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京魅力  美食

专业书店“回暖”:不做网红 唯耕精深

原标题:专业书店:不做网红唯耕精深

近日,北京人艺戏剧书店重装开业,迎来了大批读者。资料图片

5月最后一天,北京海淀。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裴玉芳来到外研书店当起了“兼职店员”,指导读者买书、学外语,与她一起来的,还有四位北外退休教师。

6月底,北京西城。要办一场题为“大历史1920年代:十字街头的周作人”的学术讲座,地点应该选在哪?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言首先想到的,是北京鲁迅博物馆门口那家鲁迅书店。

7月初,北京东城。刘跃将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摆在了北京人艺戏剧书店最显眼的地方,作为书店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人艺的员工,刘跃希望读者可以在话剧《父与子》在人艺上演前,关注到原著。

这几幕场景,发生在北京一些专业书店里。鲁迅书店、戏剧书店、外研书店、北京社科书店、中国新闻书店……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专业书店发现,这些中小型专业书店装修简朴,面积最小的只有80平方米。它们不是热门的“网红打卡地”,却是专业书籍的权威汇集处;这里少有嘈杂的喧嚣声,却常见专家学者讲谈的身影。近年来,随着实体书店的“回暖”,不做“网红”、唯耕精深的专业书店正在成为思想文化交流的新场所。

1、为了让读者多坐一会

6月12日,坐落在首都剧场里的戏剧书店重装开业,书店面积虽不大,却已有15年的历史,戏剧书店由北京人艺演出中心开办。因为这家书店的存在,来看戏的人常说自己“既是人艺的观众,也是人艺的读者。”

刘跃在戏剧书店工作了14年,接触最多的就是来来往往的读者。这些读者里,有戏剧学院的学生,有人艺的戏迷,有时常来翻书的人艺老艺术家蓝天野,还有为新戏做知识储备的濮存昕。

“在戏剧书店,我与戏剧仿佛又近了些。”读者最能体会戏剧书店创立的初心,隋启贤是人艺的老戏迷,他说,每次到首都剧场,他都会先走到书店里,等戏开演。

“戏剧与书店,或许两者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一个是瞬间的即时艺术,一个是储存文字的文化场所,但两者可以碰撞出美妙的火花,走进书店,你既是观众,又是读者。”刘跃说,戏剧书店是首都剧场的一部分,书店在选书时十分注重对人艺观众的服务性,因为许多观众想在看剧后进一步了解原著。不出意外,戏剧书店销量最高的就是老舍的《茶馆》。

开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门口的外研书店与戏剧书店有许多相似之处:都专攻专业书籍,都有多年的经营历史,都经历过一次转型。

外研书店有25年的历史,是北京最早开办的专业书店之一,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管,外研社与北京外语音像出版社主办,依托这些外语资源,书店一度获得了“在外研书店没有你找不到的外语书”这样的权威口碑。2017年开始,外研书店开始从一家主营外语教材的书店转型成一个“与阅读有关的文化空间”。

“为了让读者多停留一会。”外研书店总经理付帅说,只卖外语教材的话读者买完书就走了,为此书店增选了汉英对照版《乡土中国》、中英对照版《莎士比亚全集》等大量人文通识类图书。现在,外研书店的宗旨已是“来这里,读世界”。

2、办一场讲座,既不媚俗,也不学究

走进位于北京鲁迅博物馆旁的鲁迅书店,书架上满是与鲁迅相关的书,墙上挂着鲁迅的老照片。鲁迅书店自2018年年末开办至今,已经举办过十余场与鲁迅相关的新书发布、学术研讨活动。研究者、读者在鲁迅的思想光辉下,会聚在这里。

鲁迅书店由中原传媒北京分公司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合作开办。书店从一开始就定位为思想性、专题性,中原大地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耿相新说,要把书店定位为一个研究鲁迅的学术中心,一个团结全国乃至全球鲁迅研究者或现代文学研究者的传播平台。

最近,鲁迅书店负责人张胜正在筹划“鲁迅讲坛”,请专家学者讲一些“既不媚俗,也不学究”的学术讲座,张胜说,这类似于日本的一些市民讲座,让学术与大众在书店相遇。“每当看到有许多陌生读者自发来到书店听讲座,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这么多‘网红书店’,拼颜值是拼不过了。”与张胜一样,付帅也把大量心思花在了提升外研书店的文化品位上,例如,在每年社会学家费孝通诞辰时,与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一同举办“费孝通思想文化讲坛”,讲坛至今已走过5个年头。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副秘书长、费孝通先生外孙张喆作为费孝通家属代表一直参与其中,他希望“费孝通思想研究讲坛”能够一直办下去。

3、这是一个新的知识生产体系

有人说,“这个时代,书店的定义一直在拓展”,今天的专业书店不只是售卖知识的场所,还是生产知识的空间。

在戏剧书店,有一本别处很难找到的书——波兰作家亚当·密茨凯维奇的诗剧《先人祭》。《先人祭》被称为“对于波兰文化来说最重要的文学作品。”而这部书的中译出版与北京人艺戏剧书店息息相关。

2015年7月31,在北京人艺的邀请下,波兰剧院将《先人祭》搬上中国的舞台,该剧在波兰上演时曾引起轰动,“其影响力可以媲美《茶馆》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影响力。”就在戏剧上演的两天前,《先人祭》首部中文全译本新书发布会在戏剧书店举行,波兰剧院院长克日什托夫·涅什科夫斯基为该书撰写了介绍。波兰语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易丽君对此事印象深刻,“两件盛事凑在一起,相互配合,相互呼应,成就了中波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这是一个新的知识生产体系。”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评论家杨庆祥曾随“北京阅读季”调研了北京实体书店的运营现状与发展动向。该调研走访了北京160家实体书店,调研成果集结出版了《北京阅读空间漫游指南(2019—2020)》一书。杨庆祥认为,中小型专业书店里的读书会与学术活动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话题和现象。

杨庆祥说,专业书店里集中了某一学科、某一专业的书籍,经常举办有思想内涵又相对比较专业的读书会,有利于学院里的知识分子把自己的思想与思考,进行一定范围的传播,这对读者与社会的影响都是非常正向的。而书店里的学术讲座源自社会需求,在转型时期,普通大众对思想及知识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学者与读者的互动。此外,其中还有文化机构、商业机构的介入,这些都是一体的知识生产过程。

7月4日,付帅发了一条朋友圈“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第三届俄罗斯经典诗歌朗诵会,即将开幕”。这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与外研书店一同举办诗歌朗诵会,再过两天,书店就要迎接上百名俄语学者、工作者的到来。说起书店里的故事,书店人总是滔滔不绝,因为人们以知识的名义相聚在这里,新的故事总在发生。(记者 陈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