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苏州、无锡、杭州、南京、上海旅游感想的文章(散文或通讯)
入夜,我走在姑苏城的胥江畔,江面上的舟楫来往穿梭,江边伍子胥的石像高大而魁梧,圆睁的怒目瞪着远远的越来溪,似乎看透了勾贱的吞吴的阴谋。胥门的旧城墙锈迹斑斑,惟有上面虚虚落落的城头草却依然茂密,硕大的墙砖分明刻着历史沧桑的印记,像久经岁月的老人脸上的斑痕。姑苏老矣,苍老于众多文物古迹中,苍老于悠久的历史记忆的浓浓的文化积淀里。从伍子胥相土尝水建造这个大城,至今已经2500多年了。
对于苏州,除了那句众所周知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以外,剩下的都是来自于书上。当我们在闽西北发现比苏州迟些时代的古闽越王遗址时,福建的考古人员努力在废墟碎片中细细询探,千方百计想从记载的文献中寻找远古的蜘蛛马迹时,而关于苏州的文物发掘,文献的记载是那样的详细而众多。姑苏城的建造书上有详尽的记载:“……乃于姑苏山东北三十里,得善地,造大城,周四十七里,陆门八,象天八风;水门八,法地八聪。那八门?南曰盘门蛇门,北曰齐门平门,东曰娄门匠门,西曰阊门胥门”。子胥造城时针对北方的齐国和东南的越国有重点的设置布防,当时越国位于东南在巳方,故蛇门刻木蛇,其首向内,示越臣服于吴。然而僵死的越蛇最终醒来,勾贱卧薪尝胆之后却把夫差咬死,吴国也就此灭亡。
古人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民。子胥建造的这个大城终究没有使吴国的国王代代相传,倒是苏州的人民依旧生于此长于斯。
有人说这里的人缺少燕赵之士的慷慨悲歌,没有萧萧的易水风寒,这真是莫大的错误。你看至今姑苏城内还有“干将路”、“专诸巷”;阊门城下的“要离墓”,虎丘的试剑石。一个个的古迹记载着刺客、剑师的故事:专诸的母亲知道儿子孝顺,母在而专诸不想效力吴王,因自缢以绝其孝道,吴人视死如归者绝仅须眉。要离求吴王杀其妻断其膀以取信王僚子庆忌,庆忌筋骨如铁,手能格猛兽,可谓万夫莫当,而矮小独臂的要离居然能刺死他。如此惨烈的故事还有许多:人们在惊异于干将、莫邪宝剑,吴钩的锋利无比时是否曾想过莫邪以身投炉炼剑,钩师以二子之血衅金造吴钩的故事,生命在这里表现得何其壮烈!——谁说吴地尽旖旎。
我画过贺铸的《青玉案》词意——“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由此喜欢苏州的山水,来之前一心想去寻找横塘路,可是到了苏州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太简单,这里山色苍翠,波光澄碧,不管是行走于山川还是楫于河流,无不放眼氤氲,满目风月。此地尽横塘,我如何能走得完看得尽?
我在苏州看见胥门盘门时不禁为怎么久远年代的城门能保留到现在而惊讶不已,虽说这些古迹也经代代修缮或重建,但是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还是多少让人吃惊!苏州城似乎是之都,姑苏台是误国的温柔乡。然而以后的姑苏却不管这些,它美美地享受着安详和富足,幽雅而艳丽。野蛮残酷血雨腥风的战火好象永远离来这座美丽的城市,恒久的是柔风暖阳,软语吴歌。姑苏城外寒山寺,依旧夜半钟声到客船。小河依旧,流水依然,这里是百姓安居的乐园。园林精美,山川秀丽,这是达官显贵退隐后的休憩地。
是苏州的山温水软,风光绮丽;物阜民丰,风景清嘉使得旷古的都城得以长盛不衰吧!——我这样猜想。
在南京吃饭,先上了两盆劲爆面条,然后上了4个素菜,等了10分钟吃得差不多了再上“咸菜鱼”和米饭...我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