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京魅力  旅游

“三新经济”成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未来经济”

  尖端如5G、区块链、人工智能,常见如手机打车、点餐,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格外抢眼:论规模,去年我省数字经济规模达4万亿元;论增速,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9.4%、18.8%和23.4%。传统产业领域在被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三新经济”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未来经济”,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再出发注入新动能。

  嫁接“三新”,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在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通过“研磨”技术、“嫁接”智能、补链强链,“三新经济”正在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我们深耕的智慧零售正是‘三新’经济。”省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党委书记王哲表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他们打造出苏宁易购广场、苏宁小店、苏宁易购云店、苏鲜生、苏宁易购汽车超市等组成的业态产业族群,把传统零售转型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零售新商业模式。

  “我们做的是物流行业,但我们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省人大代表、福佑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单丹丹表示,公司深耕整车运输细分领域,将互联网基因和人工智能技术嫁接到货运市场,构建了整车运输科技运力平台——福佑卡车。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调度、传感器检测,不仅可以让运货效率更高,还有效避免了带病出车、疲劳驾驶等安全问题。

  人们身边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服务,也是技术创新的结果。省人大代表、南京途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于敦德表示,途牛自主研发了“动态打包系统”,上千台服务器集群每天对千亿量级旅游基础信息进行计算,为用户提供“打包订更便宜”的优质预订体验和实惠价格,数据让生活更美好成为现实。

  “三新经济”赋能现代城市,智慧城市已初现端倪。省政协委员、江苏网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成华表示,该公司提供的信息服务使各个政府部门不再是“信息孤岛”,与东南大学联合研发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陆续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安全、高效、智能”的新型公安业务体系正在使城市乡村更加安全。他说:“科技让城市更智慧,智慧城市是一个涉及通信技术、射频技术、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管理技术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国家重点产业。”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与经济结合,成果向产业转化,“三新经济”正在再造传统产业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拥抱“三新”,战略性新兴行业塑造未来

  回眸2019,“三新经济”正在以超乎想象的力量和速度塑造未来。

  去年5月,在南京市举办的第三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上,“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项目在首批12个城市开通。这是全球首个基于全新架构构建的试验环境,可满足国家下一代网络重大试验验证需求,支撑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去年9月,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在无锡揭牌,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使“智慧车”驶上“聪明路”正在变成现实。

  5G促进万物互联,开启数字经济新时代。省政协委员、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袁瑞青说,目前全省共建成5G基站达1.6万个,2020年全省计划新建8.4万个5G基站,实现县以上城市和重点需求园区的覆盖。坚持建设“网络强省”的目标,我省将实现5G网络覆盖面和建设水平领先全国,并持续推动5G在制造、医疗、交通、电力、金融、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努力将我省打造成全国5G网络建设先行区。

  新产业蕴含着爆发式增长的巨大能量。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领衔的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一年半来已持股孵化项目20个,通过人工智能与医疗、金融、教育、城市等领域深度融合,爆发出强劲发展势头。省人大代表、栖霞区委书记黎辉介绍,该区致力打造中国(南京)智谷这一“新地标”,去年新引进重点项目47个,建设了全省首家人工智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力争今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660亿元。

  我省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及在孵企业数均保持全国第一,它们以前瞻性、爆发式的增长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扶持“三新”,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

  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展“5G+工业互联网”,促进“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省“两会”擘画的产业发展蓝图,为“三新经济”指明了广阔发展空间。

  爆发式增长的“三新经济”还有哪些短板需补齐?民革江苏省委在“两会”书面发言中指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将成为新型基础设施,而江苏的家底不够厚,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瓶颈凸显,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及装备仍依赖进口,建议借助全球产业体系重构契机,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孵化专注细分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新经济”的核心是创新。省政协委员、南通市工信局副局长陆建新建议培育发展“集聚区”,他说:“瞄准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进行前瞻性的布局,强化土地、资金、环境资源等政策的集成,搭建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供给平台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创新成果加快落地转化……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我们尽最大可能汇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

  省政协委员、常州市科教城管委会副主任蒋鹏举建议,发展“三新经济”要坚持独立自主与开放合作相互促进。“常州科教城产业链涉及人工智能、芯片、机器人等诸多尖端科技领域,还有中国和以色列两国首个创新示范园区——中以常州创新园。”他认为,我们一方面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把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与世界各国的顶级科研院所、顶尖人才团队合作,融入世界产业链条,并不断向价值链更高端迈进。(王宏伟 徐冠英 付 奇 仇惠栋 吴 琼)

  原标题:重塑传统产业 引领未来业态 “三新经济”,为再出发注入新动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