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魅力  美食

散文介绍南京景点

  南京是个历史遗址保存最为完好的城市。如果说南京总统府演绎百年中国历史长河,那么南京中山陵也是历史的使然。离开总统府,前往中山陵,闪动的高楼大厦擦肩而过,三公里绿色走廊的中山路,两旁的梧桐树斑斑驳驳,高大挺拔,繁枝招展,灵动着秀丽迷人的英姿。虽是烈日当空,阳光洒落,但在绿荫之中也显得非常凉爽,从总统府出来的负重之感瞬刻消失,心情豁然开朗。汽车穿过古朴端庄的中山门,进入陵园路,司机调转车头拐了一个弯来到中山陵停车场。观望四周古木参天,也是一个绿色的天地,这是大自然的赐予。我们下了汽车,戴好太阳帽,拿着照相机,从中山陵前洁净明亮的步行街到达向往己久的紫金山中山陵。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园。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现已改为中山市),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曾一度行医。20世纪初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目睹清政府的,孙中山毅然弃医投身,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平均地权”的纲领,并多次发动武装起义。辛亥,推翻了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建立中华,孙中山1921年元旦就住中华临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因肝病恶化在北京逝世。

  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欢钟山。钟山古称金陵,汉代始称钟山,自古被称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因脊山有紫色页岩,每当旭日东升,或残阳斜照,紫气升腾,变幻莫测,故称紫金山。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再三叮嘱左右将他遗体葬于紫金山。根据孙中山的遗愿,他的陵墓中山陵建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

  中山陵,座北朝南,地势开阔,前临平川,背靠青山,依山而筑,墓室建在海拔158米的山顶高处,比明孝陵位置高出90米,从牌坊到墓道高差70米,平面距离700多米。

  中山陵1926年1月15日破土动工,1929年春竣工,历时3年,耗资220万多银元。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是在1929年6月1日从北京抵达这里。整个陵区面积836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墓地设计呈警钟形图案,别具匠心,巧夺天工,谒陵至此,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萦绕耳边。

  走进陵园,阳光和煦,游人如织。青青的山缭绕着云雾,古色古香的陵园散发着缕缕清香。梦幻般的思绪,仿佛把我们带回中国近代史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梦幻般的视觉,催生对孙中山先生这位先行者的无限崇敬之情。

  中山陵前的陵前广场,不算很大,位于中山陵的正南端,呈半月形状,是“钟”的下缘,寓“唤起民众、以建”之意。广场花坛,绿草如茵,花香四溢。四周古松参天,绿树拥簇,枝繁叶茂,层层叠叠地伴随着一代伟人在此长驻,又象忠诚的卫士护在陵园两旁,也给陵园平添了庄严肃穆的气势。广场南面的高台上,矗立着孙中山的全身铜像,气宇轩昂,栩栩如生。八角石台上安放着一个紫铜宝鼎,为1933年秋孙中山(1924年)创办的中山大学师生和戴季陶校长所赠,鼎上铸有:“智、仁、勇”三字,鼎内刻有戴母黄氏手写《孝经》全文,故叫孝经鼎。墓道的入口处有一冲天而立的牌坊,壮观雄伟。牌坊上端正中的横帽上有孙中山手迹“博爱”二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故称“博爱坊”。“博爱坊”花岗岩仿木结构,四揽三闭门建筑。“博爱”是孙中山的座佑铭,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爱人民、爱天下的人格和博大胸怀。

  经过牌坊,有三条长480多米的墓道,中道钢筋水泥路面宽12米,左右两边柏油路面小道各宽12米。墓道两旁种有雪松和桧柏,青翠茂盛,鸟语蝉鸣,喻意孙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永留天地之间。游人至此,感慨万千。

  走完墓道,是中山陵陵墓正门,坐北朝南,有三道拱门,每个拱门上装有一对开的楼花铜门。陵门平面为长方形,高16。5米、宽27米、进深8。8米,用福建花岗岩建成,屋檐单层歇山式,门楣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天下为公”为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目标和追求的理想。

  陵门之后,是一座用花岗岩建成的长方形碑亭,边长12米,高约17米。亭中有块高8。1米、宽4米的巨碑。碑正面刻有元老潭廷闿手书的“中国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刚劲有力的颜体馏金大字。碑背后为空碑文。碑亭四周各有一个拱门,北侧拱门下设石栏倚护,凭栏远眺,中山陵祭堂雄姿历历在目。

  从广场到祭堂共有392级石阶,392级石阶分为8个段,每一段有一个平台。台阶设计十分巧妙,往下看不见石阶,只见平台;往上看,只见石阶,不见平台。392级石阶暗喻当时中国有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石阶两旁种有终年常青的松柏、枫树、海棠等,增添了石阶景观内容。在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巨大的紫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四个篆体大字,是当时上海市政府为纪念孙中山葬礼而敬献的。

  第八个平台,是陵墓的最高处,海拔158米。这座平台东西宽162米、南北进深38米,平台正中为祭堂。祭堂为融中西建筑于一体的仿宫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用花岗岩砌成。祭堂的三道门额上刻有元老张静“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大字,中门上方嵌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个金字直额。祭堂中央供奉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出于法国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之手。孙中山安祥地坐在那里,仿佛看到中华民族强大、人民当家做主的现实。祭堂底座镌刻有六幅浮雕,东两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遣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使我们在这里看到孙中山为推翻2000多年封建制帝的不朽勋业和艰苦斗争的历程,看到孙中山先生为我中华独立、富强,大展宏图的建国思想。堂后有墓门二重。第一重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楣上刻有孙中山先生亲笔书“浩气长存”横额;第二重为独扇铜门,上刻有江静所题的“孙中山先生之墓”7个篆字。进门为圆形墓室,顶呈西式穹窿状,四壁用人造石帖面,墓室地面铺白色大理石,中央是长方形大理石墓穴,四周有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墓护正中的长方形墓穴上安放着捷克雕塑家高浓按孙中山遗体形象创作的孙中山先生白王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

  进入墓室,光线充足柔和,庄严肃静,孙中山先生身着中山装,神态宁静,面容慈祥地卧于汉白玉的大理石上,令游人肃然起敬。

  走山祭堂,站在平台上,放眼远望,中山陵牌坊、墓道、陵门、碑亭尽收眼底。这里青松翠柏簇拥,幽雅宁静,气势十足,风景迷人,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是一代伟大孙中山先生长眠的地方——中山陵。作为一代国父的孙中山,仿佛与我们同在。

  结束参观,我沉浸在无比的感慨之中。中山陵经历风风雨雨依然巍峨屹立,是因为精神所在,理想之高;瞩仰人之多,是因为坚定信念的感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