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魅力  特产

重庆特产传说 合川青草坝萝卜卷:萝卜与姜的绝美搭配 已传承200余年

  第一次吃到合川青草坝萝卜卷的时候,是在几年前的冬天。爽脆、麻辣。但只是同事去当地办事,顺便带回来的一小包。“哪里可以买,我还想多买点”——“只有当地才能买到,只有冬天才有”。合川青草坝萝卜卷就是这样一道自带傲娇属性的特色美食。

  必须是冬季萝卜上市的季节;必须是青草坝渠江边那一千多亩沙土出产的砂罐萝卜;脆甜多汁,没有一般萝卜的辛辣。

  脆到什么程度,手指一掐,萝卜就会自己炸开。 清洗、挑选、切、晾晒、码盐、装坛发酵;都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但是青草坝萝卜卷却偏偏把这两者混搭;

  用萝卜卷包裹姜丝,在冬季油腻的大餐之后,这道开胃小菜绝对让你胃口大开、神清气爽。

  在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上,青草坝萝卜卷赫然在列。小山村中出产的萝卜卷,何以成为“非遗”?

  冬寒未尽,走进青坝村,土地边零星摆放的竹架间挂满了晾晒的萝卜片,这些萝卜片,就是制作青草坝萝卜卷的原材料。

  据当地村民介绍,萝卜卷的制作技艺在青坝村已经传承了200余年,但现在,村里还在制作萝卜卷的,已经只有少数几户人家。

  周克建就是这少数人之一。跟着周克建,记者走进了他家的萝卜卷作坊。周克建的妻子杨天华正将萝卜切片,只见片与片之间正好“首尾相连”,半分钟不到,一个萝卜变成了一串萝卜片。

  杨天华告诉记者,从地里摘来的萝卜要变成萝卜卷,需经过选料、清洗、切片、晾晒、腌码、装坛、包卷等7个步骤,全程需要20来天。选材上要选择个大均匀的萝卜,晾晒最好在萝卜地边上搭起竹架直接晾晒,可以很快滤去水分,再将萝卜片放入坛中腌制两周左右,就可以包裹了。

  “包裹是最出味道的步骤。”杨天华现场演示,她将一张腌制好的萝卜片摊开,将调制好的馅料放入,用力裹成卷,又拿起一条绿色的“腰带”系上,一个萝卜卷就做好了。记者试吃发现,看似简单的萝卜卷中“另有”:萝卜中裹着腌制过的生姜丝,这姜丝经过辣椒和花椒腌制,而那“腰带”其实是刚刚腌过的新鲜蒜苗。

  “萝卜卷最大的奥秘就是这些原材料。”指着地里的一红皮萝卜,周克建说,青坝村坐落于渠江水畔,受山势影响,江水到这里每年6至9月都会上涨,刚好淹没江边的土地,退去后留下厚重的河沙,正是这些大自然的力量送来的“肥料”,造就了最适合萝卜生长的土地。

  周克建说,青坝村的萝卜在河沙土里长成,色泽鲜艳、个大皮薄、形如砂罐,又被称为“砂罐萝卜”,“用‘砂罐萝卜’制作的萝卜卷不仅脆嫩爽口,还保留了萝卜本身的甘甜口味”。

  周克建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合川县蔬菜站曾试图将青坝村的萝卜种在全县推广,结果以失败告终,“‘砂罐萝卜’只能种在这里,移栽别处品质就变了”

  凭借独特的原料和制作工艺,以及传承了200多年的老味道,2011年,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青草坝萝卜卷传统手工技艺”榜上有名。好消息传来,村里的萝卜作坊主们兴奋的同时,也有着深深的焦虑。

  “现在订单越来越多,萝卜卷已经供不应求。”周克建说,萝卜的生长有季节性,通常从11月到3月,这给萝卜卷的供应带来了局限,另一方面,全村的萝卜地只有800多亩,在别的地方又种不出,产量一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萝卜只是一种常见的农产品,我们又没有条件进行包装和推广,附加值高不起来。”周克建说,萝卜卷作坊一年的收入约五六万元,这个水平,比在外打工要低,因此村里的年轻都外出打工了,现在做萝卜卷的,最年轻的都有五六十岁了。

  “我的两个女儿也在外工作,经常劝我别在家穷忙活了。”周克建无奈地说,“但我还是想继续做下去,祖辈几百年传下来的手艺,不能断在我们这一代手里”。

  “我们希望更多人能了解青草坝萝卜卷,并从宣传和培训村民科学的种植技术来进行。”合川区文化馆副馆长、合川区非遗中心负责人胡中华介绍说,在合川区和龙市镇的帮助下,青草坝萝卜卷曾多次参加市级、区级的农产品交易会,并打响了名号。为了给萝卜卷的销售提供便捷的交通,龙市镇还出资修建了通往青坝村的水泥。

  “接下来,合川区还将着重挖掘萝卜卷的文化内涵,加强推广。”胡中华表示,尽管无法在其他地方引种,但即使是在青坝村,“砂罐萝卜”的产量也有不小增产空间,“重点在于如何科学种植。”胡中华说,为了提升萝卜卷的产量和质量,当地还将全力培训村民的农业科普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