,中国科学社从南京迁往上海,在民间的中国科学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后,中央研究院在南京成立,中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国家级科学机构。此时,中国科学社的影响已经深入中国科学技术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央研究院最初的40名筹备委员中有35名是中国科学社社员,4位总干事中有3位是中国科学社社员,15位所长有13位是中国科学社社员。

  1898年南京市历史文化,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17岁的周树人从浙江绍兴来到南京,先后入学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度过了4年的宝贵时光,写下了“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在其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清晰脚印。

  1921年,赛珍珠也来了。在美国出生的她,几个月就来到了中国,尽管在清江浦和镇江的运河边长大,以汉语为母语,成年之后在中国生活和写作的大多数时间却在南京。今天学北园正西的围墙边,有一栋小洋楼,已经作为她的故居被保护。这是有理由的,因为她的文学作《放逐》在此创作,特别是小说《大地》在此诞生,这后来成为第一部以中国为描述背景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赛珍珠也由此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个美国人。

  1922年,《学衡》杂志在南京创刊,以此为载体形成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地位特别的学衡派。《学衡》虽因文学评论而起,却非纯粹文学方面的刊物,而是综合的学术刊物,成为时期文化科学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978年,开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序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由南京的大学老师主笔写出。这体现了南京的宿命,也体现了南京的责任。

  地缘优势的红利和历史辉煌的惯性,再加上科教资源的张力、人才汇聚的便利,注定了南京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中,可以有起伏但不至于消沉。南京不仅在科技方面时有创新,而且在实业方面不断有优秀的表现。

  解放之际,南京就承接了许多国家级的科研机构。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也是最容易吸引中央单位在此设立科研机构的地方之一。这使南京的中央单位在同类城市中比较起来,特点鲜明,一是科研教育机构远多于企业单位,二是在企业单位中科研单位或带有科研性质的单位也多于单纯的生产企业。

  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直属高校75所,其中在南京5所,分别是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工信部直属高校有7所,其中在南京有2所,分别是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此外,南京还有审计署创办的南京审计大学,国家林业系统的南京森林警官学院等,以及历史上属于中央部委的南京林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化工大学、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

  另外,军队系统,南京有或曾经有众多军校,比如,南京军事学院、南京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南京海军指挥学院、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空军气象学院、南京炮兵学院,等等。

  中国科学院系统,在这里设有南京分院,有7个中科院二级单位,比如,有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摇篮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等。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旗下有40多个研究所,其中在南京有3个,分别是十四所、二十八所、五十五所。这三家研究所实力雄厚,其中,十四所又叫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也都在相关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在水利方面,有同时受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水利、交通、能源行业9个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环保方面,南京有原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她成立于1978年,是部直属公益性科研机构,也是中国最早开展环境保护科研的院所之一南京城市建筑特点。

  此外,央企系统,南京有或曾有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南化、南京汽车厂、南京无线电厂、金城机械厂、晨光机器厂等。这些企业都有着很强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潜力。

  得益于中央单位的青睐,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受其感染和鼓舞,也不甘落后。今日南京,坐拥53所高校南京的风景描写,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和学科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每万人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数量均排全国第二位,在宁“两院”院士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111计划”(教育部、外专局联合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校仅次于北京,建有一批国家级科技平台载体,等等。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南京可以称为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的重要科研教育基地。

  创新主体较多较强,人口素质相对较高,加上地处长三角,为南京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不断谱写令人骄傲的产业篇章。

  1958年3月10日,我国在南京成功地制造出我国第一辆轻型载货汽车,顺应那个时代,被命名为跃进牌汽车,南京汽车制造厂同时批准成立。轻型卡车看南汽,成为一个时代的共识。

  改革开放后,熊猫电视机、蝙蝠电扇、金城摩托、伯乐电冰箱、南汽依维柯、同创电脑等等企业,不断走到国内同行的前列,体现了在南京这个城市里的央企,对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敏锐、适应和引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占得了先机,发展了自己,也展现了那个时期南京工业品在国内的地位。

  前往韶山瞻仰毛主席雕像时,解说员会亲切地跟您说这座雕像是1993年为纪念同志诞辰100周年所铸南京市历史文化,在介绍有关故事的同时不吝介绍具体承担铸造任务的单位是航空航天工业部南京晨光机器厂。这是对那个时期“南京制造”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进一步走向“南京智造”的最佳鞭策和鼓励。

  与此同时,南京的民营经济和新型商业业态创新也走在全国前列。在这个过程中,一度出现“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的说法南京作文,南京一度成为空调等电器产品的最大集散地,苏宁电器与国美电器的“苏美争霸”一度频频成为新闻热点,苏果超市、五星电器、宏图三胞、太平洋建设等纷纷走出南京,走向全国南京城市建筑特点,叱咤风云。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的南京,喊出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的最强音。创新创造的历史传承、科教资源的强力支撑,让这个美丽古都既自信满满,又生机勃勃。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康斯坦丁来了,他带着技术和团队远涉重洋,到南京创办研究院,专门从事石墨烯学术研究和产业化。英国剑桥大学来了,他们首次尝试用市场合作模式设立海外科创中心,在南京建设了中国唯一以剑桥大学校名冠名的科创中心。图灵奖唯一华人得主、“中国计算机第一人”姚期智来了,首次创业就选择了南京,姚院士对他的“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寄予厚望。美国哈佛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挪威科技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纷纷在南京设立新型研发机构。

  2017年,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显示,南京创新总指数排名全国第五,其中,创新资源指数和创新投入指数均排名第二。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城市排名报告给出权威结论,南京在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中,科技创新绩效排名第一。

  创新,始终是历史前行的不竭动力。一个历史上不时被推向时代前沿的城市,一个几十年来在科技、教育、文化以及经济等方面默默耕耘的城市,厚积薄发、跬步千里,一定会以特别的方式发挥着应有的引领作用。可以认为,创新中国绕不开创新南京。也可以相信南京,期待这座名副其实的创新名城王者归来、名至实归!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