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文化

南京金陵文化博物馆南京古代雅称南京的民国文化

  将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企业的商贸文化、习俗和传统技艺等,优先列入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京金陵文化博物馆南京古代雅称南京的民国文化

  将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企业的商贸文化、习俗和传统技艺等,优先列入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重点打造秦淮区门东地区、江宁区杨柳村、浦口区永宁街道、区竹镇镇等特色文化村落(街区),努力形成区域特色文化。

  该处由杨仁山居士个人力量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高等佛学堂,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大汉文木刻佛经版收藏中心、文物中心、出版中心。其珍藏的清光绪年间雕刻的18幅佛像版艺术价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木刻水墨雕版印刷技艺是中国古老雕版印刷的遗存,在世界印刷史上占重要地位南京的民国文化。主要分为刻板南京古代雅称、印刷与装订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有若干道子工序组成。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版式疏朗,字大悦目,刻印考究南京的民国文化,纸墨精良,著称金陵本。

  2009年9月《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其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是中国4700多年丝绸织造史中,唯一不可被机器取代,凭人的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历来为皇家御用品,为皇帝“度身定织”龙袍。

  南京剪纸明代初年已在南京民间广泛流传。尤以喜花和斗香花而闻名。喜花用于婚嫁妆奁南京金陵文化博物馆、洞房和节日喜庆装饰。斗香花用于装饰斗香烛,是南京独有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刻纸。

  当代南京剪纸,以已故剪纸传人张吉根为杰出代表,以张方林、马连喜、娣等为代表性传承人。他们仍在从事南京剪纸的传承与发展事业。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富有民族色彩的弹拨乐器。金陵琴派以兼取众家之长的气度确立了在中国古琴界的地位。它流传下了大量的琴曲、琴谱及琴论文献是研究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

  秦淮灯会是历代南京民众延续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间。它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唐代迅速发展,至明代达到鼎盛。

  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南京就逐渐开始享有“秦淮灯火(彩)甲天下”之美誉了,秦淮河悬挂花灯的画舫(俗称“灯船”)也随之蜚声天下。

  骆山大龙兴起于溧水孔镇骆山村一带。一般于头年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来年正月十八结束。骆山村邻近的石臼湖湖滩是表演舞龙的最好场所。

  骆山大龙具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传说明万历年间,该村的杨培庵进士南京的民国文化,避雨庙中,曾救过一条受到惩罚的小白龙。当是时,龙尾已断,杨培庵心生怜悯,便将其携回家乡南京古代雅称。从此,骆山村便有了舞龙的习俗。

  大马灯起源于唐南京金陵文化博物馆,盛行于宋。高淳东坝是它的诞生地,也是太湖流域的商务重镇和扼守中江、下江的枢纽。

  东坝大马灯,人高马大,极具观赏性。“马”用竹制马架,外表用不同颜色的绒布制成马皮南京金陵文化博物馆,并饰以马鞍、缰绳、铜铃等南京古代雅称。一般由七匹“马”组成,每匹马由两人扮演,前面一人顶起“马架”扮马头,后面一人曲身,钻入“马腹”作为马身。在乐队的配合下,模仿真马的动作奔跑、腾跃。扮演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小演员飞身跃马,马队交替布阵,最后按“天下太平”四字的笔画走阵收场。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独特的曲艺形式,最大的特点是用地道的南京方言演唱和念白。南京白局起源于乡间吹打班子的民间小调以及明清时的俚曲,形成于织锦机房。

  清嘉庆年间,在浙江宁波诞生了以“宝庆”为字号的金银制品作坊。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它移址江宁(南京)。时期南京宝庆银楼声誉鹊起。其在技艺上继承了江南金银制品特色,糅合了北派技艺特点且原料熔炼提炼技艺超群,提炼的金银纯度高达99%以上。在艺术造型上富有时代特征。

  人类用金箔的历史,与用黄金同步,据传已有7000年。根据南京金箔业老艺人介绍,南京最早打金箔的在马巷一带。南京金箔贴金工艺装点了古代的宫殿、庙宇、亭台楼阁,当今中国所有的寺庙几乎都有南京金箔在那里闪光,在莫斯科、圣彼得堡、泰国、日本、扎伊尔等世界名建筑物上也展现了南京金箔的辉煌。

  中医痔科(肛肠科)是祖国医学的瑰宝,亦为中国文化的结晶。丁氏痔科自康熙39年来历经十代,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

  1956年,成立南京市中医院,丁(丁氏痔科第八代)将祖传的中医秘方、药物、医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国家。丁氏痔科现已逐步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学基地,1956年建院以来,已为省内外培养了1千余名学生,已有100多人成为各级中医院肛肠科的学科带头人。丁氏痔科医术已分布在30余个省市自治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